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换乘站既有线改造方案浅析 李萍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建筑模拟》2020年第11期   作者:李萍
[导读] 近年来轨道交通建设不断提速,大力实施轨道交通加速成网计划。为适应城市系统,提升换乘功能,扩展既有线空间,涉及改造既有线工程越来越多。根据换乘站既有改造工程实例,介绍改造方案设计,提出改造思路。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空港  300308
        摘要:近年来轨道交通建设不断提速,大力实施轨道交通加速成网计划。为适应城市系统,提升换乘功能,扩展既有线空间,涉及改造既有线工程越来越多。根据换乘站既有改造工程实例,介绍改造方案设计,提出改造思路。
        关键字:既有线改造、专业接口、问题
       
        1  工程概况
        成都轨道交通9号线孵化园站位于锦城大道与交子南一路交叉路口东侧,沿锦城大道呈东西向布置;本站为地下两层局部三层14m岛式车站;与1、18号线孵化园站均通道换乘。1、9、18号线三线大致呈“Z”字型布置。
        既有1号线孵化园站位于锦城大道与交子南一路交叉路口处,沿交子南一路呈南北向跨路口置;为地下两层间隔侧式站台车站,站台宽度为4.95m、5.1m。为地下两层浅埋车站。原1号线建设期间仅预留10m线间距地下车站地下三层围护桩结构,及与高架车站换乘条件。
        在建18号线孵化园站位于锦城大道与天府大道交叉路口北侧,沿天府大道西侧呈南北向布置;为地下三层局部四层14m岛式车站。因18号线建设时序与9号线仅相差一年,故18号线施工图阶段已适应9换乘方案已做调整。
        
        图1  孵化园站总平面图
        2  1、18号线改造范围
        1、9、18号线三站换乘,9号线站厅层与1号线换乘通道连接实现换乘(通过扶梯提升错层换乘),18号线站厅层与9号线站厅同层通道换乘。
        
        图2  9号线孵化园站厅层平面图
        2.1  既有1号线改造范围
        9号线接入既有1号线,根据换乘功能需求及1号线现状条件,对1号线规模、设备布置进行了扩能改造,1号线西侧侧墙打开接入与9号线的换乘通道,实现1、9号线换乘功能。1号线东侧侧墙打开外扩5m,增加1号线站厅规模的同时,1、9号线非付费区联通,方便1号线南北向客流站内过街功能。同时根据换乘关系,改造1号线站内AFC设备布置,并根据功能需要,改造1号线设备用房。
        
        图3  1号线改造范围
        2.2  在建18号线改造范围
        9号线接入在建18号线,因两站工期接近,18号线预留与9号线站厅、站台接驳条件,两线设备布置均已考虑远期设置,故不存在改造内容,仅涉及接口关系。
        
        图4  18号线改造范围
        3  改造设计方案
        3.1  1号线改造方案
        9号线站厅层通过车站东端换乘扶梯提升至1号线站厅层,与1号线非付费区、付费区实现换乘。1号线站内公共区、设备区布置为适应换乘功能要求,重新调整,以满足车站功能。
        
        图5  1号线改造后站厅层平面图
        3.2  建筑方案
        1)新增楼梯:通过客流计算分析结论,1号线孵化园站上行方向侧站台楼扶梯进站通行能力已达到饱和,在紧急疏散情况下,楼扶梯通行能力不满足紧急疏散要求。故考虑对1号线孵化园站上行方向侧站台增设楼梯一部,以满足功能需要。
        2)东侧墙打开满足换乘功能
        为实现1、9号线换乘功能需求,需打开1号线东侧结构侧墙,并破除原1号线B号出入口、公共卫生间及污水泵房;
        3)西侧墙打开满足车站功能
        为提高既有1号线车站功能及服务水平,将1号线西侧侧墙打开,站厅外扩约25.2m,在外扩厅范围内还建已破除公共卫生间及污水泵房;并增设D号出入口。
        4)对既有线扩能及满足车站功能
        受两站付费区设置影响,1、9号线连通后,1号线非付费区被付费区分隔为两部分,为使满足1号线车站服务功能,将1号线站厅西侧外扩5.6m,设置一条宽5.1m付费区通道与拉.德方斯大厦地下商业连通,以实现1号线站厅付费区连通。
        3.3  结构方案
        1)新增楼梯
        针对建筑改造内容一,需对既有1号线站厅层中板进行开孔,开孔尺寸7.6m*1.7m。由于车站为单柱双跨,受轨顶风道等影响孔边暗梁无法生根,故考虑在开孔边站台层设置一堵200mm承重墙,保证侧站台宽度2.5m。
        
        图6  新增楼梯开孔剖面图
        2)既有线侧墙打开
        针对建筑改造内容二~四,需在既有1号线东西两侧侧墙上开孔,同时原B口号位于9号线附属基坑范围内,施工期间需临时废除。
        
