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旅游教学的实用新型人才培养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倪梅玉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南京交通技师学院  江苏南京  210049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而由于中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性,使培养出来的旅游专业人才已经无法跟上现阶段旅游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在毕业之后无法找到适合的岗位,旅游产业企业找不到所需的人才,导致旅游产业的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严重。只有加强中职旅游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提升对中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才能确保中职院校持续性为社会输出更多适应全域旅游发展的旅游专业人才。
        关键词:旅游;中职;旅游人才
        引言
        全域旅游代表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其发展对旅游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为旅游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因此,中职学校对旅游人才的培养也要与时俱进,更新人才的认知观,创新培养理念,通过与行业及社会的有效衔接,培养复合型、实用型、创新型和开放型的人才,为全域旅游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和持续发展提供充分保障。
        1中职旅游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理念以及发展模式,全域旅游指将某一行政区域视为一个统一的旅游区,然后综合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与能源,进行当地旅游区域的建设,进而转变当地的旅游发展理念以及发展模式,实现当地各个产业的协调发展、当地各方面因素的高效运转以及当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主要涵盖了以下几方面的发展观念:第一,新型发展观念;第二,新型合作观念,第三,新型资源利用观念;第四,新型产品观念;第五,新型市场观念;第六,新型服务观念。而要想保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有效落实,必须调动该行政区域内的各方理念,必须引进大量的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旅游从业者。而中职院校的旅游专业,是为社会旅游行业培养优秀旅游从业人才的地方。只有中职旅游人才培养理念与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相协调,才能够保证培养出来的旅游从业人员符合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2旅游时代中职旅游人才培养策略
        2.1校企协同育人,开辟“旅游+”实践教学渠道
        服务于全域旅游的校企协同育人,相较于传统做法应更具有前瞻性、适应性、灵活性和共享性。首先,学校可吸纳更多来自全域旅游相关联的行业专家加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全域旅游典型工作任务为轴承,依照新业态工作岗位及逻辑关系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开发和建设课程体系。其次,中职学校在选择学生实习单位方面,横向上应拓宽合作单位的选择范围,与更多的“旅游+”行业单位签订实习协议;纵向上应拓深实践领域,形成良性循环的轮岗换岗机制,改变学生均在一线服务岗位从事低端技能操作的传统做法,培养学生对产业的全面认知与管理、策划等工作的素养。此外,育人的“人”还包括了教师队伍。中职学校应支持和鼓励教师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5]。教师将自身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同时,能更深入地把握全域旅游时代脉搏,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实际岗位操作和未来职业规范要求。并且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适应了全域旅游的需求才有可能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
        2.2树立职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
        现阶段,我国各大中职院校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依然停留在“以就业为导向”上。而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行业的发展对“以职业为导向”的高级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大。所以,树立职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对供给层次进行优化,可以有效促进中职旅游人才供给侧改革。首先,要加强旅游行业企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分析,例如职业技能、社会实践经验、融合能力、职业素养等,然后针对性地制订旅游人才培养计划。其次,调整旅游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确保旅游专业课程与市场需求高度协调。

最后,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旅游人才培养计划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对旅游职业充满热爱与敬畏,不断追求旅游工作的质量。
        2.3转变固定教学模式,以多元化教学手段为主
        中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则都是以就业导向作为目标,进而对人才进行培养。而对于旅游产业而言,其对于人才的要求更高。所以从中职院校方面来说,在人才培养方面则更应转变教学模式,以就业导向培养模式转向职业导向培养方向所转变。而这种培养方式是中职学校教学模式的思维转变,更是旅游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而在教学模式上为职业导向之后,还可以在学生学习思维方面进行转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对新鲜事物具有较高的敏锐度,进而从行动力上对行业做出改变。再者,在教学模式方面进行转变,以多元化教学手段为主开展专业教育工作也可以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工匠精神,以从思维和实践上让学生成为匠人。
        2.4将考试科目与内容与课程体系进行结合
        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需要将学生对资格证书的获取作为原则,将考试科目内容结合到课程体系当中。例如:院校可以对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以便对旅游服务与管理岗位职业、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工作过程开展相应的调研,对这一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非常有帮助。在以工作导向职业能力作为前提的基础之上,对课程体系构建做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所以在各个学期都会帮助学生参加社会职业资格考试。并在此前提下,利用工学结合对课程的内容与实践教学进行整合,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符合职业标准要求,无论是对学生的能力还是思想培养,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2.5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旅游与文化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脱离了文化的旅游将是空洞的旅游。在全域旅游背景下,中职院校不仅要重视人才知识素养的培养,还要重视人才人文素养的培养。首先,加强中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历史文化素养的培养,使其可以在正式步入社会从事旅游服务工作后,利用最短的时间了解当地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适应全新的生活环境。另外,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对当地旅游行业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只有旅游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服务意识,才能为每一位游客提供最好的服务,才能提升旅游景点的外在形象以及声誉。其次,提升中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的母语水平。因为现在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无论是当地的还是外地的,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游客旅游只是为了放松身心。只有旅游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母语水平,才能够为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后,加强中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英语口语培养。只有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具备一定的英语口语对话能力,才能够为外国游客提供旅游服务。所以中职院校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增设旅游英语课程,尽可能地提升旅游专业人才的英语口语水平。
        结语
        旅游产业发展得到了更多发展契机。而在人才与产业发展供给侧矛盾下,中职如何对旅游人才进行培养则需要深度反思,如何在社会发展前提下进行改革则是现今所要考虑的问题,进而才能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郑玉珍.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析[J].国际公关,2019(10):94.
        [2]纪东.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引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4):15.
        [3]尹文娟,李荣华.浅谈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J].现代交际,2018(23):157-158.
        [4]洪秀文,李长亮.“工学交替—承接旅游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策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为例[J].度假旅游,2018(11):103,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