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教育在高校立德树人主业中的作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下   作者:商量
[导读] 武术作为我国的国粹,是华夏文明重要的象征和符号,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和承载中华儿女基因构成的灵魂。

辽宁锦州渤海大学人事处 商量    121013

摘要:武术作为我国的国粹,是华夏文明重要的象征和符号,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和承载中华儿女基因构成的灵魂。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场所,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最重要载体,发展武术教育不仅会使学生在体魄上“强壮”,而更会表现在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吃苦”和精神上的“无畏”,做人处事上的“规矩”“有度”和“宽容”等“美德”的培养和“人格”的完善方面,有着其它文化形态不可替代的作用。渤海大学依托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少北武术)在研究传统武术教育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武术;立德树人;高校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识别码:A
        在2017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进一步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
        渤海大学积极探索将“立德树人”更好地贯穿育人工作的全过程新方法和新载体,其中将传统武术融入学校育人工作便是富有成效的做法之一。依托“少北武术”在校内几十年的传承祭奠,渤海大学于2017年底成功申报获批了教育部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基地建成以来,通过广泛开展课程建设、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科学研究、辐射带动和展示交流等活动已经逐渐成为渤海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体育教育的一张新名片。
        一、少北武术基地建设现状
        为此,渤海大学首先从课程建设入手,将少北武术纳入公共体育通识选修课程体系,开设选修课并实行学分化管理。2019年9月,又将该课程纳入了公共选修课课,传承基地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选修课程,课程设置34个学时,1个学分。两个校区开设少北拳术、少北器术两门课程,每门课程开设1个教学班,每个教学班班型为40人,分别2名由兼职教师(少北传承人)担任教学任务。同时,还完成了少北武术《四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课程标准》、《教案》及《考核标准》等教学文件的编写工作。
        其次,狠抓社团和工作坊建设。渤海大学少北武术社团已有40年的历史,义务传播及日常习练少北武术非遗的学员受众累计过万人。教育部传承基地获批后,学校加强了两个校区少北武术社团的扶持力度,学校先后投入10余万元对原有的学生社团活动中心小剧场和荣誉室进行了装修改造,支持传承发展。他们坚持每天晨和晚训,学员人数近500人。少北武术传人教练每天坚持义务指导学员训练,传授知识技艺,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播者。



       在狠抓内涵建设的同时,渤海大学少北传承基地还是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截止2020年7月,已经与五所高校、5所中小学签订共建协议,传播少北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在锦州市内5个社区建设了少北武术传承基地分基地和武馆。同时还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两年多来参加校内外演出、交流、比赛、讲学50余场次,累计受众超过10万人次。
        二、开展少北武术传承对促进立德树人主业的作用
        一是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提供新载体。文化传承是高等学校的四大职能之一。传统武术蕴含着中国人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精神,是华夏文明重要的象征和符号,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和承载中华儿女基因构成的灵魂。在高校中发展武术教育不仅会使学生在体魄上“强壮”,而且会使学生意志品质上更能“吃苦”和精神上更加“无畏”,做人处事上更加“规矩”“有度”和“宽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内容高度契合,对大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和积极人格的完善都有着独特的作用。通过最近两年的跟踪调查,系统参加了少北武术训练的同学体能测试优秀率比普通同学高23个百分点,达标率更是达到100%。文化课考试不及格率低于全校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违纪率为0,获得各类奖学金的比例高达48%,远远高出全校20%的平均水平。
        二是有助于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武术作为“国粹”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目前各门派的后继乏人却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实。作为高素质青年集聚的场所——高校应承担起传承和保护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责任。通过传统武术在高校进课堂、进社团有助于使更多的青年大学生了解武术历史、学习武术知识、精进武术技法、传承武术精神,不断挖掘高素质武术传人,不断扩大传统武术文化在新时代青年中的影响力。同时,高校的人才和科研优势还对传统武术文化的进行更好地挖掘和整理,十分有助于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基地多名专兼职教师的文章近两年已经在《当代体育科技》、《武当》等专业期刊上发表,并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
        三是为省内外其他高校通过武术教育教学加强“三全育人”工作摸索出了一条能复制可借鉴的路径。通过基地的建设一方面使得“少北武术”——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能够在高校中发扬光大,形成富有辽宁地方高校特色的武术文化;另一方面借助“少北武术”这一载体将传统武术中蕴含的爱国爱家、尚礼尊师、以德为先、见义勇为、自强不息、公平正义等宝贵精神内涵影响到了更多的青年学生,使他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进一步增强了大学生作为华夏儿女的文化自信,能够进一步坚定和汇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磅礴青春力量的决心和勇气。
        三、结语
        在高校大力推进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以少北武术文化为抓手,给传统武术的教育教学赋予了深刻的思想性,与大学生培育爱国、诚信、友善、互助等精神品质和价值观契合且有力,通过在渤海大学的探索实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了一条新途径,为不断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提供了鲜活的实证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岗,韩金清,侯连奎.中国武术“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求真 向善 尚美[J]体育学刊,2018.6:1-6
[2]吕超,张卫静,董瀚文,刘道喜齐鲁武术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及路径研究[J]运动,2017.12:74-75
[3]刘昕,刘海鹰 .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与实践 [J].管子学刊,2016.4: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