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公安县第一中学 刘意 434300
摘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万事万物均在矛盾运动中,矛盾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四大要素,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同样存在矛盾,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其普遍性体现为四者均具有较强的有时代性和针对性,特殊性则体现为四者强调领域不同。
关键词:核心素养; 辩证思考; 高中政治学科;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政治认同四个方面”,对我国教育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试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四个要素进行一些思考。
一、从矛盾的观点对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是指事物与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是普遍的,矛盾是客观的,万事万物均有其矛盾运动发展规律。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四大要素,即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政治认同作为世界万物的个体之一,同样存在矛盾。
(一)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矛盾——科学精神
万事万物均有其自身的矛盾,而在自身的多种矛盾中,每种矛盾所处的地位及作用不同,总有主次、重要与非重要之分。其中必有一种矛盾与其他矛盾相比较而言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这种矛盾被称为主要矛盾。在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四个要素,科学精神是主要矛盾,是达成政治认同、形成法治意识、实现公共参与的基本条件,科学精神对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政治认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1.科学精神对法制意识、公共参与、政治认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科学精神是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社会学等理论观点,关乎着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应有的能力和态度,是我国社会公民应有的理性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科学精神作为正确的世界观,其发展变化引领着社会成员的思想行为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所以也相应地影响着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感、公共参与积极性、法制意识深化。因此,说科学精神对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政治认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二)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普遍性及特殊性辩证统一
1.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体现的普遍性
四大要素的普遍性体现为四大要素均强调以人为核心,强调人的发展。首先,政治认同是指社会成员在一定理性精神驱动下对一定的社会制度、政策的认可和赞同,强调社会成员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做法,坚定社会主义制度,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其次,科学精神是社会成员在实践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种精神取向,强调“人”在实践中的精神作用,在现实实践中,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再次,法治意识是指社会成员应具有法治意识,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国家法制建设服务,强调社会成员是国家法治建设的主体,强调“人”的中心地位;最后,公共参与是指社会成员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强调人民是主体,强调人民要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2.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体现的特殊性
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四大要素的特殊性就在于其领域不同。从四大要素内涵角度思考,政治认同是指社会成员对一定的社会制度、政策的认可和赞同,现阶段我国的政治认同是指社会成员是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则强调社会成员应具备法治意识,自觉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科学精神则为社会成员应具备一种正确的精神取向,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强调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是否正确,符合时代发展。公共参与则要求社会成员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强调社会成员的现实行为。四大要素均强调不同方面,各司其职,但均以学生个体发展为最终目的。
二、从发展的观点对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
(一)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首先是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之一的政治认同,政治认同决定着学生的成长方向,从古至今随着时代的变化,对广大青年学生的要求必然有所不同,在历史的长河中政治认同也在随之发展;其次是法治意识,在不同的时代,法对社会公民的影响不同,则公民的法治意识也有所不同,但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深化,法与我们每个都息息相关,因此法治意识也在不断深化:再次是公共参与,公共参与是公民是否具有主动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事宜的意向与能力。从古至今,人们从闭塞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逐渐过渡到开放式经济,社会成员的公共参与意识也逐渐从量的积累走向质的变化;最后是科学精神,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不能没有理性思维。”科学精神是实现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基本条件,自古以来从不缺少理性精神,近现代以来,人们的理性科学精神越发强烈,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对“德育”内容要求也逐渐有所更新,因此科学精神、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作为社会成员德育的直接体现,也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长远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
[3]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46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