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环境教育的实施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下   作者:周秀蓉
[导读] 时代的发展在促进经济水平的同时也加速了全球环境的恶化。

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希望小学 周秀蓉 625400

摘要:时代的发展在促进经济水平的同时也加速了全球环境的恶化。因此如何在道德与法制课程中结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提升学生的环境意识,让学生能够从点滴小事做起,保护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已然成为基础教育中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 基础教育; 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 环境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基础教育中学生必学的科目之一。通过学习能够让学生从小树立法治意识,懂法,知法,善用法律。而在道德与法制课程中融入环保教育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了解道德与法律的含义,自觉加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当中。
        1.加强学生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是并未充分认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很少涉及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对环境教育认识不足,并未在心中树立环境保护意识。针对此种现象任课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作为教师自身要提高环境教育的认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并带领学生查阅相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学生深刻的了解到国家相关部门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其二,对现有教材课本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开展环境教育的主要目的,并结合具体的内容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其三任课教师应当以环境保护目标为导向,设计具体的情景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案例和事情,并从自身做起,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范要求。
        2.创设多样性的教学情境
        环境教育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仅仅凭借语言讲解无法加深学生的印象,对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开展道德与法制课程时,作为任课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人,设身处地的感受情境中人物的状态和感受,加些学生的理解,进而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正确的道德法制观念。而在此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设备则是良好的辅助手段,借助声音、视频和动画对学生形成感官刺激,让学生从动画中事物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


以“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为例进行分析,在讲解相关内容时任课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美丽的场景,例如波光粼粼的湖面、风姿曼妙的柳树、碧草茵茵的绿地……,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随后再以同样的场景为基础展示被破坏后的形象,在这样强烈的对比中能够对学生形成感官刺激,让学生深刻了解到乱扔垃圾、破坏环境的行为是不对的。最后任课教师还应当向学生讲述不同类型的垃圾对环境以及土地的破坏,例如一节一号电池埋藏在土壤中,能够导致1m2的土地失去其原本的价值。垃圾袋、破烂渔网等会缠绕在海洋生物身上,令其失去自主活动的能力,导致死亡。在一起起事例的影响下,能够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学习环境保护的知识,为形成正确的道德和法制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开展法律讲堂,实施案例教学
        小学时期是树立正确道德观念的初期阶段,只有让学生深刻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法律法规对破坏环境的相关惩罚,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根深蒂固的道德与法制意识,并伴随学生终身成长,为保护身边的生态环境奉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在开展道德与法制课程时,任课教师应当从丰富的网络资源中搜寻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案例,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编辑,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制教学内容的理解,还能在学生心中树立鲜明的形象,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举例来说,银海区江某承包养殖场并在未收到任何单位允许的情况下私自开展铝锭加工活动,并将生产后剩余的未经处理的废渣和废水等私自排入水池当中,最终流入到外部河流当中,导致当地水域废水氨氮浓度超标,对当地的水域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经过银海区法院审判,判决江某罚金5万元以及有期徒刑10个月的惩罚.在讲解完案例过后任课教师随即向学生讲述我国相关部门颁发的与保护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保护环境是我们作为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是保护我们自身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法制化社会发展过程中,法律是保护人们合法权益、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武器,而环境保护不仅是维护整个生态环境,同时也是保护人们自身的安全。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只有从小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制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对国家、社会乃至人们自身的生存的重要关系才能激发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自身做起努力保护生态环境,构建美好的生态家园。
参考文献:
[1]陈旭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环境教育的实施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4):77-78.
[2]司桂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 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2):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