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刘瑞晶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中质量不断提高,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
        身份证:52212119881008XXXX
        摘要: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中质量不断提高,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水环境监测是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合理运用水环境监测技术能够使人员全面、及时掌握我国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预防保护等措施,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
        引言
        我国水资源一直处于匮乏状态,最近几年国家的快速发展加剧水环境的污染。对水环境进行监测属于我国对水土资源予以合理开发的基础工作之一,其除了可以及时与全面的体现出现阶段我国在水环境方面的质量现状和发展趋势之外,还可以为水环境污染防治、规划以及管理等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1地下水环境监测要素
        1.水位,水位监测是地下水环境监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在人工测量地下水位过程中,采取电接触悬垂式水尺或者测量方式。2.水温,在对地下水的水文进行人工测量时,需要应用各种数字式温度计,如果需要独立测量水温,则应使用铂电阻、半导体等传感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般将测量水温传感器与其他传感器相结合,形成多个参数的水质传感器。3.水质,有关地下水环境中水质的监测,一般采取人工取样、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地下水采样,主要应用到地下水的采样器与采样泵。4.开采量,地下水通过人工抽取以及自动出流的方式流出地面。根据出水方式的不同,通过明渠流量及管道测量方式,完成水量的测量。另外,测量地下水的流速及流向问题,主要应用电位差法、示踪法及抽水试验法,一般在定性范畴应用较多。
        2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
        2.1抽出处理技术
        在对地下水环境监测中,抽出处理法是一种常用监测技术,也是应用最早及最广泛的技术之一。抽出处理法主要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三大类。其中,运用物理法处理中,主要包括过滤、重力分离法及吸附法等技术方法运用。化学法则主要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完成地下水监测的方法,常用的有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等。而生物法中主要有活性污泥、土壤处置及生物膜法等。在对地下水环境进行监测后,需根据监测结果对受污染水体进行处理,以避免地下水资源受到更严重污染。对于污染较为严重区域,还应进行实时监测,以及时掌握污染情况,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以达到保护水资源目的。
        2.2微生物监测法
        微生物群落监测法在应用方面的时间较早,其是通过监测微型生物,例如细菌、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等在水环境当中的相对数量以及物种频率,然后将数学计算统计得到的分布指数作为对水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的标准。在实际操作中,相关研究人员需将聚氨酯塑料块作为基质,对水体当中的微型生物进行采集,然后对微生物群落的相关参数予以统计分析,以此来对水质污染情况进行评价。并且,我国相关研究人员在对微生物群落监测法予以改进以及修正之后,指出了和化学监测参数紧密相关的四个生物学参数,即原生动物种数、植鞭毛虫百分比、多样性指数和异养性指数,以此形成了和我国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微生物群落监测方式,并发展成为我国首个自行制订的生物监测标准。另外,通过对微生物监测装置的改进,通过瓶装聚氨酯泡沫塑料块消除海洋潮汐流和环流的影响,还可以对海水当中的微型生物予以全面的监测。


        2.3水动力控制法
        此法是由上面提到的物理法中细分出来,此技术主要运用于井群中,又可根据不同的井群分布特点细分为上游分水岭法和下游分水岭法。此监测技术主要是通过注水或者抽水的物理方式,改变地下水的分布梯度,以达到分割污染水质和非污染水质的目的。
        2.4原位处理技术
        原位处理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较,其是具有一定新颖性的分析手段,由于其在成本或环境影响方面上所存在的优势,其就不单单能够降低地标处理设备,还能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原位处理技术对专业技术要求偏高,这种拥有高效率的处理技术更加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观,拥有着很大的使用前景。现阶段,我国原位处理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使用可渗透反应墙,其从本质上来看就是反映材料情况的原位处理区域,利用对所有污染物成分的反映,实现控制污染的重要目标。
        2.5生物行为反应监测技术
        一般情况下,地下水环境如果受到污染,就会出现一些应激性生理变化或行为变化,生物行为反应监测技术就是基于这个现象的监测技术应用。生物行为反应监测技术主要在淡水环境监测中运用,在该监测技术应用中,指示生物选择是个关键,通常情况下,鱼类是重要的水生物监测指示物,如斑马鱼、金鱼及鳗鱼等。监测人员通过对鱼类等敏感性指示物由于水体污染而出现的应激性反应而进行全面分析,从而了解水体污染情况,达到水环境监测目的。整体而言,该技术具有一定应用优势,且随着计算机及自动化等技术快速发展,其逐渐实现了对水环境的在线实时监测,因此能够及时掌握水体污染情况,对于提高水环境监测效率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3提高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策略
        3.1提高地下水监测的自动化程度
        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需要科技的支撑。环境监测自动化是未来环境监测的主要发展趋势。在自动监测系统中,应用了计算机、现代通信、遥测等技术,使得监测人员能够及时和准确地获得数据信息。
        3.2提高各地区地下水环境监测系统性
        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快速发展有赖于各地区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发展。整体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地下水资源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污染或破坏,因此地下水环境监测在各地区的开展都很必要。通过提高各地区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协调、系统性发展,并形成一套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体系,能够大大强化各地区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间交流与沟通,从而推动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快速发展。
        结语
        总之,地下水资源占整个水资源总量的比例较高,对地下水进行监测,能够及时掌握地下水源的情况,以便合理地开采水资源,妥善管理地下水资源,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陈光林,计孝飞.关于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1):00293.
        [2]黄艳.关于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17,6:326-327.
        [3]梁云智,徐莹.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探析[J].现代园艺,2018,No.358(10):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