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游戏的幼儿园生活化教学探索 韦美滔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下   作者:韦美滔
[导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教育与一日生活、游戏之中”。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一幼儿园 韦美滔   663500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教育与一日生活、游戏之中”。陶行知先生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基本思想。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幼儿园教学与游戏和生活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关系。一节好的幼儿园生活课堂离不开游戏的支撑,也走不出生活化的教学范围。基于此,本文对回归游戏的幼儿园生活化教学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游戏;幼儿园;生活化教学;探索
        引言:现阶段,课程整合已经成为当下非常重要的一个趋势,在“以生为本”的指导理念下,教师更应该关注孩子们的主体性,注重教育工作的多元化,在符合社会要求的基础上,对课程资源进行多元的整合。而教师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也应该基于当下的发展现状,让幼儿主动去探索事物之间的异同感,这样在收获生活经验的时候,也能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
        一、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作用
        (一)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的个人特点同他们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学习知识,是一个无止尽的过程,所以对于幼儿,不需要教授给他们过多的知识,而是应该让他们具备属于自己的生活特点。因此,具备游戏化的课程教育,可以引导幼儿主动去探索周围的世界,这些都能为他们日后的发展提供无限多的可能性。而且在具备生活化的课程中,还能让幼儿更为真实地去感知这个世界,培养他们的真善美品质,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构建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尽早达到一个真实生活的教学目标。
       (二)促进幼儿园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
        幼儿园课程回归经验就是回到《纲要》、回到《指南》、回到生活、回到活动,真正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效的教学过程离不开课程资源,儿童的生活是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生活的和谐有利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生活化有利于经验意识、过程意识的提升,促进有效的教与学,能够促进幼儿园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可以说,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是全面贯彻落实政策文件精神的需要,顺应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是提升幼儿园课程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生活化的实施路径
        (一)融生活化语言,以游戏为载体引导
        语言是老师和幼儿沟通的桥梁,如果能够用生活化的语言设置游戏,以更贴近幼儿生活的模式呈现出来,看似不好理解的知识点也会在语言影响下变得有趣。这时候,如果能够在生活化的语言中嵌入游戏引导,幼儿也更愿意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进行探究,从而达到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的效果。例如,在讲解数字的时候,可以结合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些内容行导进入,构建“数字游戏”模型,引导幼儿在数字游戏中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内涵。


例如,“1”像铅笔,“2”像鸭子,“3”像小耳朵……“10”像烤肠加鸡蛋。一边比喻,一边与幼儿一同做出相关的动作,模拟数字的构成。在这种动静结合的游戏中,帮助幼儿更加全面地理解数字的内涵。
        (二)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增强幼儿的综合运用能力
        陶行知先生表示:往往只是通过生活的方法才能真正成为教育,虽然源自生活,但是也要远远的高于生活,尽量让他们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张扬个性,将自身的特点都展现出来。同时,幼儿教师也要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小活动,让孩子们主动去发现新事物,大胆的设想、尝试,提供多种平台,使得生活化的课程活动变得更为的多元.例如在“蔬菜”的主题活动中,幼儿教师带着儿童们到农民伯伯家中参观庭院中的蔬菜,注重观察蔬菜种植时的整个过程;等到2-3月以后,再次来到菜园中感受到收获时的过程,也可以自己带一些蔬菜回家,同父母一起制作饺子,在这种家园合作的背景下,当孩子在观察、触摸的过程中,体会到生活实践的趣味性。此外,师生一同收集些图片,当孩子亲自参与制作、品尝的时候,能够体会到家乡的特点,而且这一主题活动也能更好地融入幼儿的生活中。当课程教育不再局限于书本、教室,而是通过生活实践的方法,这样往往更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亲自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对此,课程生活化的教育,尽量立足于每位孩子的天性,如若脱离了实际的活动,这显然不符合逻辑,而融入幼儿生活的课程知识,是灵活的、丰富的,更加贴近他们的成长规律。
        (三)教材选择上要充分体现生活化
        为了能够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能够把生活化的这种理念渗透给幼儿。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从家里面搜集一些生活化的材料,然后带入到教室中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分享.由于幼儿的好奇心都是比较强烈的,教师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幼儿对他人的学习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激励幼儿不断地学习数学材料。在这种互动性的材料教学中,教师既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又开拓了幼儿的眼界,让幼儿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收获了无限的乐趣,还提升了其和他人的交往能力。
        (四)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数学
        丰富的情境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将更多教学的难点、难以理解的概念融入到情境教学中,降低教学的难度,为幼儿提供更多互动的机会。在情境中,幼儿可以相互帮助、相互理解,并在接触具体事物后被吸引,从而产生积极的想法,在情境中主动配合老师实现教学的目的。
        结束语
        总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生活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与具体改革内容虽有所区别,但它们都是基于儿童本位的价值判断,都是从儿童发展出发来审视和解决问题,都是指向质量提升的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梁云霞.幼儿园区域活动生活化的实践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09):107-108.
[2]史雨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视野下生活化材料的应用[J].南国博览,2019(08):280.
[3]金晓玲.浅析游戏策略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综合版),2019(08):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