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苏丽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下   作者:苏丽
[导读] 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发散思维。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雨朵镇龙场小学  苏丽 551500

摘要: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发散思维。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初中数学知识,明确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而构建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发散思维可以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拓宽解题思路,丰富解题方法,提升解题能力。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初中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新课改背景下,其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有新的要求,需要教师依据教材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有效的指导、教育,并且教师需要不断地鼓励学生独自思考,对于一道问题让学生能够思考找出多种解题方法。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潜力,从而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发散性思维指的是人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对于一道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促使学生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学生可以不受到现代知识的制约。人们的创造力的形成离不开发散性思维,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对于培养学生形成创新创造的意识是具有明显作用的。
        一、发散性思维培养的特点
        通常提到发散思维,会想到思维的扩散、辐射和求异等特性。发散思维就是让学生不墨守成规,寻求更多变化,从不同视角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散思维能力需要从某个起点和目标出发,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方向大胆地进行设想,寻求多样化的解题方式解决各类问题。通常情况下,学生发散思维具有这样的特点:首先,流畅性特点。可以让学生思维活动不受阻碍,在短时间内寻找到多种表达方式。其次,变通性特点。要求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能做到随机应变,不因某一方面而受到阻碍和局限,也不受各种因素影响,能随时产生各种新奇想法和构思。最后,独特性特点。能够寻求以往从未发觉的新方向去看待事物,寻找新颖的解决方式。通过发散思维的特征能实现学生思维广度的扩展,也是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要思维品质。
        二、初中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开展生活化教学
        初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理解难度较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在课堂上不主动思考问题,过于依赖教师的答案,这十分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数学成绩的提升。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开展生活化教学,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以自身生活经验思考数学问题,获取数学知识,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角度”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指针手表,交流讨论指针之间围成的形状是怎样的,与数学知识存在什么联系。如当分针指向数字1、秒针指向数字11时,会出现一个V字形状,这个V字便构成了一个角.在此基础上,再引入角度内容教学,强调角度的基本特征是有一个公共点、有两条没有端点的边,从而加深学生的认识;当学生对角度具有一定认识后,再让学生联系生活、积极思考,想想还能用什么方式描述角。这样既强化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又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最终实现一举两得。
       (二)利用问题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对于抽象的数学学习兴趣往往是非常缺乏,这时教师便需要用一些教学的方法或者手段来吸引学生,促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数学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来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能够借此来引发学生思考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教师设置问题能够增加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次数,通过互动性的课堂,还能够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这样也能提升数学课堂的效率.传统的数学课堂都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述,在黑板上列出解题的过程,这样的数学课堂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比较枯燥乏味,并且学生常常会因为畏难的心理而放弃学习数学。而问题情境应用在数学的课堂中,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兴趣,问题的提出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
        (三)丰富教学内容
        初中阶段是学生探索性与求知欲最为旺盛的一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自主探知欲望达到顶峰。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加以充分利用,丰富教学内容,有意识的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比如,当学生学习与圆的面积计算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不仅仅把教学思路局限在对圆面积公式的记忆上,一个简单的公式也不值得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因此,教师既要要求学生掌握对公式应用的熟练度,也要在练习过程中为学生搜集一些思维含量较高的习题,让学生对一些以圆为基础图形的复杂图形进行求解,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学会换个角度思考数学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对教学内容的丰富,必须是在对课堂内容延伸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将毫无意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内容,只有学生的思维素质得到提升,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增强。初中数学教师应认真贯彻新课改理念,在教学中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突破传统教学的狭隘视野,创新培养模式,培养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龚海卫.小议高中数学教学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18(12):43.
[2]王涛.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8(11):96.
[3]毕建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8(04):1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