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以湖北省十堰市四所高校为例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8卷第19期   作者:范民英
[导读] 以湖北省十堰市四所高校(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汉江师范学院、湖北医药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范民英
        (中共十堰市委党校  湖北十堰   442000)
        摘要:以湖北省十堰市四所高校(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汉江师范学院、湖北医药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等方面阐述了在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分析了其原因,并得出了重要的启示,期望能够对在校大学生科学合理的消费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湖北省十堰市;消费行为;高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稳步提升,子女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于新一代成长起来的“95后”和“00后”在校大学生来说,已经形成了自己特质性的消费理念、消费行为和消费倾向,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是我国总体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不可忽视的消费主体。因此,关注和研究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和新世纪成长起来的在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科学分析其消费心理,规范引导其合理、科学、健康的消费行为,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一、湖北省十堰市四所高校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表现
        湖北省十堰市地处于湖北的西北部,是全国著名的汽车城,东风商用车总部位于十堰市城区内,围绕东风商用车发展和服务的产业链,形成了十堰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城区与汽车产业相关的就业人员达到了城区人口的60%以上,而在汽车产业与相关产业工作的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较高,这就造成了湖北省十堰市的消费支出水平在全省占比较高,高消费的环境,对十堰市在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影响较大。
        2019年暑期,对湖北省十堰市四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45份,有效问卷比例达到94.5%,问卷从基本生活消费、必须的学习消费、必要的通讯消费、社交娱乐消费、穿着打扮消费、往返车票消费、电子产品消费等方面进行内容设计。调查发现,有96.7%的在校大学生消费主要靠家庭父母提供,自食其力获取消费来源的学生仅有3.3%。消费品质差异较大,不同收入家庭学生的消费品质各不相同,但是都存在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等非理想消费倾向。
(一)消费水平。
        大学生消费水平是大学生自身在校期间对学习生活的物质和服务消费的实际支付额度,是维持其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必备消费需求。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四所高校大学生消费水平主要集中在1000—1500元这个区间,其次是1500—2000元,两者占据的比例为76%。相对于十堰市这样一个地处于湖北西北部的地级市来说,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同全国的地级市相比明显偏高。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来源,基本上靠家庭父母给予资助,因而,不同的家庭由于收入不同,所能提供给子女的消费资金也各不相同。在调查问卷中,分析得出,虽然大学生的主要收入来源来至于父母的资助,但是有些学生通过勤工俭学、兼职以及奖学金可以弥补消费支出的不足,这也显示出新时代的大学生具有了部分独立的经济自我补贴能力。
        表一(大学生消费支出表)

        图一(大学生消费支出占比图)

        (二)消费结构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在校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差异性、多样性、个体性和丰富性,这反映出我国经过40多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到,消费已经告别了计划经济时期物品短缺性的时代。在校“95后”和“00后”大学生一般为独生子女,父母都会尽自己家庭的最大努力来满足子女的消费需求,这也是目前湖北省十堰市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多样化趋势的主要原因。从大学生消费结构表和消费结构也图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包括生活费、学习费用、通讯消费、社交娱乐费用、穿着打扮花费、电子产。消费六个方面,消费结构呈现多样化趋势。在总体消费结构中,基本生活消费和学习支出共占据6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校大学生日益开始重视同学之间的交往和自身精神状态的提升,社交娱乐和穿着打扮的消费也不断提高,通过调查表分类统计得出两者消费占比为30%。大学生理性化的多样性消费成为在校大学生消费结构的主体,这反映出在校大学生消费呈现稳定性和理性消费状态。
        表二(大学生消费结构表)

        图二(大学生消费结构图)

        (三)消费方式
        参阅收集已有的关于大学生消费方式的论文资料,再加上自己的思考,笔者把湖北省十堰市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分为:计划性消费方式、随意性消费方式、节俭性消费方式、奢侈性消费方式和理财性消费方式。从五中消费方式所占的比例来看,计划性和节俭性占据了消费方式的主体,因而所占比重较高,两者的之和占比为65%,这说明,虽然十堰市城市消费价格较高,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消费群体,受到自身受教育程度、校园文化环境、同学群体、自身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理性消费占据了大学生群体的主流。有26%的随意性消费和5%的奢侈性消费,主要原因是家庭条件较好,父母给予了较多的消费资金,再加上受到家庭长期高消费观念的影响以及自己对消费方式认识的模糊性,使得消费方式出现了多样性趋势。
         表三(大学生消费方式表)

