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市 213200
摘要:新能源企业作为新生代的发展力量,其前景不可限量。企业的生存之道不仅仅是创新、增产、提效,在生存发展的同时,其安全文化体系的建设要同步甚至超越生存发展的脚步,才是企业得以前行的最大保障。
关键词:新能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创新特色
一、新能源企业的安全现状
新能源(NE),又称为非常规能源;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新能源通常情况下也被称作“清洁能源”,比如说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等都是常见的新型清洁能源。为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新能源除了可成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之外,在经济收益上也有着卓越的表现。举个例子:现如今市场上大力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因其无尾气排放、对空气零污染而受到政府职能部门的青睐,在能源消耗上相较于传统使用汽柴油的车辆更加经济实惠的特点也受到广大百姓的推崇。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阶段是整个能源供应系统有效的补充手段,在未来将可能成为能源供应系统的主力军。
基于新能源的众多优点以及国家的大力推广扶持,新能源企业在不断涌现,但安全问题仍是企业面临的头等难题。为什么说是头等难题呢?通常情况下,企业重点都会放在追求经济效益上,而提速发展的同时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安全问题。在实践中,往往体现在以下一系列的基本问题上:1、企业目标是什么?与安全管理是什么样的关系?2、安全管理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3、安全管理需要什么样人的去完成?需要什么样的分工?4、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如何做到分工不分家?对事故责任如何划分?5、企业应奖励什么?处罚什么?杜绝什么?底线在那里?6、员工犯错应如何处理?如何留住人?如何淘汰人?以上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新能源企业,可以说是所有企业在发展中都要面对的问题。另一方面从安全专业知识角度讲,就新能源所涉及某些物质或原料物质本身的理化特性以及所处的外部环境来说,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可能会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从而产生隐患、危害,再者现阶段的科学技术并不能完全达到无人化操控的状态,可以说只要涉及有人的地方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也就是安全管理中常说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环境和管理上存在其他影响因素。
二、对于安全文化体系构建的设想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2008给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统一体。亦即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等四个层次的企业文化建设。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应该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培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点、为全体员工认可遵循并不断创新的观念、行为、环境、物态条件的总和。概念性的东西看多了往往会让人觉得疲乏,以下结合一些调研资料及经验谈一些个人想法。
安全文化的发展理念是“以人为本”,与企业文化目标是基本一致的。一个理念或者口号要变成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先是要让大家知道,然后是让大家相信。而这两点都离不开沟通。一个企业的沟通方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召开员工大会。“公开透明”也是一种企业文化,通常会在员工大会上公开谈论企业的各项问题。很多公司的员工,私底下认为公司有一堆问题,但因为种种原因,从不和上级沟通。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老板要带头讲问题,公开讲。
为了让员工敢于公开提尖锐问题,采取匿名提问,由管理层公开回答的方式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再者就是企业内部群发邮件,在各个部门、班、组中,所有人都在组内群发工作日志,让所有人都知道其他人在做什么,有什么问题,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回复、解决。其次就是在生产车间类的一线设置告示牌,可以将生产任务、出现的问题等需要沟通的问题写在上面。总之,沟通方式还有很多,具体采用形式还需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或由员工票选最希望采取的沟通方式,不论采取何种沟通方式,效率及效果才是王道。
沟通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建立正确的奖惩制度,提拔什么人,辞退什么人,这些都是对企业文化至关重要的动作,特别是涉及安全的事项。不论说的多么天花乱坠,如果一直留着一个能力不足不知上进的员工,那么有能力的员工迟早会选择离去,而所有努力奋斗的口号将成为空谈;而对于安全来说不重视安全的员工以及屡教不改的员工迟早成为害群之马。安全,很多时候是重在预防,而非事后弥补。在企业用人问题上此点尤为重要,看似是人事部门的问题,实则关系整个企业安全文化体系。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就是打造团队“知行合一”的目标,如何调动团队的积极性、战斗力、目标、效率才是核心。企业作为一个大的团队通过建立有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可以让制度下的员工更加有安全感、归属感以及优越感,从而可以保证企业获得稳定忠诚的员工队伍。
企业安全文化专门提出来是指重示安全文化开始抓安全文化,而不是没有安全文化,没有规矩,没有底线。企业安全文化不是为限制员工建立的,是为公司可持续发展而建立的。什么样的企业安全文化才叫有特色呢?这个特色并不是指要有多么与众不同、标新立异,重点在于员工的接受程度和实际操作性。在几次例会中,不少员工提出他们对于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些想法:有的提议建立企业论坛、社群之类的网站,大家可以实名或匿名将工作生活中的各类安全问题发布在网站上,也可以将收集到的好的安全管理示例分享到网站上,通过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对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更为开阔的管理思路;也有的人提出员工是需要激励的,好的激励制度往往会事半功倍,比如像玩游戏一样设置一个等级制度,每个季度或每半年设置一个赛季,表现好的如何加分,表现不好就对应减分,每季下来根据总得分不仅可以获得对应奖励,还可以乘以一定比例计入下一赛季的积分,当然有奖就应有惩,可以将自费培训作为惩罚的一种形式;再有的就是提出与经济利益挂钩的培训教育方式,培训作为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的一种手段,是最为普遍运用的安全教育方式,可以分为企业内部培训和外部第三方的培训,外部的培训多为有偿的培训教育,而此时买单的人通常是企业而非个人,参加培训的员工为了应付差事而仅仅是走形式蒙混过关,这个时候的培训失去了其原有的教育意义,那么改变一下以往的培训买单方式,先由员工个人进行培训费用的买单,在培训之后进行考核(第三方培训如果没有考核,可由企业自行组织),考核合格的由企业对培训费用进行报销,这样一来培训内容编得到重视不会流于形式。
总之,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面临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安全不是个人行为,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如何贯彻宣扬到每个员工,管理制度如何制定、落实是整个企业团队的任务;安全却也是个人行为,企业的安全文化、制度渗透到每个员工的意识当中,落实到行为之上,就变成个人行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遵循“一切为了员工、一切相信员工、一切依靠员工”的基本准则,牢牢抓住安全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形成独具特色、富有生机和较强感染力的安全文化体系,才能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2008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2011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