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下   作者:许承妙
[导读] 近年来,培养高段数学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小学基础教育的核心目标。

福建省晋江市第八实验小学  许承妙  362200

摘要:近年来,培养高段数学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小学基础教育的核心目标。对小学高段数学而言,数学教师要摒弃传统方法,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出发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从而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如何在高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高段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措施
        引言:小学高段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一门至关重要的核心课程,该门学科的设立旨在培养孩子的思维逻辑能力,是学生学习后续理科知识的基础。随着新课程目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实施,目前数学教学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尚且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条件。学校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入核心素养的教学,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进行科学化的培养。在明确教学目标后,立足于数学课堂中所发现的问题,展开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和求知欲的引领下,学生才能积极地投入到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数学问题来为学生创设出生动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进而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究。
        比如,在四年级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时,教师结合之前学过的三角形知识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的问题情境:三角形三兄弟在聊天,直角三角形说:我的三角形最大,所以我的内角和最大!钝角三角形说:那可不对,我有一个大钝角,肯定我的内角和最大!锐角三角形说:我的三角形最小,那我的内角和就最小呗!究竟谁说得对呢?学生在教师的问题情境中激发起了探究的兴趣。教师再带领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来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既完成了本节知识内容的学习,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以生活为基础,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师应以生活为教学基础,对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高质量培养,让学生能力所能及地独立处理生活中的事情。小学生的专注力不强,容易对一些事物产生误解。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不断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实际生活案例中寻求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方法。然而,现在的小学生个性独特,有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将实际生活案例融入课堂内容,让小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进而掌握所学数学知识。
        在教学“有趣的图形拼组”一课时,为深化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教师需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刻意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发挥自主性,使学生对生活产生兴趣,独立思索,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从而认识到几何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功能。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留心发现生活中的图形拼组现象,思考这类现象对实际生活有什么影响。教师通过引导,教会学生思考、分析图像拼组,进而寻找生活中实物的几何形状特征,让学生对三角形、正方形等产生基本了解。


这样,学生将掌握图形拼组的相关知识,将其运
        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而产生感悟,了解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并充分发挥其动手、动脑能力。数学教师应提升教学水平,转变教学模式,以引导为主,让学生自己探寻问题的根源,获得对课程知识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科能力。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之一是合作学习。该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因此,数学教师可以考虑多利用合作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水平。同时,教师要认识到核心素养是数学学习的关键。
        例如,在“轴对称”一课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兴趣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在实际操作中领悟到相关知识点。比如,教师可让学生思考轴对称是什么,并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案例加以说明,也可让学生画一画或折一折。这样,学生不仅能真切接触到生活中的实际轴对称案例,而且能对本课知识产生深刻理解,进而增强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实际案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寻找轴对称的物体和图形,学生会独立思考轴对称问题,观察其规律,其实际学科能力将得到提升。
        三、转变数学教育理念,重视构建数学模型的作用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受到“唯分数论”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是“理论灌输+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这种机械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形成厌倦感,不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针对这种弊端,小学数学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数学模型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通过指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为例,我如果直接为学生讲解公式“S长方体(正方体)=2×(ab+bc+ca)”,学生难以理解这一公式的形成原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数学理解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开展这节课的教学活动时,我提前为学生准备了硬纸板、剪刀和胶带等材料,在课上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材料自己制作长方体或者正方体模型。学生在得到这些材料后立刻变得兴致勃勃,通过“剪—拼—贴”的步骤,在计算每个面面积的基础上,很快推导出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由此可见,小学生在构建或者分析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可以形成形象化数学思维,并在潜移默化中降低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难度.因此,小学高段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结束语
        国家的发展需要教育的支持,教书育人,改变人的天性,在教育中提升人的思想品质。数学教育,在注重“教”的同时,也要注重“育”的实现,培养核心素养是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应试教育难以培养出高能力的学生,其数学创新思维受到了极大的束缚。此外,这也是促进小学高段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转变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将重点置于能力的培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习质量。总而言之,这是我国新时代教师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积极做好此项工作,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武钧.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16-217.
[2]宋利军.刍议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三).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18-19.
[3]骆平.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