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 李正平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下   作者:李正平
[导读] 思维能力是指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分析、形象化过程将认知过程转化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玉露小学  李正平  445000

摘要:思维能力是指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分析、形象化过程将认知过程转化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是人类进行认知的基本条件。新时代的语文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还要具有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围绕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开展课堂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具逻辑性,在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从而促进其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引言:随着目前素质化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教学中的核心目标。应当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核心科目,也是影响学生一生的重点学科。因此教师应当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对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不断地完善总结,以此来更加真切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一、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意义
        (一)思维能力培养对现代教育影响深远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这四个方面内容的提出和界定对推进世界范围内的教育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和持久的影响。思维能力是教育的本质和归宿,基于学科教学发展思维能力,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二)思维能力培养对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影响重大
        一方面,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从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评价等方面积极实践,创新教学模式,深挖文本内容,激发学生活力,从而有效地改进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另一方面,教师基于思维能力开展教学设计、组织课堂实践,使学生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形成创新能力、探究能力,进而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二、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由学习兴趣入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思维能力
        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自制能力不强,所以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够由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参与教学探究过程,则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在学生思考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展开教学之前,需要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开发,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思维能够完全跟随教师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在语文教学中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从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
        (二)利用语文教学内容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思维敏锐思想极其跳跃,正是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开发,那么将会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但在当前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课本知识的教学,将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限制在课文中,即便学生对于课文有多么丰富的想象内容,也很难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久而久之就会压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就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一定的美术教学,让学生可以通过课文中单纯的文字描写去想象实际状况或者景色,并且让学生在纸中画出自己所想象的画面,教师在通过学生的画作结合课本来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
        (三)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创新思维与求异思维的发展之间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通过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够有效激发其自身的创新思维水平。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在课堂上会有自己的认知以及自己的理解。并且,语文本就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一千个读者眼中会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增强学生求异思维及创新思维的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意识,使之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更强的创造能力。
        (四)利用思维导图,有效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情感挖掘有余、分析味道不足、逻辑层次不够清晰的弊端,学生对教材文本的理解多停留在碎片化、随意化、零散化的层面上。思维导图以简单清晰、富有层次的构图为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帮助,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结构,指导学生理清文本脉络,梳理学习重点,掌握学习方法,锻炼发散思维能力。教师通过绘制形态各异、富有特色的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与选择、归纳和推理、总结和归因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以科学系统的方法掌握语文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增强交流,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在过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并未高度重视与小学生之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常常将主要精力放在讲解知识内容方面,如果小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难题,老师常常由语文课代表来向学生传递问题答案,所以老师与小学生在课后之间的交流并不多,极易导致老师与学生之间发生隔阂,无法深入了解彼此,当一个问题出现不同想法时,难以互相理解对方,小学生不愿接受老师的启发,严重影响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师生交流与沟通,老师在讲解知识时可以利用当下学生之间流行的语言,肯定学生所喜欢的动画与文学作品,促使小学生认为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然后在与小学生交流过程中,老师可以有效引导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维能力是学习中的核心能力和关键指标,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高品质思维能力的参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对照教学目标,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提高语文学习的实效。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流程,选取科学的教学路径,切实为学生发展高品质的思维能力提供动力和养分。
参考文献
[1]多威东.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J].中国农村教育,2019(30):92.
[2]蒋秀云.小学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3):53-58.
[3]刘金萍.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C]..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9+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