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道德法治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相联接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下   作者:梁慧婧
[导读] 在教学内容相对枯燥的《道德与法治》课中,让小学生的生活与我们的课堂教学相联接,已经成为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最新趋势。

湖南省涟源市三甲乡中心小学  梁慧婧  417100

摘要:在教学内容相对枯燥的《道德与法治》课中,让小学生的生活与我们的课堂教学相联接,已经成为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最新趋势。那么,怎样让道德法治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相链接,让学生们都能轻松地掌握课程知识呢?这显然已经成为了许多老师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小学生;生活化
        引言:“凡是愉快的、有效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学生参与的热情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我认为可以从多方面尝试让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相链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激发课堂的活力。
        一、教学目标与小学生的生活相链接
        在教学目标确定时,要将现实生活与目标充分链接,做到适度合理。例如,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课程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选择安全食品》这一课当中,我们可以通过教学让学生去感受到没有安全标志的食品是不可以吃的,但同时也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学生本身的情感,告诉他们虽然有些食品自己很喜欢,但是我们只有吃到安全健康的食品,才不会生病。这样的目标更能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做到“知行合一”。
        二、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相链接
        (一)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亲近课堂
        在课堂中,我们要做到有意识地多去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将教学形式尽可能地做到多种多样,既可以运用直白的语言描述,也可以是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更可以加入来自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引导,素材的选取也应该是真正来自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如,在教学《选择安全的食品》一课,多媒体课件中,我们插入了学生熟悉的正规零食包装和街边摊贩三无食品图片予以鉴别,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这些共鸣来源于学生过往生活的直接经验或者间接经验,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教学过程不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让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思想,交流彼此的感情,学习新的知识,加深学习印象。
        (二)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选取的生活实例一是要符合该阶段学生认知水平,而是要与新课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三是事例要选取新颖典型事例。如在《选择安全的食品》的课堂中,我们可以设计问题“同学们吃过街边小摊吗?”随之导入生活实例:在2019年4月的打假新闻——街头巷尾的各类摊点贩卖的烤肠大多是老鼠肉、猫肉、兔肉、水貂肉等各类仿制肉加上猪肉香精所制,对同学们的发育和成长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三)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爱上课堂
        在课堂当中,我们不应该让学生仅仅成为听众,而是要组织学生去多看、多动、多想、多说、多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真正让学生去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感受体验的过程。如,在《选择安全的食品》一课,我们利用每个学生都有过的“逛超市”经验.现场用2分钟请同学模拟购物。


即在教室里摆放好自制的“购物架”,把课前制作的各类食品彩色图片摆在“购物架”上,布置成一家“小食品超市”,并给这家“超市”取上特别的名字。每组学生一起在这家“超市”挑选5张图片,即为“购物”。最后请选择了安全食品最多的同学小组介绍经验/让学生在学习活动的体验过程中开动自己的脑筋,主动的去看,用心灵去感知,让课堂教学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这样,让学生在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去积极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并通过这些学习体验活动来不断地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热爱,提高他们去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和动力。
        (四)设计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热情
        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我们要利用学生的现实生活素材去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在课堂中抛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用生活化的问题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表达欲望。
        例如,在设计《选择安全的食品》一课时,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你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什么食品?你们是怎样挑选这些食品的?为什么某某食品爸爸妈妈没有挑选呢?你还知道哪些健康有营养的食品呢?你想知道怎样才能帮爸爸妈妈和自己挑选到安全健康的食品吗?围绕那些真实发生在学生身上或身边的事例,在学生的回答和自由地讨论过程中展开渗透式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其实与自己的生活是如此的接近,以此来达到让知识进行内化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带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一个简单的“该怎么做?”的结论,而是要引领孩子们亲自去尝试,如“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你觉得人们对此会怎么评价?”使学生能带着从课堂中所学所思回归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从而帮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念,建立起正确的道德标准与人生价值观念,真正去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模式与小学生生活相链接
        小学生正处在极易迸发出各种奇特思维想象的年龄阶段,此时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好奇心,更容易对那些新颖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如果教学模式比较的单一,他们就容易对学习内容感到乏味枯燥,更容易对这门课程产生厌倦感。我们应当抛掉说教式的教学方式,也要杜绝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体统筹去综合多种教学设备,利用多种活动形式,选择最适合这堂课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与课堂的活力,如交流讨论课、辩论式课、学生情景剧表演课、观看情境小视频、模拟活动体验等各种形式。许多中低年级学生十分喜欢这类参与体验式的学习模式,往往在下课后也仍然会围绕在一起,或继续交流、辩论,或进行角色扮演,或进行模拟活动。只有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厚时,所起到的教学效果才能越好。
        结束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以学生的角度来理解、尊重、倾听学生的需求与想法,使我们的道德与法制教学能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熟悉的氛围中去感悟生活、引导生活。据此,实现道德与法制教育回归生活的最终目的,这正是我们作为小学道德法治教师所应该追求的。
参考文献:
[1]刘阿甜.小学道德与法制生活化教育的意义与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49-50.
[2]裘建焕.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体现生活化的探讨[J].华夏教师,2016,(01),78.
[3]孙根菊.让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生活化[J].教育学文摘,2018年5月总第263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