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下   作者:曾文卓
[导读] 积极推动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于加快我国治理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重庆飞洋地产集团  曾文卓  400000

摘要:积极推动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于加快我国治理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建设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法治型政府和智慧型政府四个方面探讨了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策略。
关键词:治理现代化;政府行政管理;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行政管理体制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八次较大规模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效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要想有效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积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在该过程中,行政管理体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从而更好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1.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1政府行政管理理念滞后
        受到我国传统官本主义思想影响,我国政府在行政管理中虽然经历了八次规模较大的行政管理体制变革,但是依然存在明显的官本主义思想以及惟官是从的行政管理工作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模式,降低了行政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具体来说政府行政管理理念滞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政管理人员思想陈旧,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官僚主义以及形式主义,难以将各项新政策新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甚至会对新理念产生排斥心理[1]。二是行政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没有深刻认识到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主要是为社会以及广大社会公众服务,在行政管理工作开展中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没有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在工作中不严谨不认真,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均较低,甚至还有部分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以权谋私,既对国家利益造成了损害,也容易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1.2行政管理机构臃肿
        行政管理机构是国家机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管理体制的外在体现,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有助于促进各项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行政管理机构越来越多,导致目前我国政府机关行政管理机构冗余、权责不清。虽然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了机构冗余以及权责不清对行政管理工作开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且在行政管理机构改革中也强调要精简机构,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行政管理机构改革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反而呈现出行政管理机构越精简越复杂的情况。一方面导致在行政管理工作开展中存在人浮于事的现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较低,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的滋生,很多工作均难以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1.3行政管理方式僵化
        传统行政管理方式较为僵化,各项工作的开展存在明显的强制性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广大社会群众对于行政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没有充分考虑实际工作的民主性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行政管理工作质量。传统行政管理方式具有明显的制约性,不利于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行政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社会体系的优化和完善起到了阻碍作用。受到传统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的影响,行政管理工作开展中存在明显的官本位思想,管理质量较低,管理成本不断增加,容易导致政府与广大社会公众之间呈现不和谐局面。
        1.4信息管理水平较低
        在传统的政府行政管理模式下,各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对上级的指示和安排进行贯彻落实,不同行政管理部门之间沟通较少。进而导致在信息化建设中,不同部门均是基于自身实际建立相应的数据信息系统,没有将行政管理业务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提供技术支持,进而导致在开展公共服务以及公共管理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层级化以及部门化现象。一方面信息在不同部门之间难以有效流通,不同部门之间具有严重的信息壁垒;另一方面不管是哪一个部门均无法全面掌握各个部门的信息情况,进而难以从全局角度对问题进行考虑,难以实现最优决策[2]。



        2.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策略
        2.1建设服务型政府
        政府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社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更好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人员在各项工作中应该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要本着为人民负责的态度,让各项工作能够尽量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我国政府要想实现为民执政,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积极采取措施提升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公平公正,尊重市场运行规律,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侵害[3]。二是构建系统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合理分配政府财政收入,积极缓解社会矛盾,积极推动教育、医疗以及文化等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关键在于培养政府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政府行政管理人员要对行政管理工作职能以及自身具有明确定位,摒弃传统官本主义思想,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来,通过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来更好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保障广大公民的根本利益。
        2.2建设责任政府
        行政管理人员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如果没有责任的约束,将可能出现权力的滥用,对国家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损害。因此,政府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要本着为过国家负责、为人民负责的态度,行使各项权力。具体来说,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应该设置明确的责任制度,在行政管理结构优化调整过程中不仅仅对部门进行整合或者精简,还应该进一步明确各个部门的权力和责任。为了保障责任制度能够落到实处,中央政策出台了重大事项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地方政府也紧随其后将政府行政管理各项工作纳入问责体系,促使行政管理人员能够审慎正确使用手中权力[3].为了积极推进责任制政府建设,在政府行政管理中还应该形成民主科学的行政管理决策机制,提高行政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尽量避免决策失误。
        2.3建设法治型政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依法治国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我国政府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各个行政管理部门也应该基于我国依法治国的方针策略,不断健全我国依法行政的法律制度,为行政管理部门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法律依据。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善的行政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一方面对政府行政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了有效约束,另一方面有助于督查行政机关用权范围。行政法律法规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执法是对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的过程。为了在行政管理工作开展中有效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水平,一方面要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和培训考核机制,来有效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法治意识,促进行政管理人员自觉学法、用法和守法;另一方面还应该建立系统完善的监督机制,让行政管理权力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运行。
        2.4建设智慧型政府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在职权分工、管理机制以及信息共享等方面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建设也应该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不断提升我国政府的信息化和智慧化水平。政府行政管理通过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打造电子商务平台,不断提升政府行政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在电子政务平台下,政府可以广泛收集行政管理相关信息,并征求广大社会公众对于政府开展行政管理的相关建议,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和调整。政府通过电子政务将政府内部各个部门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对群众进行思想引导。比如在思想宣传工作方面,政府可以通过人们熟悉的媒体平台对党政思想、法制意识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在广大群众中进行宣传,对企业以及个人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氛围。
        3.结束语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涉及到政治、经济、教育以及文化等多个领域,其改革成效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治理能力以及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国政府应该针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措施,不断提升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更好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世明.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 行政管理改革, 2018 (5):4-12.
[2]曹曌蓉.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结构,功能,关系的维度[J].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9(3):301-304.
[3]高小平. 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下行政管理制度创新的特征[J].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20, 41(1):8-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