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政府行政管理模式转型 向诚诚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下   作者:向诚诚
[导读] 为了解决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  向诚诚

摘要:为了解决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转变传统的政府行政管理模式,有效平衡好政府和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关系,从而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行政管理模式;转型
        中国经济在进入新常态之后依然呈现良好的发展状态,这得益于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采取的一系列经济发展政策,同时也是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的结果。但是在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结构性矛盾以及市场经济体制问题等,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潜在的风险。为了克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国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通过深化改革,以期化解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困境,进而实现中国经济的跨越发展。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分析
        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冲击,世界经济从稳定发展状态逐渐转变为寻求市场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平衡发展状态。相对来说中国经济在本次世界金融危机中冲击较小,经济依然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是受到国际经济发展大环境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同样遭遇到了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结构性问题。这迫切需要中国经济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缓解中国经济的发展压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市场自由竞争是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供给侧改革成功的基础,是中国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支持。在经济发展中市场和政府是两个重要的调控手段,经济的发展既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也应该在市场失灵时通过政府行政的力量对其进行宏观调控和引导,从而确保经济发展处于健康稳定的状态[1]。在宏观经济调控中保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显得特别重要。中国经济发展在进入新常态之后,内需不足现象更加突出,进而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开始呈现结构性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仅依靠提升总需求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迫切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改善人民群众收入分配结构,提升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
        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背景。中国经济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开始进入新常态,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状态有所松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呈现逐渐下降趋势,经济发展缺乏强有力的后劲支持。二是中国经济管理方式已经难以匹配当前国内外市场发展形势,边际效用正在逐渐下降。中国经济国内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供给与需求不统一,出现了有效供给不足和无效产能过多的现象。为了改变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供给不平衡问题,促进资源合理配置,需要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此外,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存在过度的干预行为,这是中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层背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供需平衡,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为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支持。但是在现阶段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自由的市场竞争模式还未完全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政府对经济发展存在过度干预现象,导致部分领域存在明显的行政垄断,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发挥。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特点
        市场和政府是经济发展中两个最为重要的角色,但是不管是市场的调节作用,还是政府的宏观调控,其最终目的均是为了实现经济发展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有效平衡。目前我国政府所采取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便是从我国经济供给过剩角度出发,降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过度干预,更好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促进自由竞争市场的形成,进而有效解决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供给侧问题其本质为经济发展结构性问题,因此我国所开展的供给侧改革其本质为结构性改革,其主要目的便是要解决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有效供给不足和无效供给过剩的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从而实现以创新促发展。中国传统的生产方式主要集中在价值供应链的末端,在经济发展中依靠的是低附加值的能源消耗和高人力成本的劳动力投入。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以及劳动力成本均在不断上升,因此传统的生产方式效益不断降低。要想转变这一现象便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有效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升商品的附加值[2]。


二是在资本积累中以人力替代物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资本对于生产效能提升作用逐渐减弱,而人力资本在生产要素配置中作用逐渐突出,其可以显著提升生产效能,进而有助于缓解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关键内容便是要全面提升供给水平,并形成长效的供给机制,提升供给结构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为了能够顺利实现这一目的,需要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解决市场中的供给不足问题,通过科技创新来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同时创新商业运作模式,促使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更好做出理性选择。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市场秩序的建设的规范,形成系统完善的市场运作体制和监督体制,为市场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二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去产能和去库存。通过对供给侧结构进行调整,全面清理经济发展中的无效产能、低效产能和过剩产能,通过政府行政管理强制力构建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体制,通过市场调节的作用来化解产能过剩问题。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政府行政管理模式转型
        在经济发展中如果政府过多的进行干预将会造成部分领域的行政垄断现象,这也是中国经济呈现供给侧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要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便应该逐渐降低国家政府对于经济发展的过度干预,通过简政放权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等措施,来赋予市场更多的经济发展调节自由度,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首先,政府要简政放权。政府简政放权主要体现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政府的简政放权,降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行政干预功能,在经济发展更多遵循市场发展规律,通过市场机制的不断优化和完善来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在该过程中要对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降低政府对于经济调控的职能,提升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效率,逐渐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自由竞争的经济发展环境。同时要积极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强化对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对产业结构布局进行优化调整,促进民营企业能够进入到更加广泛的领域中,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活力。
        其次,政府要定位自身角色。有效避免政府行政垄断影响市场作用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发挥。目前我国政府在行政管理中还未能有效转变职能,在经济发展中对于自身的角色定位也不够明确,经济宏观调控方式尚不完善。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不断发展完善,市场机制尚不健全,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调控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政府行政管理模式较为单一,难以有效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特点。在经济发展中政府对市场进行过度干预,将会打破市场原有的平衡状态,不利于自由竞争市场的形成,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进而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供给侧结构性矛盾[3]。这就要求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我国政府应该重新对自身角色进行定位,降低对市场的干预,将自己作为市场发展的参与者而非主导者,更多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
        再次,推动市场自由竞争。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应该强化制度建设来削弱行政性垄断。但是政府减少了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容易导致在市场经济在发展中呈现混乱无序的状态,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在降低对市场的干预之前,首先需要构建一套系统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基于该机制市场在经济发展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利用率,有效保障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同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针对市场经济发展中自发形成的垄断行为,政府应该采用制度规范的强制力对其进行调节。因此,为了构建自由竞争的市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加强机制建设,有效避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有效解决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我国经济进一步健康稳定发展的迫切需求。要想取得理想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便需要对当前的政府行政管理模式进行转型,降低政府对于经济发展的过度干预,更多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促进我国自由竞争市场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万劲波.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 人民周刊, 2019(18):62-63.
[2]刘山. 行政管理视角下政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 2018, 26(12):217.
[3]曹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 行政管理改革, 2018(9):32-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