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作文要领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下   作者:农堂德
[导读] 指导学生作文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教学工程,从积累材料到布局谋篇,提出了许多切合学生写作实际的指导要领。

广西靖西市民族中学   农堂德  533899

【摘要】指导学生作文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教学工程,从积累材料到布局谋篇,提出了许多切合学生写作实际的指导要领。
【关键词】初中  作文  要领
        作文是中学语文成绩的一个重要大块,作文成绩的高低正是语文科成绩高低的一个显著标志。俗话说,语文考试成也作文,败也作文。那么,作文要领是什么呢?
        首先,善于观察、体验生活
        学生走向生活、贴近生活,认识生活,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敏锐的触角去感受世界,接受世界的刺激,在感悟中发现美,进而去表现美。为此,学生要运用自省自知和同感推知的方法,学会体验,进入“神与物游”“感同身受”的体验境界,让自己与作文中人物同命运,共呼吸,以构建感人的篇章。
        其次,注重语言和材料的积累
        语言积累。
        既然很多学生的语言材料仓库空空如也,作为以语言教育为主的语文教学就不能不把积累语言作为基础目标。语文教科书中的选文文质兼美,是进行语言积累的绝好材料,让学生背一背,把语言印进脑海里,学生语言自然就会丰富起来。但是仅仅记住那些优美的词语和句子甚至文段是远远不够的,整篇整篇的文章让学生记下来,就等于记住了一个整体、一个系统,能够在脑海里留下一种结构,应该让学生背诵整篇文章而不是点点滴滴、零零碎碎。
        材料积累。
        (一),有自己的“人物谱”。不同肖像的、不同年龄的、不同性别的、不同身份的等等.有了这份“人物谱”,写起人物来就会鲜明地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二),有自己的“故事”囊。蒲松龄写《聊斋志异》之前,在村边大道特设一个茶棚,过路人在此饮茶,不收分文,只要讲故事给他听就成了。他因此获得大量写作素材,为写作《聊斋志异》这部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学生把法师在自己周围的一些有意义的事及时记录下来,积累起来,到了写作的时候自然会丰富、生动的内容,跌宕多姿的情节取胜。
        (三),有自己的“风景册”。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吟颂祖国壮丽山河的脍炙人口的诗句。那冲天门的楚江、紫烟缭绕的香炉峰、如银河落九天的飞瀑、仙人群集的天姥山,都令人神驰。如果诗人不是亲身游历这些名山大川,观察他们、思索他们,获得创作的第一手资料,他能写出这些流芳千古的诗句吗?
        要写好景物,必须认真观察,注意发现它们的美,发现它们的特征。让它们像不断积累相册的相片一样,不断积累“风景册”的内容。
        (四),有自己的“火花集”。
        平常在了解社会实际生活时,在观察事物时,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会冒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它可能像火花一样,像流星一样,一闪而过,很难再找回来。让他们随时把这些见解记录起来,写作时,就不会为文思闭塞而犯愁。
        其三,从选材、布局谋篇去考究
        (一),选用与主题血肉相关的材料。一篇文章的主题由材料产生,主题一旦确定,它就成为材料的统帅。选材时不能孤独去看一个材料,它本身也许精彩动人,但如果与文章主题无关,则应毫无留情地舍弃。
        (二),选取自己感触最深的材料。在众多的材料中,作为首选的,应当是自己感触良深的又往往是第一从头脑中跳出来的材料。这些材料曾经给予自己强烈的震撼,在自己,在自己心灵的底片上留下了不可抹去的印记。


大家熟悉的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三),选取的材料能以小见大。作家魏巍写的《我的老师》,只是自己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几件小事:老师假装发怒、老师教我们跳舞、老师排除我们的小纠纷等等,真是这些学习生活中的小事,让我们看到这是一位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而又循循善诱的老师。
        当然,选材还需要选用典型的、独具个性的材料,也要注意选用有时代气息材料.古语云:“良桐方能听美琴”。作文的道理亦然。尽管在落笔之时,头脑里涌现许多可以加工的信息材料,也切不可全盘输出,要去粗取精选用“良桐”。
        文章的布局,有它特定的要求:一是文章要依据客观事物的规律进行布局;二是根据不同的题材布局。文章的布局还要讲究技巧。
        结构最佳模式——凤头、猪肚、豹尾。
        1、开头如凤头——精美漂亮,小巧玲珑。
        文章开头犹如与人初次见面,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如何写出美丽新颖、引人入胜的开头呢? 记叙文.可交待要素,以便引出文章的主体部分;设计悬念,引人注意;人物特写,给人强烈印象;引以回忆,进行倒叙等。议论文要开门见山,旗帜鲜明表明观点;设喻类比,从形象描写中引出议论文的对象等。这是常见的开头方式。作文时不可拘泥成规,只要从题目的实际出发,符合文体要求就即可。
        2、中间如猪肚——内容丰富,饱满充实。
        记叙文主要是记人、叙事。人有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事有起因、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我们不能满足蜻蜓点水似的叙述,不能满足于将事情的梗概告诉读者。记叙文主体部分应该内容翔实,有血有肉.议论文于了正确、鲜明的论点后,中间部分常需要有正反事例、科学道理、经典言论、名言、俗语等来证明论点.    3、结尾像豹尾——短小精悍,响亮有力。
        (1)结尾议论抒情,可以点明事件的意义,可以指出事情的影响,可以是带有哲理性的文字。(2)归纳总结,深化主题。(3)篇末点题,卒章显志。(4)再设情境,引人遐想。
        结尾是作为文章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主体部分发展的必然结果,行文要通盘考虑,力求水到渠成,自然完篇。开头和结尾要同时考虑,要做到首尾呼应,前后勾联。
        其四,善于修改作文
        要重视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为了教会学生改文,我们改变传统的作文课教学模式,不能重复“课前指导?-----学生习作——改后讲评”这条老路,创作作文教学新课型。
        老师上好导改课,也就是集体示范修改。学生认真阅读教师挑选的修改例文,然后根据批语和符合,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讨论修改。修改后,让学生整理感受,作小结,使学生明确修改标准,上好掌握修改标准,沟通批与改的思路。
        学生认真上修改课,根据教师的批语和符合,进行自改或互改。这一课型的前提是教师要对全班每个学生的作文认真阅读,做好批示,批语简洁,抓重点,当次作文练什么就批什么,学生就认真改什么。特别注意批语的启发性。
        人类对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和对改造生存环境的探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自然,关心科学,展望未来,着眼科学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重视想象力的开发,挖掘隐藏在学生个体中的潜能,发挥学生的意识主动性,在作文中展示聪明才智,显露出独创的才华。
参考文献
1、李正良、 陈健萍主编的《有效教育实践探究》。2011.3
2、魏书生著《魏书生教育文选》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