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低段语文课堂与德育创新的融合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下   作者:张娅
[导读] 作为教师,我们深知教育的目标是立德树人,学习知识是基础,学会做人才是教育的根本。

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豆沙镇银厂小学  张娅  657504

摘要:作为教师,我们深知教育的目标是立德树人,学习知识是基础,学会做人才是教育的根本。如果一个人知识层次很高,但道德水平低下,他个人对于社会的危害可能要超过其贡献。作为基础性学科的语文,在筑牢学生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还要研究具体的教学内容,把德育理念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提升教学水平,实现教书和育人的高度统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新课改下小学低段语文课堂与德育创新的融合与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下;小学低段;语文课堂;德育创新;融合与思考
        引言: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来展开.”教育应以德为本,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言行修养、行为品质,才能进一步运用知识和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学科育人”是“立德树人”落实的重要途径。语文既具有工具性特点,也具有人文性特点,教师应认识到语文学科教学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巧妙渗透德育,落实“立德树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需要讲究策略与方法,应基于“润物无声”思路来渗透德育。
        一、德育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大意义
        从古至今,德育教育便一直贯彻在我国教育当中,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我国之所以被称之为礼仪之邦,就是因为古代人们对于礼仪以及道德非常的重视。小学语文并非只是一门简单传授语文知识的学科,其中蕴含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带领小学生由浅入深的领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提升学生思想品质与道德素养。通过德育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的心智不成熟,非常容易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之下出现问题。通过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之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让小学生明确日常生活当中可能遭遇的问题,有效辨别成长过程当中遭遇的诱惑和陷阱,帮助他们健康成长。鉴于此,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融入进行深入探索就势在必行。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与德育创新的融合
        (一)引导交流分享,挖掘主旨内涵
        需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品悟、感受和表达,在交流表达的过程中,学生的语用能力可以得到培养,而相互分享、交流点拨,又能促进学生集思广益,逐步调用生活经验和已有认知,对文本和学习对象展开深入的理解,品悟出内涵与主旨。教师应多设计一些交流分享活动,包括讨论、口语交际、辩论、表演、习作展评等,依托分享交流,学生品悟理解,让学生得到灵魂的净化与熏陶。



        (二)结合课文人物,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语文中有很多写人物的课文,在这些课文中,既展现英雄人物的革命精神,又体现他们的爱国情怀。对于这类课文,老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挖掘人物的形象,把他们的内心通过一些故事细节或者关键句子、词语的讲解凸显出来,增强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参悟课文的写作意义,同时也可以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道德素养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小学生具备非常强的可塑性,同时对教师也存在盲目崇拜的情绪,会对教师的行为进行下意识的模仿。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基于小学生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以自己为榜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对此,小学语文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例如,小学生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因此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师可以起带头作用,小学生犯错误时,教师可以以严肃却不严厉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改正自己的错误,避免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到小学生的心灵发展。通过这种教育模式能够让小学生学会使用自己的理性控制自己的情绪,在面对其他人与事的时候可以理性对待,这有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四)教师启发点拨,实施德育唤醒
        小学是学生德育的关键阶段,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自控能力有限,且小学生处于品格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感染与带领。实施学科育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则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依托教师的启发点拨,对学生进行道德唤醒、激励,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困惑,或学生认知不清晰时,进行点拨、启发与唤醒。
        (五)强化口语交际,培养文明素养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很重要的内容,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重视,甚至忽略,只让学生课下自己看看就不管了。当然,有些老师也会组织学生学习,就某一个口语交际进行课堂讨论和交流,但总是浅尝辄止,不够深入。在新时代素质教育背景下,老师要重视口语交际,并且结合口语交际的学习特点,渗透德育,提升学生的素质。
        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重视“学科育人”的落实,依托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巧妙渗透德育,有效落实“立德树人”。同时,语文教师实施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还应该让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多品味、多实践,教师依托教学素材实施德育,升华学生的品德素质,鼓励学生参与生活道德实践,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言行品质,关爱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梦晨.谈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21):33-34.
[2]陈方.小学语文低段童话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9(09):84.
[3]王欢.小学语文低段童话教学中德育渗透探析[J].明日风尚,2019(08):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