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长岛综合试验区工委党校 山东长岛 265800
摘要: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的政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源头活水。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精神的重要体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体现的社会价值内涵也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目前,我国所处的历史时期有着思想活跃、观念碰撞、文化交融的鲜明特征,并且价值多元、多样、多变。如何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作用,进行优良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来激发大众情感、凝聚时代人心、引领社会思潮,是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红色文化;社会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是指其具有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健康发展的价值。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发展的转型期、改革的攻坚期、治理的提升期以及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加强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导向作用,丰富并发展红色文化的价值,对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显得尤其突出。
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层次可分为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一、红色文化的政治价值: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文化基础
政治价值在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中居于首位,当代政治发展深刻凝结着红色文化的思想价值,是中国共产党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
1.红色文化是中共执政文化的重要基础及内容。执政文化是执政思想的重要精神载体,它以主流意识形态为核心,包括民族精神、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等丰富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共执政文化的核心内容,所体现的共同理想、民族精神以及时代精神与红色精神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它所蕴涵的重要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思想、执政理念、价值取向,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主导的意识形态、民族价值观、思想素养,为构筑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借鉴,同时中共执政文化的形成又是对红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红色文化有利于培养公众的政治认同感。任何一个执政党要想维护其政治的稳定,都必须拥有民众对其政权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情感的认同与支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每一个执政党都必须借助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灌输,来培养社会公众对其执政地位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心理认同,以达到维护其政治稳定的目的。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价值认同,以红色文化为基础形成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主流文化价值,培养民众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心理认同、维系政治稳定,这是红色文化政治价值的重要体现。
3.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一个执政党执政能力与水平的高低不仅与执政队伍和民族的素质密切相关,而且与其执政理论也直接相关。“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执政党执政理论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文化资源。中共执政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及先进的执政方略的形成离不开对红色文化的传承,红色文化的精华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其形成和发展过程看,它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是灵活应用、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理论成熟到政治执政成熟的体现;就其内容而言,红色文化是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的精神指向是当代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思想道德塑造、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教材和典范。利用好红色文化的各种资源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教育培训,有利于树立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科学执政理念,从而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二、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促进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条件
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从本质上看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人的实践活动,它直接提高人们的思想品德和其它素质,增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1.红色文化为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方向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相结合,以公有制为主体,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这就要求与之相符合的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如经济文化、经济道德、经济思想为其服务,影响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经济行为。红色文化所包含的集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等为这种意识形态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内容,在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可以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的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沿着正确的轨道有序运行。
2.红色文化建设是进行经济建设的精神动力。红色文化教育以现代意识作用于经济活动的主体,使其树立主体意识、竞争意识、科技意识、时间观念、效益观念等,从而使人们以先进意识支配其经济行为,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直接发挥推动作用。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勇于胜利的精神来激发和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用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胆略提高人们改革的自觉性,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提高劳动者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科技意识,从而提高劳动者钻研和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提高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3.红色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太完善,市场上还存在欺行霸市、缺斤短两、假冒伪劣等不良现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加强红色文化建设,以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以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以及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逐渐建立先进健康的舆论环境、诚信互利的道德环境和安定祥和的社会心理环境,使人们从片面的、狭隘的、短期发展观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不仅能够营造有利于经济快速、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还能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总的方法论指导。
三、红色文化的文化价值: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本支撑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和践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当代文化发展传承了红色文化的优良基因,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更离不开红色文化的推动与发展。
1.红色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的精神滋养。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不同时期,红色文化被赋予不同的时代内涵,但却始终是激励着人们前进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敌、勇于斗争、不怕牺牲、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热爱和平的精神风貌和时代追求。革命年代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古田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等,新中国成立后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小岗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女排精神等,都是红色文化的弘扬和延伸。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对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激发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红色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40年来的辉煌成就,不仅体现为一系列高速增长的经济指标,更体现为当代中国人精神文化层面的巨大变化,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文化产品极大丰富,文化生活多姿多彩。同时,当下的文化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之风确实在某些文化领域大行其道,新形势下产生的历史虚无主义、实证主义和民粹主义等错误思潮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红色文化中所蕴涵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精神等,无论是对一个人或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力宣扬红色文化,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文化自信最亮丽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