         图三(大学生消费方式图)

        二、湖北省十堰市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
        大学生群体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作为一个独立的消费群体,有其独特性的消费特点。进入大学以后,所处的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行为特征随之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消费行为会出现其独特的本质性特征,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特征,可以更好的引导其在市场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树立理性消费、健康消费、科学消费的观念,更好的促进大学生消费群体的良性发展。
(一)消费观以“理性消费”为主体
        理性消费是消费者依据自己的消费支出能力,依靠自己的尽可能的充分信息,对个体需要的物品和服务的消费。对于大学生群体 “理性消费”的判断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只要超过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消费是出于理性消费阶段,就可以判断其消费的主流趋势是理性的。湖北省十堰市四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生活费和学习费用的比重占整个消费比重的61%,计划性消费和节俭性消费占比为65%,为此,可以判断湖北省十堰市在校“90后”和“0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是“理性的”占据主体地位。但是由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复杂性,消费品种类的丰富性以及家庭条件比较优越,所能支配的消费费用也较多,不可避免的会有超前消费和奢侈性消费的现象出现。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也是大学生消费方式呈现多样性的必然表现。
(二)消费心理呈现多样化和时尚化
        消费心理多样化和时尚化是年轻人消费心理的主流趋势,在校大学生是年轻一代中消费潜力较大的特殊群体。湖北省十堰市在校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化、有见识,是这个城市消费的潜力军,主导着十堰市主城区的消费潮流,从目前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多样性来看,主要包括在校生活消费、学习消费、网络消费、通讯消费、服饰消费、娱乐消费等等,消费产品的多样性决定了消费心理必须同其相符合。在校大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对消费的物品也是一样,因而,追求时尚性是在校大学生消费的一个特点。追求时尚性不仅可以提现大学生消费创新的品质,还可以促进消费物品的领先性开发,使得消费市场能够长久性的良性循环。
(三)消费心理追求个性化
        现阶段,在校的“95后”和“00后”大学生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进入大学校门的。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消费需求的大众化统一品牌、统一消费观念、统一消费形式的模仿性排浪式的消费模式已经逐渐被遗弃,体现个性化消费方式的阶段开始到来。湖北省十堰市虽然是地处鄂西北的三线城市,但是在消费信息快速传输的时期,互联网消费信息铺天盖地向人们飞速扑来,十堰市的大学生来至于全国各地,对消费信息的前沿性、敏锐性极强,可以免费获得各种不同的消费综合消费信息,这就为个性化消费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在获取调查问卷结果的同时,笔者与不同高校、不同年级的学生座谈过个性化消费需求的话题,有85%左右的学生认为,消费方式、消费观念、消费物品、消费结构都应该体现个性化,这样才符合当代湖北省十堰市大学生的主流消费趋势。不同高校和年级的大学生在平常的综合消费中都以个性化为前提,通过个性化的消费来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来反映个体独特的魅力和个性的特质。
(四)消费受到地域性的影响
        消费的地域性属于消费的内在特征,其必然受到地域性文化的深刻影响,且渗透着地域文化的精髓,形成不同地域消费的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时间较长,一年的大部分时间在就学的城市里生活,地域消费文化习惯明显。湖北省十堰市是一个移民城市,是一个因为汽车产业的大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现代化中型城市。武当山、神龙架、丹江口水库良好的资源造就了饮食消费的地域性特征。在同学生的座谈中,有60%的学生认为,十堰地域文化特征鲜明,十堰市具有地方特色的武当山珍美食系列、道家养生系列、汉水鱼宴、秦巴风味特色菜肴等主食菜谱是他们平常必须的饮食主体,多年养成的饮食习惯在这个魅力的城市得到了修正 。
        三、北省十堰市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支出与自身获取收入能力不相对称
        大学生是一个消费的特殊群体,其主要任务是学习,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为自身未来的人力资本提供可以拓展的资本,然而他们又是一个纯粹的消费者,不是生产者,出于成年阶段却没有足够的财富来养活自己,因而,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支出和自身获取收入能力不相称。通过分析可以得知,湖北省十堰市在校大学生主要消费资金来至于父母,有36%的学生每月消费支出在1500—2000元,一年的消费在18000—24000元,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他们的消费要高于家庭成员的平均消费水平,为此,必然导致家庭其他方面开支的缩减,甚至会导致其家庭其他成员生活水平的下降。
        (二)消费方式存在随意性和奢侈性
