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SPI 指数的辽源市干旱特征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19期   作者:刘姝妹 陈丽楠 任一铭
[导读] 本文基于辽源市1960-2019年逐月降水量数据,选取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刘姝妹 陈丽楠 任一铭
        吉林省辽源市气象局 吉林辽源 136200
        摘要:本文基于辽源市1960-2019年逐月降水量数据,选取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作为干旱衡量指标,研究辽源市近60a来干旱时间序列分布特征和干旱等级情况,结果表明:以a为尺度分析,辽源市出现干旱的频率达到33.3%,与夏季干旱频率相近;近30a干旱发生频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干旱频率高达50%,对比前30a为16.7%;近20a夏季干旱出现频率同样显著增加,达到45%,对比此前40a频率只有25%;春季干旱频率为26.7%,其中春季严重干旱频率较低只有6.7%,但在所有春季干旱的年份中占比较高;春播关键期的5月干旱年份中严重干旱占比为33.3%,中旱以上占比66.7%。
        关键字:辽源市;标准化降水指数;干旱等级
        辽源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长白山余脉向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地理概貌为五山一水四分田,属低山丘陵区。辽源市幅员面积5140平方公里,总人口130万,其中农业人口64.1万人。东丰、东辽两县均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全市耕地面积363万亩,其中坡地、平地、洼地各占三分之一,农民人均耕地5.5亩。辽源属半湿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季节间和多年间分布很不均衡,容易出现干旱,甚至春夏连旱,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1 研究方法
1.1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由于降水量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幅度很大,一般不是正态分布,而是呈现一种偏态分布。因此在降水分析和干旱监测、评估中,通常采用Γ分布来描述降水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再经过正态标准化处理,可计算得到标准化降水指数(简称SPI),最终用标准化降水累积频率分布来划分干旱等级[7]。
1.2 干旱评价指标
        本文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来划分干旱等级,并采用干旱频率指标评估辽源市干旱的时间序列分布特征,具体指标解释如下:
        1)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划分的干旱等级见下表[7]:
 
        2)干旱频率,用于评价某站点有资料年份内发生干旱的频率程度[8]。根据标准化降水指数干旱等级划分表(表1),计算某站点干旱出现的频率,即某站点指定时间段内发生干旱的月(a)数与该时段总月(a)数之比。
2 结果分析
2.1 年际SPI指数变化
        辽源市SPI指数逐年变化情况,统计发现1960-2019年60a间,SPI达到轻旱以上标准的年份为20a,也就是以a为尺度分析,出现干旱的频率达到33.3%。其中出现轻旱11a,占比18.3%;出现中旱5a,占比8.3%;出现重旱及以上为4a,占比6.7%。
        从变化趋势上来看,近些年来辽源市干旱的发生频率有明显增强的趋势。以1989年为界,前30a(1960-1989年)出现干旱的年份仅为5a,干旱发生频率为16.7%。而后30a(1990-2019年)出现干旱的年份达到15a,干旱发生频率高达50%,每两a就会发生干旱。其中1991-1993年连续3a出现干旱,1999-2002年更是连续4a干旱,并且特旱年、重旱年相连,旱情十分严重。
2.2 典型季节SPI指数变化
        辽源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集中十分明显,其中春季和夏季的降水条件对农业生产和城市供水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对这两个季节的干旱特征展开分析。
        辽源市春季(3-5月)SPI指数逐a变化情况分析,出现干旱的年份为16a,占比26.7%。春季出现干旱概率比年干旱频率要低,而且春季干旱与年干旱出现年份并不重合,其中有11a春季出现干旱,但是整年SPI指数达不到干旱标准。这是因为SPI指数以降水量分析作为基础,春季降水量在全年总降水量中占比较小,常年占比仅为17%。但是春季的阶段性干旱对于农业生产,尤其是春耕春播影响较大。其中春季轻旱年份8a,中旱年份4a,重旱及特旱年份为4a。虽然出现春季严重干旱(重旱和特旱)的年份占比较低只有6.7%,但是在春季干旱的年份中占比达到25%。特别对春播关键期的5月SPI指数进行计算,发现5月干旱年份中严重干旱次数占比为33.3%,中旱以上更是占比66.7%。说明虽然辽源市春播关键期发生干旱的概率略低,但是一旦发生干旱有可能会相对严重,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从逐a趋势来看,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干旱频率也呈现增加的趋势,春季发生干旱概率达到33.3%。
        夏季干旱特征与年干旱特征较为相似,因为常年来看,辽源市夏季集中了全年65%的降水,夏季降水多寡对于全年的降水收支来说至关重要。夏季出现干旱的年份为19a,占比31.7%。其中出现严重干旱的年份仅有3a,占比5%。说明近60a间,辽源市夏季的雨水比较充沛,发生严重干旱的风险较低,对农业生产和城市蓄水有着积极作用。但是从逐a趋势来看,本世纪以来20a间,夏季干旱出现频率同样显著增加,达到45%,对比此前40a只有25%,出现频率翻了近一倍。出现春夏连旱的年份为4a,其中3次都发生在近25a(分别是1997年、2001年和2011年)。
3 结论
        本文利用辽源市1960-2019年的月平均降水量数据作为基础,利用SPI指数分析辽源市干旱时间序列分布特征和干旱等级情况,结论如下:
        1)以a为尺度分析,1960-2019年辽源市出现干旱的频率达到33.3%。其中出现轻旱11a,占比18.3%;出现中旱5a,占比8.3%;出现重旱及以上为4a,占比6.7%。
        2)从干旱时间序列分布来看,近30a来辽源市干旱的发生频率有明显增强的趋势。以1989年为界,前30a干旱发生频率为16.7%。而近30a高达50%,相当于每两a就会发生干旱。近20a夏季干旱出现频率同样显著增加,达到45%,对比此前40a频率只有25%。
        3)辽源市春季干旱频率为26.7%,比年干旱频率低,而且春季干旱与年干旱出现年份并不重合。春季严重干旱(重旱和特旱)频率较低只有6.7%,但是在所有春季干旱的年份中占比达到25%。春播关键期的5月干旱年份中严重干旱占比为33.3%,中旱以上更是占比66.7%。说明虽然辽源市春播关键期发生干旱的概率略低,但是一旦发生干旱有可能会相对严重,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翟禄新, 冯起. 基于SPI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湿变化[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5):847-857.
[2]任余龙, 石彦军, 王劲松,等. 1961-2009年西北地区基于SPI指数的干旱时空变化特征[J]. 冰川冻土, 2013, 35(004):938-948.
[3]秦丽杰, 张辉, 李明,等. 基于SPI的1958-2009年吉林省旱涝时空特征分析[C]// "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 2010.
[4]郭伟, 李莹, 杜莉丽,等. 基于SPI的山西省1972—2012年春夏干旱特征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分析[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


作者简介:刘姝妹(1986.05)女,汉,吉林辽源人,本科,高级工程师,从事天气预报、灾害分析研究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