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征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上海 200433
摘要:全媒时代,人人都可成为内容生产者与传播者,自媒体如何吸引受众、留住受众成为题中应有之意。分析发现,微信公众号“乌鸦校尉”原创文章的叙事策略在这一方面具有风格化和代表性。具体来说,开篇热点引入、亮出核心论点,主体材料支撑、多种方式论证,尾声以小见大、回归和深化价值性,同时总结这些叙事策略带给我们的经验启示以及反思其局限性必不可少。
关键词:乌鸦校尉;叙事策略;新冠疫情;讲故事
近年来,在互联网的技术赋权下,自媒体爆炸式发展,其在舆论场中的作用越发地不容忽视。2020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蔓延、被遏制以及再扩散,相关自媒体文章的生产和意见的传播很大程度上引导甚至左右着广大网民对疫情的看法和态度。姑且不论这些观点本身的正确与否以及背后的动机如何,自媒体文章在叙事上的策略和方法中,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关注、分析并借鉴的。对于它们的扬弃,也是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以及新闻从业者紧追时代的一个捷径。
一、“乌鸦校尉”叙事策略分析
要想在庞大的自媒体海洋里脱颖而出,内容为王永远是不变铁律和经营法则。微信公众号“乌鸦校尉”是一个具有一定知名度和较大流量的自媒体账号,其原创文章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且叙事策略比较成熟和固定。
(一)开篇:热点引入,亮出核心论点
紧跟时事热点是当今自媒体的生存立命之本。研究发现,“乌鸦校尉”拥有灵敏的新闻嗅觉和较高的产出效率,突出表现为紧盯新冠肺炎疫情及其舆论走向。其文章开宗明义,往往以疫情相关热点切入。同时,开篇即将核心观点明确表达出来也是“乌鸦校尉”原创文章的惯常做法,下文往往就在这一核心论点的统领下展开和深化。而且核心观点经常在标题中直接体现,也适应了自媒体文章的传播特点和规律。
比如在《欧洲“二战式”防疫:英法绥靖,德国突袭,意大利抱对大腿》一文中,作者以当时引发巨大争议的英国“群体免疫”的抗疫方式作为文章切入点,复述了英国首相和首席科学顾问的发言,批评了这一抗议方式的荒谬,并摆出最想表达的创新观点,“英国这做法就是躺平,绥靖,跟英国在二战时候的表现一模一样”,以此引出下文对于各个欧洲国家抗议战略和二战时期的对比。
(二)主体:材料支撑,多种方式论证
笔者看来,对于已有材料的搜集、整合与运用是“乌鸦校尉”作者最擅长的工作。材料的充足支撑拓展了论证的空间,论证手段随之变得更加游刃有余。
1.归纳法——全景式回顾总结某舆论事件
“归纳法”是“乌鸦校尉”最常使用的一种叙事和论证方法。在某个舆论事件初具规模和初现端倪的档口,作者利用搜集来的材料复盘事件的来龙去脉,并在其中穿插表达自己的观点。
比如在《防疫的下半场战事,浙江又双叒叕交了高分卷》一文中,作者用大部分笔墨总结了浙江省思路灵活、复工和防疫两不误的做法,包括义乌和杭州的“抢人复工”、设健康码等,并就政府的组织能力、执行力在防疫中的表现与疫情中心湖北省对比,展示出浙江的亮眼表现和湖北的差强人意;在《韩国告急,日本吃紧!亚洲要团灭了?》一文中,作者
总结了当时韩国和日本疫情扩散的严峻形势、蔓延的深层原因以及防疫措施的效果等等,并在其中透露出对疫情的忧虑之情。
2.溯源法——历时角度追溯某一舆论对象
观察发现,“乌鸦校尉”作者偏爱历史,表现为在文章中经常回溯某个舆论对象的相关历史,与当下事件形成纸面或潜在的对照。这种历时性的思考方式能帮助文章更清晰地阐明事实和观点,同时这种方式带来的时间张力增强了论证本身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比如在《这场新冠防疫战,被韩国生生打成了宗教战争》一文中,作者追溯了基督教从19世纪开始在韩国发展壮大和不断膨胀的政治原因等,用历史眼光印证和表明韩国疫情失控的罪魁祸首新天地教对于疫情防控的深层阻碍作用;而在《这次疫情,是压垮美国的最后一根稻草》中,作者回顾了1929至1933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和2008年的金融次贷危机,提醒中国抓住机遇、掌握命运。
