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审计在基层供电所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19期   作者:李传旭
[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轮技术
        李传旭
        阿尔山电业局  内蒙古 兴安盟阿尔山市 1378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我们袭来。我国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使用范围日益广泛,审计也开始数字化转型。本文分析了数字化审计在基层供电所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数字化审计;基层供电所;探索;实践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审”的指示精神,践行中办、国办审计“全覆盖”的要求,依托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战略和数字化审计建设的背景下,某电力公司审计部以经济效益和管理价值为审计目标,聚焦基层供电所“强基固本”,以基础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为审计重点,通过数字化审计促进审计工作提质、增效、降本、减负,将审计监督覆盖至最基层管理单元,通过审计推进公司抓改革、强基础、促发展。
        一、数字化审计的相关概念
        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逐步加深,生产经营活动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手段、载体、储存传播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数字化审计也应运而生,它逐渐成为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主流方式,并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化审计,又被称为计算机辅助审计或IT审计等,是指以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底层数据为基础,审计人员应用计算机和信息化手段方法,对电子数据进行采集、转换、分析等,把握审计重点,精确延伸,搜集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目标的方法。
        二、数字化审计的优势
        数字化审计提高了审计结果的客观性。传统的审计方式基于抽样原理,以样本代替整体,审计结果受样本数量局限性、抽样方法科学性等方面影响,难以做到客观、公正、令人信服。数字化审计可以实现抽样审计到全量审计的转变,扩大了审计范围,弱化偶然因素影响,审计结果更加客观、公正。数字化审计极大提高审计效能。传统审计方式以现场审计为主,抽取并查阅纸质凭证或档案资料后,分析汇总形成审计结论,现场工作时间长、材料抽取不精准,影响审计效率。数字化审计实现远程分析、现场核实,极大缩短现场工作时间,通过远程筛查疑点数据,实现精准审计,极大提高审计效能。数字化审计提高的审计时效性。传统审计方式具有滞后性,无法有效起到预报、预警作用,限制了审计的效果。数字化审计由于使用信息化系统和工具,能够实现被审计单位的非现场实时监督,使得审计工作前置,实现审计从事后向事中、事前转变。
        三、对基层供电所开展审计监督的必要性
        基层供电所是电网企业核心业务的基本单元,是服务和联系客户的前沿阵地,也是服务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保障,供电所的管理水平对电网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县供电企业上划时间晚,管理基础薄弱,地区发展不平衡和专业不平衡的问题突出,农村供电所的管理工作是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短板之一。
        四、数字化审计在基层供电所的实践
        该省电力公司69家农电公司、706个供电所由原来的代管模式一次性整体上划为分公司后,由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和专业不平衡的问题长时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上划后又陆续进行了一些机构调整和职责调整,一些专业“等、靠、推”的现象普遍存在。县公司上划前本身基础薄弱、人员责任心不强,导致县公司特别是供电所层面问题较多、风险较大,依法治企形势异常严峻。由于该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因此选择进行现场审计的供电所数量不能太多,必须有的放矢。为全面掌握供电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验证,专项审计以数字化审计手段为主,以现场审计为有效补充,以“上审下”和“上下联动”方式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1.总体目标。以经济效益和管理价值为审计目标,聚焦基层供电所“强基固本”,以基础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为审计重点,以供电所所长履职尽责情况为主线,将审计监督覆盖至最基层管理单元,通过审计推进公司抓改革、强基础、促发展。
        2.总体思路。发挥数字化审计技术优势,通过大数据分析掌握基层供电所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异常数据探寻系统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和风险并锁定现场审计对象,通过现场核实最终得出审计结论。工作重点和技术手段以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同期线损管理系统基础数据为研究内容,选取电价、电费和计量资产3个基础管理方面的主要内容开展数字化审计监督,搭建相应审计模型,通过“总体分析—筛选线索—锁定重点”3个步骤对数据进行深
        度分析,获取数据的特征和规律,进而研判出重大问题、共性问题、个性问题和潜藏的经营风险,并精准锁定审计对象。
        3.工作方式。按照“集中分析、分散核查”的审计组织方式,以“总体分析、发现疑点、精准定位、系统研究”为原则,以数字化审计进行总体分析并获取线索,根据线索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核查,落实疑点并扩大审计成果。通过“数字化审计提供精准线索+现场审计高效落实问题”的工作方式,形成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
        4.主要工作措施。结合经营管理指标分析,确定风险防控区域。面对多达706个供电所,根据主要管理指标进行比较,可以对供电所管理水平高低进行初步评判,将经营指标较差的供电所作为重点对象,优先纳入大数据分析范围。主要经营指标选取范围包括:售电量(5000万kWh以上)、管辖客户数量(2万户以上)、线损率(15%以下)、员工数量(30人以上)、所长任职时间(10年以上)等,通过对重要指标进行汇总分析,确定审计监督的区域及供电所。依托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搭建审计模型获取关键数据。以审计骨干和技术支持人员组建数据分析团队,依托公司的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提取电力营销系统底层数据表和数据字段,应用数据分析工具,遵循“重点领域、重点突破”原则,深入了解电价、电费、计量、线损等管理环节,选取电价、电费和计量资产3个方面,由专业人员构建审计思路,提出数据提取逻辑,由技术支持人员转化为SQL语句,搭建审计模型实现数据采集、加工和转换,特别是业务应用系统前端没有相应功能设计无法直接获取的历史数据、汇总数据和审计所需的关键数据,同时过滤掉冗余数据,使数据表单更加直观,便于审计人员后续进行分析应用。将数据进行深度分析,转化为疑点线索。通过搭建审计模型,提取全省数据642.42万条,在对数据进行清理、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总结数据的规律性及影响因素,筛选出疑点数据22.37万条。按照疑点数量初步判断出供电所基础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共性问题和薄弱环节。借助专业系统和工具,将疑点线索精准化。通过底层数据库提取出的数据,虽然经过分析、判断、筛选,但仍只是可供参考的数据,还需要通过电力营销业务系统、同期线损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多个业务系统的前端查询功能,将电价、电量、电费、客户档案等明细数据与筛选后的关键数据进行关联对比,通过穿透查询、明细数据接入等方式,对疑点线索进行“深加工”,实现单一数据向多元数据关联分析,进一步提高疑点线索的准确性。
        随着不断深化应用,未来将逐渐推广至各业务、各行业、各领域。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应用数据交互使非现场审计与现场监控形成有效互补,实现审计工作总体把握、精准延伸、聚焦重点,不断推进审计工作的风险识别及价值应用,为企业规范经营和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建.数字化审计在基层供电所的探索与实践[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8.
        [2]李小晓.数字化审计在电网企业的应用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8,(31):148-149
        [3]王浩.我国数字化审计的未来发展趋势[J].新会计,2018,(10):6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