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欺凌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下   作者:黄进利
[导读] 小学校园欺凌行为是现今社会屡见不鲜的一种现象,这类事件的发生不仅会对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家庭和学校造成沉重打击。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三岔河镇蔡家田教学点  黄进利  564601

摘 要:小学校园欺凌行为是现今社会屡见不鲜的一种现象,这类事件的发生不仅会对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家庭和学校造成沉重打击.本文主要通过学生个体、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出发,全面的考虑对解决校园欺凌行为有帮助的因素,并且根据四个方面各自的特点以及作用,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校园欺凌;策略
        一、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频率也日益增高,这极度的危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时也导致了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的频发。本文对小学校园欺凌当前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整体的、系统的分析,从而更好的给出解决方法和策略,这对于今后监督和预防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思想意识薄弱
        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普及,一些暴力、色情等不安全因素也开始围绕在人们周围,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的不良影响最大。他们通过电脑和手机客户端浏览许多不良信息,这对于并不能够精确感知事物好坏、思想意识薄弱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心理上极大的冲击。本人曾对某教师进行过访谈,她在访谈中说到:6-12岁的孩子正处于懵懂的青少年时期,他们虽然还未成为大人,却幻想自己成为大人的样子,于是开始学习网上浏览来的那些暴力行为,从而彰显自身的成长。也正是由于小学生心理防线的脆弱和思想意识不够坚定,才导致了暴力事件的不断发生。
        (二)家长责任意识缺失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行为方式以及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助益;相反不良的家庭环境会对子女的很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使孩子的心理、行为方式、性格等方面都产生越轨行为.对于孩子过分溺爱的家庭,家长没有教授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没有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从而一旦出现暴力行为,就会十分严重;单亲家庭的孩子,也可能由于家庭生活不幸福,加之感觉父母对自己不够关心,让他们缺少了父母的爱,从而对他人实施暴力行为,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学校道德教育不完善
        由于校园欺凌事件的主体和地点的特殊性,这类事件一度成为了社会管理和法律管理的重中之重。从管理方面来看,学校对于校园欺凌的监管和预防不到位,没有及时对暴力事件进行制止,事后也没有很好的处理,就将会导致校园欺凌事件事态恶化,无法妥善结束。从德育方面来看,当今社会,尤其是校园里的道德教育相当不完善、不到位,而教师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也都是面子工程,根本没有将德育思想充分渗透到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更不能谈让学生们利用德育来加强自我教育了。
        (四)社会不良风气的传播
        引发校园欺凌事件频发的原因有很多,社会不良风气的传播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贫富差距过大,财富分配不均,对于金钱财富的盲目崇拜,使得部分学生通过欺凌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说社会不良风气的传播强化了小学生的欺凌意识,使得想达成某种目的的小学生潜意识的在对一些事情的处理时采用了暴力行为,因此校园欺凌事件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愈演愈烈。



        三、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个人方面
        1.加强自我保护
        小学生是校园欺凌的主体,为了防止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应该做到充分认识校园欺凌发生所带来的后果的严重性;加强自我教育和反思,学会正确的面对挫折和失败;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理性的对待他人,理性的处理发生的问题;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好心态;同学之间遇到矛盾不冲动,沉着冷静,三思而后行。
        2.提高自身法律知识
        学生法律意识薄弱也是诱发校园欺凌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想要避免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就要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多阅读关于法律方面的书籍和资料,要做到从小就知法懂法;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做到遵纪守法,不仅要对国家的法律心生敬畏,更要学会用法律来保障自身安全和权益。
        (二)学校方面
        1.加强法律知识传播
        实施法制教育是防止校园欺凌的一种有效途径。首先,学校可以开设有关于法律的课程,使学生们养成对于法律学习的兴趣;其次,学校可以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律知识讲座等活动,从而对青少年进行直观的、形象的法律教育;最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与校园欺凌相关的法律案例,利用切实存在的案件过程来告诉学生们如何更好的规范自身行为,避免触及法律雷区。
        2.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对于当今社会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品德极为重要。首先,学校应从课堂上着手,如要求学生穿戴整齐、干净,遇见老师时要主动问好,回答问题时要举手,要遵守课堂规则,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做好复习由此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优良品德的基础,防止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
        (三)家庭方面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学生心理和生理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氛围也有利于孩子远离暴力。家庭成员要多用笑脸面对孩子,不要随意的对孩子发脾气,否则时间久了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家长要多多鼓励孩子,肯定他们在一些方面取得的小成绩;要学会欣赏孩子,赞美孩子,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些赞许,少些不满;孩子作为一个家庭的中心,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话语权,要做到民主,并且乐于倾听孩子的快乐和烦恼;如果孩子遇到了什么困难,不要不在意,应给予一定的重视,替孩子考虑全面,切记不管不问。
       (四)社会方面
        社会应加强对小学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严重后果的宣传力度,这既能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后果的严重性进而远离暴力事件,又有利于强化学校教职工对于校园欺凌事件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对校园欺凌进行预防和监管。此外,应多多利用媒体的力量宣传一些正能量的新闻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让学生们深刻的感受到暴力事件后果的严重性;还可以利用媒体做一些有关于青少年教育管理的专题栏目,阻止有关专家和教授来讲解校园欺凌事件如何预防,事发后如何更好的进行处理,并且对学生、家长和学校三方进行分别指导,由此更好地预防暴力事件的发生。
        结论
        当今社会青少年的犯罪比列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小学的校园欺凌事件比列不断增加。这不仅严重的伤害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同时也为家庭和学校带来了很恶劣的影响。为此,防治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以及防止校园欺凌事件的频发,成了学生的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也是本文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竞.小学校园霸凌行为调查及干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03):30.
[2]韦日新.小学校园欺凌成因分析以及对策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9(02).
[3]姜永平.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研究以济南市XX小学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18(0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