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的有效策略 盛颖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下   作者:盛颖
[导读] 一直以来,德育教育都是学校教育当中的一个难点。

江苏省宜兴市西渚小学 盛颖  214236

摘要:一直以来,德育教育都是学校教育当中的一个难点。和智力教育相比,德育教育通常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小时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实际效果极易受到干扰。对一个人现有行为习惯加以改变需要在行动上以及思想上付出一定时间以及精力,对一个人思想进行改变非常困难。班主任应当在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开展德育教育,促使儿童逐渐养成正确的三观,进而为儿童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有效策略
        引言: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决定着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同时也是班主任工作能力的体现.但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并不容易,不仅需要在了解学生成长规律和性格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德育目标来制订科学的策略,而且需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渗透。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素养的培育与提升过程中,需要重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理念的灌输与引导。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前期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提高自己的德育素养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什么作用,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与提升的过程中逐渐地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德育学习方法与德育表达措施。另外,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还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并且结合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与培养,从而了解学生的内心,挖掘学生的内心,探索学生的内心,开发学生的内心,进而让学生将整个内心世界都袒露在班主任面前。这样,学生在寻求帮助的时候也会更加方便。
        二、以多元手段构建优质的德育教育环境
        德育教育更强调情感的体会和内在的感悟,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并应用于实践中,离不开优质德育环境的支持。首先,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身份,开展德育工作时要体现民主性和公正性,与学生共同探讨班级管理制度,协商并确立班级活动中的行为规范,让学生树立主人翁的班级活动意识,由此主动地反思、自主地实施教育,共同维护班级秩序,遵守班规。其次,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还需要注重家校合作模式的实施,与家长紧密联系,掌握学生言行举止的变化以及心理需求,在不同的环境中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再次,要整合多元化的教育手段以提升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丰富德育教育过程。让学生从不同的渠道获取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以开阔个人的思维和视野,和自身发展相结合,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完善道德品质。最后,小学班主任还需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根据班级状况创设网络德育教育平台,向学生传输丰富的德育资源,便捷、快速地组织德育教育活动,以推动德育工作向前发展。



        三、重视儿童心理健康
        德育教育除了含有学生行为以及道德素养之外,同时还包含儿童心理健康。据调查,最近几年,国内大部分儿童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情况严重的甚至对儿童健康成长造成较大影响。新时期,班主任在强化德育教育之时,需要对儿童心理健康加以关注。特别是在当前新课标具体要求之下,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期间,除了要对儿童成绩加以重视之外,同时还需对儿童心理健康加以关注,引导儿童全面发展,这是班主任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之时,需要紧紧围绕着儿童心理健康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以此来强化儿童心理健康,引领儿童成长为充满阳光、健康的、积极的人。第一,班主任需要对儿童身心方面发展特征加以充分考虑,针对儿童成长期间所遇问题,运用“主题+单元”这种形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方面教育工作。第二,班主任对儿童实施心理健康方面教育期间,需要对不同的心理锻炼形式加以运用,比如游戏、户外心理以及角色扮演这些训练,从而促使儿童在心理训练期间对负面情绪进行宣泄,逐渐养成健康积极的心理。
        四、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小学生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自我意识会慢慢增强,他们会喜欢自己观察很多事物,并且希望自己的想法建议得到尊重。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再实施德育是可以相应调整与转变观念,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融入到班级制度的设定中,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监督,还可以透过班干部轮值的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为班级管理者的机会。当学生成为班干部或者班级管理人员后,首先他们会非常注重约束自己的行为,会有意识的起到表率效果。不仅如此,他们还会不断观察留意其他同学的不当行为,并且及时指出,这些都是在强化自身行为标准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这还能够打造平等和谐的班级文化,会让学生更加热爱班级环境,让同学之间有更加和睦的相处。这些都是德育渗透时要得到的效果,是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种有效激发培养与锻炼。
        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期间存在不少问题,如德育工作偏重模式化及理论化,儿童道德意识比较单薄以及未对德育工作加以重视等,这对德育教育整体效果产生较大影响。班主任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培养儿童高尚品质,以多元手段构建优质的德育教育环境,重视儿童心理健康,促使儿童健康成长,同时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只有这样,才可对儿童道德素养加以培养,促使儿童发展。
参考文献
[1]瓦志宏.浅析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管理[J].才智,2019(36):102.
[2]孙海芹.浅析德育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重要性[J].中国新通信,2019,21(24):162.
[3]马玉霞.以爱施教以情动人——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C]..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