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1052719831003XXXX
摘要: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道路为中国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软土覆盖了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与在其他土壤上进行建设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软土地基处理不能满足相应的设计要求,则市政道路施工工作的质量就达不到有关标准,道路的使用寿命也将大大降低。本文调查了市政道路建设中软土地基处理的相关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有关人员的工作提供理论帮助。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技术
引言
软土路基的主要构成成分主要是水和砂石。城市道路建设,是以社会发展需求,以及人民精神物质文明的需求为根本。做好市政道路施工,是提升城市形象,提高人民精神面貌的主要动力。而软土路基一直作为市政道路施工的拦路虎,做好软土路基的铺设,需要研究人员深入施工现场,从实际出发,不断进行技术革新,需求更加吻合软土路基建设的方式方法,以此来争取软土路基施工顺利进行,保证道路的稳定性。本文针对当下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的处理技术展开分析,结合实际,总结出更有建设性的建议,来推动城市道路建设。
1软土路基的基本特点
1.1塑形体积应变
絮凝形式的沉积物是构建成软土层的关键成分,其在没有遭到损坏时拥有的结构强度是比较高的,如果其结构遭到损坏,强度便会急速下降,而后产生稀释想象,所以会极易出现侧方滑动的情况、因为挤压向两边溢出的情况和沉降的情况。并且会因为长久的荷载作用力而持续潜藏软土层形变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地基的边坡和堤岸构造的稳固性会非常低。所以,如果是在软土层上进行道路的建设时,需要实施剪切实验,获得精准的抗剪信息,以此来确保软土地基的稳固性。
1.2结构不均匀
通常来讲,软土地基中的土壤密度与硬度均非常低,另外,各种类型的土壤强度与密度均有着较大的差别,这时就极易出现受力不平均的情况,时间一久因为路基承载力度的增强就会产生道路断裂的情况,严重时会引起较大的安全事故。
1.3抗剪强度较低
软土层不但容易被压缩变形,并且抗剪程度也非常低,基于此,当在软土层上实施道路的建设时,其道路的承载强度和其他路段相比会更低,极易导致路面产生沉降的情况,同时因为其抗剪程度的差异,致使道路强度和承载能力均有所差异,最终使软土地基各个路段产生的沉降程度也各不相同,这也是道路产生断裂情况的主要原因。
2软土路基施工中需要处理的技术问题
2.1软土地基无法满足荷载要求
通常软土路基的承载能力都非常低,建设完毕以后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进而严重干扰了市政道路投入应用后的稳固性。所以,在市政道路建设之间的预备工作中,相关工作者必须对软土层进行严格勘察,然后利用对应的解决方案,提升市政道路项目的品质。
2.2不均匀沉降问题
目前在软土路基的建设中,道路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情况是非常多见的。产生这种情况的关键原因为对路面所做的夯实工作不到位,使得路面的稳固性受到严重损坏,从而形成对应的裂痕和裂缝。对于该问题必须针对其具体状况进行了解分析,采用对应的措施来更好的提高路基的稳固性,同时针对建设期间有缺陷的部分采取对应的预防措施,最终减小不均匀沉降现象产生的频率。
2.3边坡受雨水冲刷不稳定
在对市政道路进行建设期间,对于边坡位置处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道路的建设品质,特别是标准路段的边坡非常容易被工作人员忽略,使通行后的道路品质达不到对应的标准。同时,软土地基边坡的稳固程度还会直接干扰到整个道路的品质,因为在雨水季节中其非常容易受到冲击而受损,从而降低了市政道路的整体稳固性,严重时会产生道路边坡塌陷的情况。
3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的处理技术运用分析
3.1碎石桩打压技术
软土路基施工前的准备,主要是为了改良土质的成分,增加路基土质的密度。因此,在一些人工填土路面、海滨及沿河城市,以及其他地址构造较为复杂的路段,在施工前对土层打入管桩,并将碎石通过管桩注入到土层中。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管桩的密度。管桩的密度主要是根据软土的成分,软土的密度等方面设定。在管桩注入的碎石达到预计量的时候,通过机械设备对软土层进行碎石打压,以此来促进碎石和软土层的融合,达到碎石填充软土路基,加固路基的作用。
3.2土层灌浆技术
灌浆技术是通过对软土层构造进行分析,对特定路面预设挡板,根据软土层的需求,准备灌浆材料。然后通过灌浆、压密、渗透等方法,对路基土层实施灌浆。灌浆技术的应用,需要结合软土的构造,软土中水分、砂石的含量,进行科学的规划,并且在灌浆结束之后,要随时监测灌浆在软土中的凝固情况。因此,灌浆技术应用,极大的提高了软土路基的密度,更大限度的坚固路基,为后续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条件。
3.3高真空击密技术
高真空击密技术的作用主要是降低软土路基中的水分。高真空击密技术的应用,主要应用在水分含量大的软土环境,在这种施工环境中,采取高真空打压,急速将软土中的水分排出,夯实软土土质,从而增加软土地质的密度和承载能力,以此来为软土路基正常施工创造有利条件。
3.4排水加固技术
市政道路在软土路基施工过程中,如何彻底降低地质水含量,不但需要高真空打压技术,同时也需要做好地基排水,以此来加强软土路基的坚固性[4]。排水加固技术主要适用于地下水丰富,以及施工周边河流较多的环境,主要是通过对软土环境中添加一些具有吸水成分的物质,或者在土层下方铺设排水管道,或预留暗沟,以此来达到路基排水的效果。排水加固技术,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施工材料要具备耐腐蚀、吸水效果好、强耐水性,同时具备透水性。常用的材料包括砂袋、聚丙烯材料等。其次,合理的设置排水系统。排水系统的铺设,一般在土层下方以不同材料进行混合,形成特定的排水沟,降低软土层中的水分聚集,改良软土环境。另外,排水设施的定位要准确。软土路基的排水设施基本是以砂袋和其他材料形成的土质差,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确保砂袋和其他材料的配比,核定位置,密度要合理,不能出现过大的偏差。因此,排水加固技术的应用,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软土水分占比,从而增加路基的坚固度。
3.5表层加固技术
表层加固技术是指对软土地质表层进行清理,以其他材料进行填充的技术。表层加固技术主要适用于水分低、砂石少的软土环境。一般的表层加固技术是通过在软土表层铺设砂石,形成砂垫层,以此来达到软土表层加固效果。其次,表层加固需要对软土表层进行彻底的清理,在清理的过程中,监测软土地质构造变化。如果清理深度过大,依然出现软土层,则此类方法不可用。如果清理到一定的深度,软土层消失,则可以采取此类方法。在清理结束之后,要及时对软层一下的地面进行打压,确保底层坚固。另外,在表层的铺设中,以密度、硬度、体积稍大的砂石为主,铺设结束,要及时对垫层进行打压,增加垫层之间的融合度,以此来达到坚固软土路基的效果。
结语
在市政道路的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含水量高且内部空隙大的软土地基,如果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则非常容易降低地基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为了提高市政道路构筑物的施工质量,施工企业必须根据市政道路建设的实际情况有效解决软土地面的问题,并引进先进的软土地处理技术,以确保软土地面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汪亚敏.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处理技术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09):100+102.
[2]宁力奇.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9(09):108+111.
[3]陈海山.探讨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9(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