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三步走”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下   作者:张敏
[导读]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数学教育的基础。

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牛佛镇中心校   张敏

【摘要】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数学教育的基础。而数学学科区别于小学其他学科有其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学生具备逻辑思维与思考能力,对于较低龄的小学学生而言,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学困生不仅仅只是在中学阶段的学生群体中存在,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也一样存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小学数学教师会发现一些小学生学习数学会出现跟不上、听不懂、不感兴趣等问题,学习起来相对吃力。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应着手于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三步走”促进学困生到优等生的转化,本文重点通过发现问题、培养兴趣、增强信心三个方面来浅析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三步走”。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教育的发展,对于学困生这一学生群体的关注也随之渐长。学困生是指在班级中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群体,学困生在班级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的学习落后也许并不是智力的问题,只是在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兴趣等方面的缺失与出错,致使他们没有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重点,在学习数学方面存在困难。学困生对于班级平均分具有一定的影响,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与学习。
        一、发现学困生的数学学习问题
        (一)客观问题
        教材内容与教师教学方式对于每个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接受程度层面上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致使有些小学生对于教材内容与教师教学方式存在不适,致使学困生出现的频率增加。小学数学教材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途经与工具,对教材内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如果无法完全掌握是对数学成绩存在影响的。此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学困生出现的重点问题之一。如,教师在授课时语速过快,分析问题的时候也不能把握重点与清晰明了,基础掌握得较好的学生或许能够跟得上教师的脚步,但对于本身基础相对较差的学困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合适的,会使他们逐渐对数学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无法促进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使数学成绩落后。
        (二)主观问题
        教师在对学困生形成问题进行发现与分析时,不能仅从客观因素出发,也要考虑到学生本身的问题,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应加强对每一个学困生的了解,掌握他们的家庭情况、个人兴趣、智力高低以及认知水平等各方面的信息,这些因素都会对学生数学学习形成影响。比如,对于六年级的数学题目而言,一些题目逐渐靠近逻辑化以及抽象化,具有一定难度,一些学生自身的观察能力与推理演绎不足,导致对这类问题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入手,找不到解题方法。这样长久下去,会打击学生的自信与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



        二、培养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有效推进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提高学生成绩。对于学困生而言,提起他们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是极为重要的策略,教师要注重对这些学生的兴趣培养。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章进行研究与分析,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借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且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圆周长的公式。比如,可以利用绳子围绕圆形物体,将圆的周长转变成直尺可以测量的数据,可以直观地让学生进行圆周长的测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画,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圆周长与直线转换,并通过对于半径与周长的数据统计,引导学生对圆周率这个概念的认识与学习,由此推出圆的周长公式。
        在该案例中,教师将新的知识转化为已学或是可视化的内容,加快他们的课堂反应能力,减小新知识的难度,会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的得心应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效率。
        三、增强学困生的数学学习信心
        小学生经历少,抗压能力低下,在学习受挫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自卑的情绪。教师须多多关注学生,鼓励学生,为学生创造一定的学习条件,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的成就感,增强自身信心。
        例如,在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困生在做题中获得成就感。像是,教师可以先从简单的基础题开始,出一些这样的题目:“1/6*6=(  )”.“2/3*3/2=(  )”.“7/2+1/2=(  )”.“1/3-2=(  )”。教师可以让学生不用进行复杂的化解与计算就得出问题答案。数学教师可以让学困生多对这样的计算题进行练习,并对每一题进行精心细致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每一步在发生什么,能够进一步完成较为复杂的题目。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不断进步以及汲取新知识,感受成功解题的成就感与获取知识的充实感,进而使学困生在面对较难题时更有信心,愿意花时间去思考这些题目,而不是即刻放弃。
        在该案例中,教师将一些具有难度的题目拆分化解为一些较容易的题目,让学困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且获得信心与充实感,不放弃对数学科目的学习,从而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具备一定的难度,小学数学教师要发现学生学习低下的问题,并制定一些授课方式或课堂活动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考察难度恢复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信心,让学生喜爱数学,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数学,加强他们的学习效率,提高数学成绩,“三步走”完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参考文献:
[1]王大学.浅谈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天津教育,2020(29):165-166.
[2]闫文忠.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0(18):54-55.
[3]刘庆海.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08):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