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建筑设计院慈溪分院
摘要:为了进一步确保市政道路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后期的维护工作,必须要针对市政道路的施工各项环节落实严密的质量监管,本文便是建立在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处理角度展开分析,首先分析了控制软土地基施工质量的基础价值,其次阐述了当前大部分人土地基的本质特征,再次分析了如何提升软土地基质量的处理技术。意在通过本文论述能够为市政道路的施工和质量控制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市政道路的存在,不仅是为人们的出行提供基础保障的重点工程,也是当前展现城市发展水平以及提升整体城市形象质量的重点,当前软土地基已经成为了市政道路施工和规划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大部分的软土地基主要成分为淤泥,具有含水量高、透水性差、流动性强等特点,大多数位于河流附近以及沿海地区,必须要落实软土路基的开发,因此探究软土路基的特点,并且由此制定解决方案,可以为市政道路的落实提供质量管控依据。
一、落实软土地基处理的基础价值
针对软土地基进行质量改善和质量监控,不仅可以为道路工程的落实提供基础依据,也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市政道路施工体系的创新力度和优化质量[1],同时也可以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因此软土地基处理不仅是为市政道路自身带来优势的重要环节,也是为整体国民生产稳定性和社会发展进程提供辅助的重点工程。
二、常见的软土地基本质特点分析
本文所研究的软土地基主要以宁波市的土壤性质为主,由于宁波市以为沿海城市,在长期的地质结构变迁的影响下,受到了大量的雨水冲刷以及地下水富集的影响,土质大多为粘土以及淤泥质土壤,这种土壤为软土地基的主要形式,对于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有着极强的影响,同时也具备着以下几种特点。
(一)疏水性能差
疏水性能差主要是由软土地基中的土壤组成成分所导致的,例如当地基中的土壤含量以黄土和粘土为主时,由于土壤分子之间的粘着力较大,对地下水以及地表水渗透之后造成一定的堵截现象,水分的渗透性能大大降低,长期滞留在地基中会形成地基塌陷,同时也会增强流动性[2]。
针对这种类型的地基土壤来讲,常规的疏排作业十分重要,但是大部分的粘土及黄土地基在水分含量下降之后,由于水分子占据了大量的空间,在完全的疏排作业后可能会存在结块分离情况,因此还需要额外其他类型土壤的添加,以此来增强不同土壤之间的密度,才可以有效避免沉降、滑移等问题的出现。
(二)可压缩空间大
由于软土地基中的土壤分子密度较大,同时有水分存在时,若土壤组成成分中的粘结性土壤含量较低,那么整体的地基结构将会出现较大的流动性特点,在外界施加压力之后很有可能出现涌泥、突水、沉降、位移等现,这便具备了极大的可压缩空间。同时这也成为了地基改造的优势,压缩空间大则证明可以利用额外的土层置换或者填埋等方式来增加地基之间的稳固性,以防止坍塌或滑坡等情况的发生。
三、如何提升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质量
(一)强夯法处理
针对软土地基可压缩空间大的特点,利用强夯法来实现土壤密度紧实改良具有较强的优势。通常来讲强方法是利用机械重锤进行直接的锤击,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加上重锤自身的自重,对地基产生一定的压力,这个压力会使土壤成分之间的密度变小,从而提升紧实程度,但是强夯法的使用往往需要配合其它技术进行综合应用,例如针对水分含量较大的软土地基,在落实夯实作业之前,必须要进行水分疏排工作,确保水分含量达到标准之后才可以进行强夯施工。
(二)固结排水处理
通常来讲,固结排水技术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往往会受到自然降水以及涨潮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排水系统必须要保证周期性运转性能的稳定性。
例如塑料排水板是常见的固结排水处理工具,用插板机将其插入软土地基中,配合上层加压固结,软土地基中的大部分空隙水由塑料排水板排到上部铺垫的砂层或水平塑料排水管中,由其他地方排出,加速软基固结的速度,要注意的是一个区段塑料排水板验收合格后,应及时用砂垫层砂料仔细填满打设时在板周围形成的孔洞,并将塑料排水板埋置于砂垫层中,加强对其排水功能的维护。
(三)垫层更换处理
当路基中的土壤成分和类型并不适用于路基施工时,无法改良或者改良所花费的效益和性价比较低时,便需要利用垫层更换处理技术来将土层进行置换,通常是利用大型的机械设备将路基中的软土层全部清理并运输至指定的堆放或填埋地点,更换为具有较强透水性且承载性能高的其他土壤。通常来讲,这种处理技术往往应用在淤泥含量较大或者具有较为明显低洼地势的位置。
但是要注意的是,所更换的土壤与原本地质结构中的土壤性能需要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二者可以紧密结合,且不会出现二次位移,同时也要做好回填土的夯实作业。
另外由于原地质结构中的水分含量较大,那么整体的施工环境中必定会出现积水现象,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以及后期维护过程中都需要做好排水工作。
(四)搅拌处理
搅拌处理在软土路基处理技术体系中的重要性较大,应用的较为常见,该种方式主要是利用机械设备对原有的软土地基进行挖掘和搅拌,在搅拌过程中要混合进额外填充料,这些填充料的性能与原有的地基土壤可以进行互补,往往以提升其疏水性和支撑力为主,进一步提升整体路基结构的稳定性。
(五)化学处理
化学处理技术往往是在原有的路基土壤成分中添加化学固化剂,能够改变原有土壤的特性[3],增强软土的荷载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土壤进行粘结,从而增强硬度,通常应用在淤泥路段或者含水量较高的路段中。但是应用这种方式进行路基处理时,必须要合理的结合实际环境来选择化学固化剂的类型,同时也要做好防毒防污染检测工作,避免固化剂对地质结构以及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六)桩基处理
针对大部分的淤泥质地基处理技术来讲,利用桩基处理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地基的稳固性。例如钻孔灌注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稳定性,针对淤泥质土壤来讲,潜水钻机适用性较强,尤其针对地下水位较高的土层中成孔。钻孔时为防止坍孔用泥浆护壁,并且用清水进行钻进,自造泥浆护壁。利用泥浆循环排除钻削下的土屑,钻至要求深度后要清孔以排除沉在孔底的土屑,减少桩的沉降量。利用该种方式能够将混凝土浆液渗透至土层深处,能使土层与灌注桩体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地基更加牢固可靠,对于有效控制地基沉降、起到压实作用有明显效果。
四、软土地基处理时的注意要点
在落实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相应的环境来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技术体系,与此同时还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首先要坚持以质量标准作为路基处理的核心原则,在选择技术和施工的过程中,要进一步简化影响因素,促使每一道工序都可以提升整体的工程质量。
其次,技术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必须要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落实影响因素分析,进一步调整处理技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才能够全面提升工程的质量。
再次,在软土地基处理前期,必须要针对施工环境和地质结构进行详细的勘察和检测。以此来分析其中潜在的影响因素,并且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方案,例如大部分的软土路基呈现分布不均的特点,这时就必须详细定位所有的待处理位置,才能够真正保证整体的路基质量得到控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市政道路的安全质量将直接影响社会稳定性和城市化发展质量,因此加强对软土路基的处理,是当前提升市政道路应用价值的重要环节,在选择处理技术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同时也需要建立在当前既有技术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确保软土路基的处理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同时也能够实现质量优化的目的,这样才可以为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控制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华杰.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处理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185-186.
[2]孙明玉.对软土路基的市政道路施工处理技术探析[J].河南建材,2018(3):185-186.
[3]蒋林宏.关于公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探讨[J].四川水泥,2018(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