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9期   作者:屈银微
[导读] 目的?探究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数字化技术的效果。

        屈银微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106
        摘要:目的?探究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数字化技术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南阳市口腔医院口腔科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收入的牙列缺失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数字化手术导板进行口腔种植修复,观察组应用数字化光固化成膜片种植导板进行修复,比较两组修复效果。结果?两组种植体留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头部偏差值、根部偏差值、深度偏差值及角度偏差值均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81.82%,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就医满意度为97.73%,高于对照组86.36%,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数字化技术,能提高口腔种植精确性,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咀嚼效率,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口腔种植修复;应用
        引言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开辟了新的应用,在口腔种植领域中已广泛应用于患者信息采集、术前规划、术中导板(导航)引导种植体植入、数字化修复设计及制作等过程。然而,种植过程中的数字化骨增量的应用相对薄弱,精准的数字化、个性化骨重建已成为临床治疗的新目标。数字化、个性化骨增量即利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BCT)重建骨缺损的三维影像,将其导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进行术前骨增量移植物的虚拟重建,最后将设计好的虚拟移植物利用3D打印技术或CAD/CAM切削技术制作完成并用于临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南阳市口腔医院口腔科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收入牙列缺失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24~57岁,平均(32.5±4.5)岁;观察组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24~58岁,平均(33.5±4.4)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口腔内残根无法保留,接受种植,均为单颗牙列缺损;②患牙位置无炎症,待拔牙齿周围骨壁完整;③患者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④无影响本次研究的其他相关疾病;⑤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不愿接受本次治疗;②临床资料不全。
        1.2方法
        手术方法:患者采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数字化导板在手术之前使用75%医用酒精或2%碘伏浸泡10~15min消毒。术前,使导板在口内准确就位,与黏膜接触无翘起、摆动等现象,与对合咬合关系正确;术中,在不切开黏膜下进行直接逐级备洞(在设计导板时已精确计算种植位点黏膜厚度),固位钉导板在口内稳定就位,确定固位钉位置;预备固位钉通道;口内戴入种植导板,应用配套的种植工具按序备孔,依靠导板控制种植的位点、深度和角度,逐号扩大孔径至设计要求,最后进行种植体植入,植入扭矩均>35N·cm;术后,即刻进行CBCT扫描,可知获得了良好的种植位置。将术后的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导出,并导入GuideMia软件分析。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干预后6个月种植体位置手术前后偏差值进行比较,包括头部偏差值、根部偏差值、深度偏差值以及角度偏差值。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分为以下三类:痊愈:治疗后患者咀嚼情况基本恢复正常,牙齿咬合无异常;好转:治疗后咀嚼效率改善,牙齿咬合存在轻微异常,不影响进食;无效:治疗后咀嚼效率未改善,牙齿咬合异常,影响进食。(痊愈+有效)/例数×100%=总有效率。并对两组患者就医满意度进行比较,采取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总分100分,满意(80~100分),一般(61~79分),不满意(≤60分),(满意+一般)/例数×100%=总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种植体位置手术前后偏差值比较
        观察组头部偏差值、根部偏差值、深度偏差值及角度偏差值均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1)数字化种植的精度研究: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腔种植已从传统经验手术到数字化种植导板精准手术,并有了质的飞跃。数字化种植技术精度评价是对比分析种植后种植体的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之间的偏差。具体方法是利用三维影像数据并在种植设计软件中制定种植方案,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制作种植导板,并在导板的辅助下完成种植手术,术后进行CBCT扫描对比分析实际与设计的种植体位置之间的在颈部、顶端及角度的偏差等参数,进而评价种植精度。国内外对种植导板精确度研究的文献报道很多,研究表明国内外各品牌种植体颈部偏移平均为(1.35±0.65)mm。对19个研究对象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种植体颈部的平均偏差为0.99mm(-6.5)mm,顶端的平均偏差为1.24mm(0-6.9)m,角度的平均偏差为3.81°(0°-24.9°),使用种植导板后的种植手术相比较传统种植手术精确度有了明显提高。
        (2)3D打印技术在口腔修复领域中的应用。由于人与人之间牙齿形状有很大的不同,以往的设计方法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去设计制作,制作费用较高,患者的经济压力较大,而且牙模制作使用完只能丢弃,对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将3D打印技术运用到牙模等的制作上,将大大降低制作成本和缩短制作时间。中国在3D打印义齿方面的制作技术水平较高,从早期探索出制作义齿全冠的技术路线到可实现数字化设计及制作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等,满足了患者对口腔修复的要求,目前的激光烧结技术提高了金属牙冠的制作精度,减小了牙体颔面与内冠间的厚度,患者使用无不良反应,与牙冠等的磨合度较好。另外,用于制作口腔义齿等的材料有金属、陶瓷、高级树脂等,不同的价位可面向不同人群,降低了人们的经济成本,从而能拥有健康的口腔。
        在种植外科中,成功的骨增量需要移植物与受骨区间无缝接触、良好的稳定性及血管化。个性化骨增量对患者和医生有强烈的吸引力,它可以与受骨区达到完美拟合,获得良好的吻合度和稳定性。但是,较差的血管生成可能导致局部坏死和失败,移植物越大,血管生成越困难。目前,个性化骨增量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促进血管化问题将成为未来的挑战。通过优化生物材料的性能、植入生长因子/干细胞/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等组织工程技术或许将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可能。由于个性化骨增量显著的潜在优势和良好的临床前景,可以预见,随着研究的深入,数字化、个性化移植物将被广泛用于临床,将成为骨增量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满毅.数字化技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2017,37(7):577-582.
        [2]刘子燕,戴群,肖芳等.数字化种植导板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J].口腔疾病防治,2019,27(5):337-3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