        消费方式的多样性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是经济稳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多样化的消费方式能够促进企业创新生产模式,生产出更多的适合消费者需求的商品。湖北省十堰市在校大学生的主流消费是理性的,但是随意性消费和奢侈性消费所占的空间也依然有一定比例和市场,这个群体容易产生冲动型的消费,消费心理易于受到各种不同消费信息的误导,购买许多不必要的消费品,这样就会容易产生物品的浪费现象,如果一味的持续下去会增加学生家庭的负担,也势必会给家庭带来不协调的音符,影响家庭的和谐,甚至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缺乏必要的理财意识
        从大学生消费方式图中可以看出,十堰市在校大学生的理财性消费占比仅仅为4%,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湖北省十堰市在校的“95后和”00后“大学生很少有理财的理念。不仅在湖北省十堰市,而且从全国普通高校来看,在校大学生普遍缺乏理财观念,这与我国家庭传统教育模式有直接的关联性。中国社会是一个“子贵父荣”的社会,从小没有对子女进行理财意识的培养,一味地强调好好学习,长大好出人头地。进入大学以后良好的习惯没有长期养成,故而缺乏必要的理财意识。当消费支出入不敷出时,往往向父母伸手索取,父母会尽量满足子女的一切要求,这也是在校大学生没有理财习惯的原因之一。
        四、对湖北省十堰市在校大学生正确消费行为的思考
        (一)家庭和学校要给予正确消费观的引导
        影响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因素,应该由内在和外在两个部分构成,两者是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的。而内在因素的形成需要外在因素的长期影响,只有长期的适应外在环境并加以及时合理的调整,才能内化为内在的因素,在长期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家庭的消费观和大学校园里同学朋友的消费观,对每一个大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家庭自身要有健康科学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大学授课老师和辅导员要向大学生灌输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消费价值观,培养其在学校期间良好消费观的形成,且能长期持之以恒。
        (二)提升自我理财性消费的习惯和能力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目前在校的大学生不注意培养自身理财性消费的习惯,在长期的习惯中提升理财性消费的能力,对自己未来良好消费资本的集聚会形成阻碍作用。特别是目前我国经济出现新常态时期,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变为中高速,再加上全国多个行业产能过剩,僵尸企业较多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未来的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许多大学生家庭的收入水平可能会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在校的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宝贵时间,学习基本的理财性消费知识,掌握理财性消费的基本技能,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积淀和提升自身消费的能力和资本。
        (三)为大学生节约性消费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节约性消费是中华民族良好的生活消费习惯与在整个社会倡导合理适度的消费行为,形成可持续性的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和谐消费氛围的形成。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群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未来社会适度消费的主力军,所以,在大学学习和生活期间,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形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同时要关爱家庭较为困难的学生,摒弃随意性消费和奢侈性的消费习惯和方式。
        参考文献:
          [1]刘红梅. 大学生行为及其引致消费市场的经济学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
         [2] 王莉芬,刘羽,李忆华.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分析及理性疏导——以NH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4(3):99-101.
         [3]陈长树.大学生消费现象的理性分析和教育引导[J].改革与开放,2010(4):160-161.
        [4]金玲,刁兴光,孙智妍. 90后大学生消费观现状分析与引导机制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J].企业导报,2015(6):55-57.
         [5]黎明.“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J].现代物业,2010(7):95-97.
    [6]赵颖,陶克涛.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9(2):45-48.
        [7]李俊燕,郭思彤.当代大学生消费理念与消费方式多样化调查研究报告[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8):132-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