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吉从军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下   作者:吉从军
[导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程内容由于理论性过强,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比较难以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学  吉从军 415001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程内容由于理论性过强,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比较难以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就需要从教学思维和方法的维度进行优化和调整,通过教学思想方法的转变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创新意识;培养
        引言:道德与法治素养对一个人的影响是贯穿于整个人生阶段的.初中时期是每个人青春懵懂的时期,也是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家长及社会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课堂是传递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战场。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由于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对外界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兴趣,但是由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殊性,学生很容易认为学习是单调的、枯燥的,加上青春期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很多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在课堂上不积极参与[1]。另一方面,由于认知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初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多学生对学习的认知仅仅是考试前的“临时抱佛脚”,因此,在学习中难以投入精力,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站在初中生自我认知发展角度来分析,学生很难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在成长中的重要性,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敷衍的态度,教师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更正,将对教学带来难以挽回的消极影响。
       (二)教学方式落后
        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得到改进,但是老师们的讲解方式和讲解技巧方面还是很落后。根据初中教学反馈的情况看来,在上课过程中,老师一味地将课本内容灌输给学生,使得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机会,最终失去了课堂教学的价值,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受到影响,违背了教学工作开展的初衷,由此可见,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十分必要的。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新课标对于学生的要求越来越多,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要转变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去表达。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表达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沉闷的教学课堂,要营造出轻松和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样才可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上学习,让学生对知识能有更好的掌握。老师应该树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来全面分析和了解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初中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树立提问式教学理念。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紧跟课堂节奏,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设置的问题应有针对性,要有一定的深度,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能力提升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究,并自主找到问题答案,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立足于情景,培养学生理解和学习方面的创新意识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打造生活化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显著提高,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全面掌握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深入挖掘学生身边的热门事件,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营造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教授“揭开情绪的面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你们的青春都出现了哪些情绪”“你们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吗”等。通过提问,学生会同实际生活联系,自主思考。他们仿佛置身于现实生活,学习热情将被激发。
        (四)加大教学方式的创新力度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课本和课程标准,积极探索并创新教学方法,构建符合学生成长和认知规律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体系,确保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将学生培养成新时代德才兼备的人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努力为学生制造学习的兴奋点,提升教学活力。例如,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模式,淡化教材中的概念式理论教学内容,注重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强化学习体验,在活动体验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进行深度分析。但是要注意,教师在设计体验活动时应当确保活动的真实性,设定的教学情境尽量是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情境,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说服力。
        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十分重要。其不仅和学生学科素养有关,而且关乎学生未来学习与发展。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通过改变课堂教育思想,完善德育教学手段,加强理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革命传统,加大德育教学力度,提升教育活动的针对性等,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学生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学冬.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十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442-443.
[2]于占涛.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新思考[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汇编.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33-334.
[3]蒋小艳.浅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C]..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