3.联系法——用相关或相似事件对比论证
论证方法中还有一类是跳出事件本身,运用在某方面相似或相关的事件进行对比论证,这种方法往往充满了隐喻和暗示。当然,这些延伸和扩展材料是为主题服务的,并和溯源法异曲同工,用对比制造内在张力。这一方式不但让论证说理更有层次感,还增添了神秘色彩和一定的趣味性。
比如在《前线的救命物资都敢抢?大理“谢宝庆“被光速“剿灭”!》一文中,作者用电视剧《亮剑》中的黑云寨势力暗喻拦截前线物资的大理,通过二者的融合与对比,表达出对这种现象必须加以整治的态度;在《李文亮之死,谁在假悲痛,真狂欢?》一文中,作者列举前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的例子,通过揭示他的真实面目,说明那些借李文亮医生之死费尽心思制造谣言和带节奏之人的别有用心。
(三)结尾:以小见大,回归和深化价值性
总体来说,“乌鸦校尉”原创文章的价值观是非常正确且稳定的,并被集中表现在文章的结束部分。在进行了大篇幅以事实为基础的论证之后,作者选择在最后突出和升华主题,这个主题大致都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意义上的积极表达。
比如在《欧洲“二战式”防疫:英法绥靖,德国突袭,意大利抱对大腿》的结尾部分,作者总结式地表明欧洲各国默守老旧思想、信奉丛林法则之后,将笔锋对准中国联合抗议的举措。作者对疫情全球笼罩下中国的大国担当和责任感的赞赏溢于言表。
二、总结与启示
(一)锻炼综合运用材料的能力
在当今这个碎片化和简化阅读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片面和不完整很容易导致观点的偏颇和失焦,而“乌鸦校尉”试图对某一事件进行全景式、科普式或者说溯源式解读,并能将其较为生动地呈现出来,可以说是难能可贵的。同时这也对其材料选择的客观性和表述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乌鸦校尉”作者对于材料的把控可谓驾轻就熟,全媒时代媒体从业者亟需提高的就是如何利用现有的材料进行文章设计和布局的能力。这里的材料既包括舆论热点的相关文章,也包括热点所涉及的历史资料。有效整合材料,做到不显突兀和生硬,需要根据主题的表达统筹考虑,从整体上协调设计。
(二)把控叙事行文的节奏感
“乌鸦校尉”原创文章虽然篇幅长,字数多,但仍能获得高度关注度,还靠叙事行文的节奏感。具体来说,作者通过合理的行文思路,包括开门见山、总—分—总的叙事结构等,做到吸引和留住受众。与此同时,“乌鸦校尉”将叙事风格固定下来,形成具有很强辨识度的公众号风格,以此提高用户黏性,留下一批“铁粉”。
节奏感对于文章写作来说非常重要,全篇说教、大量罗列事实和无章法地摆事实讲道理都容易导致文章节奏拖沓和混乱,从而削减粉丝的阅读兴趣。因此要学会把握节奏感, “乌鸦校尉”原创文章中论点和材料的谋篇布局以及口语化语句的过渡性使用给我们提供了一定借鉴。
(三)用讲故事的方式讲道理
“乌鸦校尉”原创文章读起来不显枯燥,是因为作者会讲故事,或者说会讲历史。实际上,“乌鸦校尉”的这些叙事策略上的技巧都可归结为会讲故事。不难发现,文章中事实材料占了绝大篇幅,实际上除了适当的观点和态度的直接表达以外,作者更多的是用多种方法策略组合材料,用事实表达观点。也可以说,事实本身就建构了观点。作者通过归纳、溯源和对比等一系列手法将想表达的道理放进材料中,并用这种方式传递给读者。
新闻实践证明,讲故事是传播的绝佳方式。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很多媒体从业人员还比较欠缺讲故事和用讲故事的方式讲道理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长时间的锻炼和打磨。
作者简介:李征,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职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舆论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