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及创新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下   作者:张新芝
[导读] 高中化学作为一门科学类学科,其学科素养对于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有重要作用。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   张新芝 273100

摘要:高中化学作为一门科学类学科,其学科素养对于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有重要作用.但就目前而言,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成效并不理想,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质量与效率。本文从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及创新策略。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改革;创新
        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看,化学核心素养包括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内容,每一个点核心素养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品质有着重要作用。有鉴于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渗透化学学科思维,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更强的学科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为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一、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轻视化学实验,忽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毋庸置疑,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绝大部分教师却并不重视化学实验课程。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二:一是化学实验中存在的危险性,即便是最为简单的化学实验,都有出现意外的隐患;二是高中教学受到应试教育以及“满堂灌”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不愿意再化学实验上浪费时间,认为学生通过聆听教师口述就能明白。实际上,化学实验的作用绝不仅仅局限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点认知,在实验中学生能够提升观察力,并提升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进而提升学习化学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学生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够辨别“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耀眼强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也会发出白光”中“强光”与“白光”的差异。可见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的认识化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未形成体系,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宏、微观认识
        从化学的学科素养角度来看,其教学主要包括两点要求,即宏观辨析与微观辨析能力.不同于初中化学知识,高中化学知识比较零散,如果不能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学生想要牢固记住知识点相当困难。因此,有必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而形成对课本知识得到宏观认识。有鉴于此,教学应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这不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如在新认识一种化学物质时,顺序应当是名称、化学式、物质表象、物质性质、重要反应、与其他事物联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为强调这中逻辑性,学习很容易在学习中遗漏一些内容,导致学生对知识认知不全,即微观认识不足。
        二、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一)重视化学实验
        化学作为科学类学科,进行实验探究是极为必要的,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去探究化学反应、化学现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尽管掌握化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就必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化学理念。高中化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应该将化学实验作为学生认识新知识、新内容的平台.受到认知水平、知识储备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自我探究化学学科知识的能力有限。


高中化学实验绝大部分都是重复学者前辈化学实验,是一个论证化学实验结果的过程,如果教师一味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导致教师了解实验结果,而学生不知道化学结果,学生自然也就很难理解教师传授的内容。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开展化学实验课程呢?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整合教学资源,选择出最为就有探究意义的实验主题,通过教学活动与学生一起探究化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有关于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从教学主题出发设计探究活动,利用实验促进学生验证个人想法。在课堂开始,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先吸引学生的探究注意力,提出像“已知有机物A的水溶液,怎么确定有机物A的结构呢?”的问题,教师细化问题,像“分离提纯A的方法是什么?怎么分析有机物A的元素?怎么确定A的相对分子质量呢?”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实验器材。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验之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实验想法,经分析确定安全后,方可让学生实验。如此让学生在探究实验活动中成为主人。成为主人,才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二)重构教学内容体系
        现代教育观念指导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师教学不能够照本宣科的进行教学,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这一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尤为重要。高中化学学科教学重心在于知识与学习方法的传授,想要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就必须要在两点就中渗透相关内容。然而当下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系统学习化学知识并无效果。有鉴于此,教师必须要关注基础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积累知识点,发挥基础知识的工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学习,进而形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使教学内容的选择有利于学生学科素质的提高。例如,在讲解化学物质分类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知识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物质分类观念,找到依据,在今后的化学学习和探索中正确运用分类归纳的思想。理论讲解结束后,引导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分类操作,对多种化学物质进行分类。鼓励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将理论和实践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体系,让学生独立思考,获取新知识,鼓励学生参与探索实践,融入团队沟通,有助于提高其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小结
        总之,高中阶段是学生提高化学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接受化学知识、丰富学习技能的关键时期。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重视化学实验、重视知识体系构建,帮助学生形成学科的核心素质,使学生在今后的化学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个人价值,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只有重视核心学科核心素质的培养,调整教学结构,才能使高中化学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新国.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9(24).
[2]韦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J].新课程,2018(12):199-199.
[3]薛瑞卿.基于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设计研究[D].
[4]段福江.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014(005):18-19.
[5]薛从雄.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18):0001-0002.
[6]陶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讨[J].文渊(高中版),2019,000(008):5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