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西恒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4100
摘要:伴随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关于城市生态建设的话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发展过程中,只要一下雨城市便会如汪洋,而这也是国内很多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海绵城市规划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城市内涝问题。由于海绵城市规划在我国绿色生态城区中的应用时间较晚,各方面不够成熟,仍然需要进一步的进行完善。为此本文针对此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且给予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海绵城市规划;绿色生态城区;应用
引言
最近这些年海绵城市规划成为了城市建设中的热门话题,主要是由于它的应用不仅仅使城市开发过程中所造成的水资源污染现象得到了有效的缓解,而且与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根本性的要求相符,实现了水资源的良好循环与利用。所以海绵城市规划在绿色生态城区中的应用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将研究的侧重点放在了海绵城市规划在绿色生态城区中的应用策略方面,首先对应用意义进行了阐述,其次分析应用背景,然后给予了应用策略,希望能够为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一、海绵城市规划在绿色生态城区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目前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进而导致城市中很多土地被水泥所覆盖,使得本来具备较强蓄水功能的土壤无法在雨季将水分较快的吸收。因此,造成城市中出现大量雨水的积攒,再加上城市建设中排水系统功能较差,雨水无法及时的排出去,便形成了大规模的内涝,对于居民而言出行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也极易导致城市交通瘫痪,对于人们日常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由于在城市最终的建设中,并没有做好全面规划,很多城市都会存在排水设计问题,如果仅仅依赖于传统污水处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都无法使当前城市发展要求得到满足,此情况的存在使城市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压力,落后的排水系统无法紧跟现代化城市环保理念的步伐,对于水资源不能实现循环再利用。为此这时候将海绵城市规划融入到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中意义重大,能够推动城市长远发展。
二、海绵城市规划在绿色生态城区中应用背景
(一)传统给排水规划的束缚
以前的城市建设中,针对于排水规划主要是通过自来水取水、管道供水以及排水、雨水的收集等方法来对排水工程进行规划的,并未设计专门的排水系统,对于节水功能、海绵城市规划、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重视不够,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城市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局限,违背了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目标,为此城市建设中做好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非常重要,并且还要及时调整与改进。
(二)城市排水问题
城市发展迅速,规模日益扩大,水泥地全覆盖,雨水流经量不断增加。当峰值流量处于快速提高情形之下,时间便会缩短,所以雨季时雨水实际流经量极易出现在城区,进而导致内涝现象发生。如果雨水降落在了城市各个区域时,比如道路、楼顶等一些极易存储水量的地方时,非常容易与灰尘、杂物、泥土混合,阻塞城市中的排水管道,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清理不但会使城市环境受到污染,而且若是流入到了湖泊中会造成水体污染。由于城市中存在大量区域的不透水水泥地面,自然吸引以及储藏能力丧失,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土壤、植物水分供给出现不充足的情况,逐渐演变为干岛效应。
(三)绿色生态城区发展需求
最近这些年国家加大了对于城市的建设,为了能够实现经济与环保共同发展战略目标,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所以在快速前进的道路中,城市建设应该将生态理念贯穿全过程,以总体规划与思路为依据,提倡资源、环境共同发展原则,对城市发展空间设计、道路布局、基础设施设备等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中融入绿色理念,并且进行普及与推广。
三、海绵城市规划在绿色生态城区中的应用策略
(一)合理划分优先级
在对海绵城市进行规划时,由于其不仅使用目的不同,而且功能也不一样,所以可以将海绵城市划分为存储回用、综合调蓄以及雨水渗透技术,在应用时要确保与实际情况相符,技术具备有效性特点。我国分布着很多不同区域,并且每个区域其都有丰富的资源,地形、气候均不同,所以城市中旱涝问题也就不一样,比如其中具备较强渗透力的是岩溶地质,这就要考虑雨水渗透技术的应用,弥补地下水,避免泉枯;平原地区河流分布密集城市可采用雨水调节法与储存技术,主要是由于这些城市地下水位高,土壤渗透力低,对区域城市进行改善时,应用海绵城市规划中,多位于老城区,建筑密集、管线复杂、硬化面积大,所以可以考虑末端控制法,或者是绿色、灰色技术结合法。
(二)构建道路与公园绿地海绵城市
绿色生态城区道路设计过程中,以调蓄排放、入渗为依据,针对不同道路设计相应的排水设施设备,例如机动车道可以应用透水性好的混凝土、沥青面,将道路渗透性提高,减少路面积水。公园规划中,可采用雨水入渗方法,将水体、绿地作用充分利用。也可以选择恰当位置构建雨水湿地或者是应用调蓄设备,比如在学校以及城区广场附近可以设计为绿地要比周围水泥地面低,引入导流设备,雨季雨水就可以流入绿地中。
(三)雨水循环利用
海绵城市规划在绿色生态城区中的应用中,可以运用雨水循环作用,例如项目建设过程中,将灰色水、黑色水分开处理,灰色水也就是那污染较大的水,类似于日常生活中的洗衣水、洗澡水等,在经过了简单的处理以后主要用于居民日常的厕所冲刷等,能够使水资源大幅度的节省,并且处理成本相对较低,将建筑绿色屋顶、相关的雨水储存设备、不同的透水地面利用起来,主要用来对雨水的收集,净化以后将其应用到消防等方面,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使用,充分体现了海绵城市规划理念。
结束语
国家在十三五会议中指出,要将绿色建筑以及生态城区规划作为了重点,并且与战略目标有效结合在一起,而这也充分说明了国家已经开始对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规划给予了高度重视。为此海绵城市规划在绿色生态城区中的应用是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并且能够有效的改善当前城市内涝问题,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为推动绿色生态城区更好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媛媛.分析绿色生态城区中海绵城市规划的应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21):116.
[2]蒋晶容.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J].江西建材,2019(07):112-113.
[3]黄阳.海绵城市在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中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2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