高中生物复习课中微课的有效运用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下   作者:李双
[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这一教学手段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普及,这对我们开展教学提供了更多新思路。

河南省鹤壁市高中  李双  45803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这一教学手段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普及,这对我们开展教学提供了更多新思路。在高中复习的特殊阶段,面对生物这一具有较强实验性的学科,微课以自身独特的优势——灵活性和交互性——成为高中生物复习课上的不二之选。本篇文章就在分析微课在复习课上优势后探究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发挥其最大化的有效性,也希望能够给予相关教师一些提高教学质量的启示。
【关键词】微课;高三生物;复习课;交互性
        复习课是高中学习的特殊环节,学生更多地面临着整合知识和梳理体系的总复习任务。他们不但时间是非常紧张的,而且复习任务也是异常繁重的。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在复习课上必须采用与平时那种传统教学不同的方式方法,而微课便当仁不让地成为复习课上教师的“宠儿”。
        一、为什么选择微课
        复习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强化知识的应用能力。传统的复习课教学普遍存在着节奏快、主动性差的缺点,具体表现为教师单方面地给学生灌输庞杂的知识点。对于生物这门以实验性和生动性见长的学科,涉及许多的知识点都会需要实验的现场操作来展示原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会让学生们慢慢丧失对生物学科的兴趣,而且也使得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无法达成。
如果教师在复习课中能应用微课,那么就能够更好地将知识重点、教学难点作为复习目标凸显出来:就生物学科来说,微课还可以发挥信息数媒所具有的优良交互性优势,做到生动而深刻地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方。例如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二课本中关于DNA分子结构的一节,如果仅仅只是要求学生记住双螺旋结构这一名词难免过于生硬,但要是在课堂上展示双螺旋的实物模型或者3D动态的模型动画并配合介绍克里克和沃森的发现DNA分子结构过程的视频资料无疑能受到更好的教学实际效果。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探究的敬畏与向往之情:而且微课利用数媒技术可以动态展现DNA分子复制的动态过程,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地理解何谓边解螺旋边复制。如此,我们可以看到微课能够在教学中发挥独特价值,这为微课在复习课中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
        二、如何有效利用微课
        关于微课,或许我们可以参考微博的特点来理解认识它:微博以内容精简、互动性和参与感强而风行至今;而微课也同样具有“微”的特点和交互性强的优势。所以,在面对复习课内容庞杂、单调枯燥的老毛病时,微课成为一剂良药。而究竟要如何有效利用它,则需要结合微课的优势特点来具体分析。



        1、微课之“微”
        复习课需要追求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学习效果。微课的容量比较小,核心组成内容是5到8分钟的教学视频;短短几分中的视频里却浓缩了某章节生物知识的重难点。
        例如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节,在之前的正常教学中已将孟德尔研究遗传性状的实验过程向学生们清楚展示过了,在复习课中就需要提炼出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这一节的知识点和教学重难点是分离现象和基因分离定律,生物老师不妨自行将抽象的定律原理通过形象具体的事物演绎出来,制成视频:如准备标有“甲”“乙”的两个塑料小桶,在其中分别放入两种颜色(标注为A和a)的小球各10个,把甲桶内的小球视为雄配子,相应地将乙桶内的小球视为雌配子,之后分别抽取小球结合记录,重复十多次后分析三种基因组合的出现比例是否接近孟德尔的假设推论。这一个小视频是对孟德尔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化抽象为具体,便于学生记忆。之后的各个章节中的知识点也可以通过这一个个的小视频展现出来,同时也实现了重难点的提炼和形象化。
        教师还可以将这些视频课件上传到网络上,这样学生在课下也可以随时随地的复习,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对复习极为有利。
        2、微课之交互性
        生物学科立足于实验,离开实验环境生物知识难免就变得抽象且复杂,学生如果只是接触课本上所呈现的文字难免会很难理解,长此以往也变得不怎么愿意学习。而微课的形式能够借助数媒科技将实验环节带进课堂,将抽象的生物知识还原成生动形象的样子。
拿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做例子,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中植物的生长激素的发现是通过对植物向光性生长这一现象的探究引起的,过程中历经达尔文、鲍森?詹森、拜尔和温特等人的试验。如果只是将四人的实验结论整理成表格要求识记,只是完成了整合提炼的工作,把学生当做被动的一方,让课堂气氛变得压抑。运用微课进行复习,则能够避开这种乏味枯燥,以卡通短视频的呈现方式把知识点变得清晰明了又生动活泼:达尔文验证了植物具有向光性、鲍森证实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四人的实验一步步地接近生长激素的真相.在短短几分钟时间内,学生们就可以抓住重难点,并且很容易就理解,极大地提高了生物复习的效率。
        可以看到,微课的设计初衷便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将知识体系在时间较短的课程中归类、整合,同时从而满足个性化的教学需求;只要教师恰当利用其时间短、目标强的特点,无疑可以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李伟平.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郭伟.关于交互式微课的应用、发展趋势若干问题的探讨[J].考试周刊,2020(85):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