        图7 结构侧墙打开剖面图
        3)新建结构与既有结构接缝
        (1)、水平接缝: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等材料。(2)、垂直接缝: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应及时浇筑混凝土。(3)、喷涂环氧砂浆(1.0kg/m2/),在新老混凝土连接处植入抗剪化学锚栓M16x190mm,间距300x300;
        3.4  相关设备专业改造
        1)公共区装修及导向
        公共区装修专业根据换乘客流组织,改造站内栏杆、盲道设置。同时既有1号线、9号线装修风格不一致,需考虑装修风格相适应。效应调整导向标识、出站信息等相关内容。
        2)通风空调
        1号线新加宽部分,站厅层公共区左端设置单独的通风空调及防排烟系统,设置独立通风空调机房,1号线新增加卫生间部分设置单独的通风系统;站厅层公共区右端,设置单独的防排烟系统,空调系统与9号线站厅夹层共用。
        3)动力照明
        根据通风空调新增设备,改造1号线既有低压配电室,以满足设备要求。增加相应的照明、插座、广告、导向等设施。
        4)线给排水
        既有1号线东、西两侧侧墙开后,原1号线侧墙设置的消防栓及消防管道拆除后需要在1号线公共区结构柱增设相关消防设备,以满足1号线原公共区消防设施要求。增加相应设备设施。
        5)弱电
        (1)综合监控、FAS、BAS专业
        a、9号线换乘厅:1/9号线换乘厅以防火卷帘为界,扩容改造1号线FAS系统,实现1号线防火分区内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1/9号线换乘厅以防火卷帘为界,扩容改造1号线BAS系统,实现1号线新增设备的监控功能;
        b、互联互控:①本工程综合监控系统与既有线换乘站综合监控系统实现换乘站线路互通信息、互相控制,由9号线敷设光缆至换乘线路综合监控设备室;②本工程FAS与既有线换乘站FAS实现火警信息互通;③本工程在换乘线路车站控制室设置消防壁挂电话。
        (2)信号专业
        信号系统按分线独立方式,各线按各自标准开展设计。两线信号系统设备分别设置。两线信号系统分别在车站控制室设置必要的控制设备。
        (3)通信专业
        根据1号线楼扶梯、闸机改造情况,相应调整摄像机位置或增加摄像机。进行监控覆盖,并增设扬声器、配置PIS屏。车站控制室值班员通信采用公务电话和在既有线路设置专用电话,两种方式实现。
        (4)自动售检票
        与1号线通道换乘,9号线相对1号线独立,互不影响。
        3.5  18号线改造方案
        18号线已预留好接口条件,不涉及既有改造。
        4  存在的问题
        4.1  新旧结构接缝处防、排水问题
        1)设计期间均已考虑新旧结构接缝处防水处理,但工程实施中,接缝位置的密实性、防水性不能完全保证,导致后期接缝位置渗漏水。建议装修开始前,土建单位应严格排查、堵漏后,在开始装修工程。
        2)针对新旧结构接缝处渗、漏水情况,在设计期间应考虑接水槽、排水沟,就近排放渗、漏水。
        4.2  工程实施对既有线风险分析
        1)改造实施期间,在既有线站厅层施工,可能会因为施工中灰尘,造成FAS系统报警,影响运营,需提前协调运营相关专业做好风险预防工作。
        2)需拆除管线涉及到的专业较多,交叉作业多,协调难度大,施工均在停运后,施工周期较长。
        4.3  新旧材料、设备更替问题
        1)既有线设备安装时间过长,设备迭代升级,原有设备目前市场可能无此型号设备,同时设备存在损耗。1号线开通运营已有10年,采买及更换设备均存在问题,设计阶段建议充分考虑此类问题。
        2)既有线采用的装饰材料部分已停产,对既有线改造区域装修材料采买非常困难,尤其针对局部打围后污染材料更换存在色差,影响整体装修效果。
        3)既有设备采用系统标准、执行规范等发生变化,改造区域存在若使用新线标准,存在设备系统不兼容情况。
        4.4  专业接口分析
        1)1号线站厅新增楼梯,既有管线迁改较困难,因需保证1号线运营要求,故打围空间受限,施工空间有限。后期设计及选址位置应综合考虑现场情况。
        2)与既有线接口处,地面避免新旧结构标高存在高差。对于原设计标高、现场复核标高均只是指导标高,应施工与5m范围内附近,局部打开与既有线围挡区域,复核高差,避免拆除围挡后才发现存在高差。
        3)于既有线接口位置处,天花造型、材料、标高应综合考虑,且需
        核实改造、拆改范围。设计阶段需综合考虑管线拆改范围,避免在接口位置存在盲区,设计范围未覆盖。
        4)与既有线接口位置处,站内设备在换乘路线上影响客流通行。盲道也需一并考虑改造。现场踏勘及与装修专业配合期间,应认真仔细,所有设备均应考虑,避免疏漏。
        5)AFC设备新线均已更新设备及系统,改造区域的设备采用新线设备,与未改造区域设备不一致。
        结论:既有线改造专业众多,涉及接口内容繁杂,考虑设计方案全面的同时也应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情况,针对部分施工工艺不能完全保证的情况,应多方位多角度采取必要的措施,尽量完善方案。
        参考文献:
        [1] 施仲衡、杨秀仁、周庆瑞等.GB 50157-2013 地铁设计规范.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2013
        [2] 俞加康、倪照鹏、郑晋丽等.GB 51298-2018地铁设计防火标准.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