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下   作者:杨永锋
[导读] 如果想要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首先要对数学这门学科给予高度的重视,老师除了要充分运用上课时间还要有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能够有效地进行,从而实现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十里镇二郎中心小学  杨永锋 742100

摘要:如果想要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首先要对数学这门学科给予高度的重视,老师除了要充分运用上课时间还要有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能够有效地进行,从而实现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我们要把切入点放在课堂中,做足做好教学工作,从不同的方面入手,实现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章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效性;提高途径
        引言: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工作想要获得效果全面提升,就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学会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掌控并综合使用课堂教学原则,保证教学内容能够全面有效开展,确保课堂教学实效性有效提升。从这一点来看,小学阶段数学教育应从课堂教学入手,重点研究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依托小组力量预习,打好学习基础
        任何学习工作最难的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开始的预习阶段。通过良好的预习可以使得学生们对于学习有了更强的信心,也可以通过良好的预习工作,使得学生们提前熟悉一下,接下来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避免学生在进入课堂以后产生过于陌生和不知道在讲什么的尴尬局面,但是考虑到当前预习工作的开展总是无疾而终且效率低下。为此教师需要依托合作小组的力量开展预习工作,使得小学生在小组内能够形成互相监督和互相帮助的良好学习氛围,在遇到一些数学问题的时候,不是首先想到留给老师解决,或直接去询问家长及网络,而是能够依靠各小组组员之间的力量,共同努力将这个问题克服掉。
        二、情境化教学,创设生动学习体验
        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不断激发和提高学生对抽象和具体关系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数学。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应该不断帮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能够自主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从中获取一定的快乐和自信。例如,在学习有关比例知识的时候,老师在教学“比例尺”的课程时,通过要求同学绘制教室、桌椅以及讲台的平面图,让学生们对这一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学生们画的平面图不尽相同,让学生们在结果的区别中去寻找问题所在,我画的到底在什么地方有问题,然后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在讨论学习中找出答案。通过老师的提出问题以及学生在问题情境下的讨论思考,充分发散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也更加高效的学习到了比例这章知识。
        三、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增强教学效果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工具。而数学语言是以数学符号为主要词汇,以数学定理、规则、公式等为基础语法和规则构成的科学语言。就小学数学而言,科学性是它的原理,抽象性是它的特点,准确性是它的灵魂。然而,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语言问题时有发生。


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个任何物体也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然而很多数学教师就说成“0表示没有”.在这里,数学教学的各个阶段显然被忽略了,因为以后还要继续学习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0”还可以用来表示界限等等.还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不能说是“横杠上面的数字和横杠下面的数字”。因此,规范的基础知识教学语言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四、生活化教学,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新课改以后提出一个基础要求,那就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要求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自己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也是新课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一种体现数学价值的方式。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思维,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比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的课程“人民币的认识”这一堂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开展情景化教学。教师可以安排一名或两名同学当作售货员,另外几名同学当做购物者让学生们拿着人民币对教室内的东西如粉笔黑板擦书本等东西进行购物,让同学们了解人民币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通过购物这一个生活情境的设置,同学们可以很快地了解到人民币中1角5毛,一元、5元、10元等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五、引导学生思数学,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论语》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是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学习而不思考的话,他们便会对学习产生迷惑因而学不到什么;但如果学生只思考而不会学习的话,他们也会在学习上一无所获。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学习和思考的联系,以及思考的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这样,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比如,教师在讲解《平行四边形和
梯形》这节内容时,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进行思考,如梯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何区别?它们的特点是什么?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便会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能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结束语
        本文从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角度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进行了分析,通过本文研究能够发现,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以及数学学习基础的奠定。
参考文献
[1]刘永伟.浅析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知识文库,2019(17):98.
[2]王立庆.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2-3.
[3]张亚琴.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9):2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