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污染特征与防治对策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黄达森
[导读] 摘要:地表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污染水体不仅使人们感官不悦,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对人体健康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本文对地表水污染特征与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
        罗定市扬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省罗定市  527200
        摘要:地表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污染水体不仅使人们感官不悦,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对人体健康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本文对地表水污染特征与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表水;污染特征;防治对策
        地表水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资源,同时也是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最显著的水环境。伴随人口增加和城市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地表水污染日益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科学防治地表水污染,必须建立在准确掌握地表水污染特征的基础上,这样防治才有针对性和可靠的依据,因此本文对地表水污染特征与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
        1地表水污染特征
        1.1地表水中的污染物
        地表水污染物分为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和病原污染物三类。无机污染物主要是氮磷超标营养物和重金属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包括自然环境代谢产生的天然有机物和人工合成的有机物。病原污染物是含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的污染物。氮磷超标营养物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沼泽化。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交通污染,能在自然界中迁移和积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天然有机物是自然界中的动植物腐烂分解形成的有机物质,种类远少于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后者危害性日益凸显。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认识到环境中病原污染物的危害性,历史上的霍乱大流行就与水体被病原污染有关。
        1.2地表水污染特征的表征
        地表水污染特征即水体中特征污染物及其分布规律,可以用水体外观、污染物分布特性和各种污染指数来表征。例如黑臭类水体外观特征是颜色黑、臭味明显,但浑浊程度仅为中度,而黄色类水体是重度浑浊,水华类水体是微浑浊,偶有异味。污染水体的污染特性常采用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Im)、245nm紫外线吸光度值(UV254)、浊度、氨氮(NH4+-N)、总磷(TP)、叶绿素a(Chl-a)等来表示。例如黑臭水体DO<3.1mg/L,Im>8.9mg/L,UV254>0.1cm-1,浊度>12.0NTU,NH4+-N>1.5mg/L,硫化物浓度>0.06mg/L,TP>0.03mg/L,Chl-a>6.5μg/L。为方便对比,环境管理中常采用污染指数评价污染程度,例如单因素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趋势变化评价系数等[1]。我国主要流域也常采用断面超标率来评价地表水污染的时空特征[2]。
        1.3地表水污染监测与污染特征的分析
        欲掌握地表水污染特征就要对地表水水质进行监测,设置监测断面,同时还要确定监测项目、监测时间和监测频率。监测断面一般依据闸、坝分区及排污点(污染源)、入排河口等进行设置。监测项目的确定除了根据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确定以外,还可根据特定监测目标进行确定,例如有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的水体可将重金属浓度作为监测项目[3]。根据监测结果,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评价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然后再通过调查统计,结合监测指标,排查、核定污染源。初步排查、核定污染源之后,通过分析工业、农业、生活和集中处理设施的污染物排放量及比例,确定主要污染源。根据各监测断面污染物浓度大小了解水质沿程变化趋势,再通过不同时间污染物变动分析水质历时变化。为掌握地表水污染类型,可采用综合统计学方法,例如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主要污染因子,以某水域污染因子为例,第一主成分为总氮(TN)、悬浮物(SS)、亚硝氮(NO2--N)、溶解性磷酸盐(DP)和总磷(TP),第二主成分为溶解氧(DO),第三主成分为化学需氧量(CODCr)。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该地表水首要污染因子是TN、SS、NO2--N、DP、TP,为水体藻类爆发的主因,而CODCr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2地表水污染防治对策
        2.1加强污染源头控制
        对于工业污染源,要改善生产方式,优化污水净化装置,以减少工业用水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降低对地表水的污染程度。同时对“弱、散、小”的工业企业该关停的就要关停,而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则需要办理环评手续,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为了更好地治理工业污染源,应建设工业聚集区,污水管网全覆盖,企业工业废水经预处理后统一收集进入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深化处理,确保达标排放。
        对于农业面源污染,既要控制污染源头,也要控制污染迁移。污染源头控制可通过土壤测肥和生态施肥技术来减少化肥滥用现象,污染迁移控制可采取坡耕地改造、水土保持、田间污染控制来减少农业径流污染负荷。同时结合农业政策,鼓励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
        对于生活污染源,要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水管网建设,逐步实现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确保未经处理污水不能直接排入河道。同时加强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将源头减量和末端治理结合起来,做好雨水收集利用。
        2.2优化产业结构
        顺应国家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即按照国家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积极发展高新产业和配套服务业,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发建设时充分考虑水资源及环境承载力,利用区位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按照清洁生产相关标准对重点行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无公害、生态安全农业,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形成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空间格局。
        2.3加强污染水体的修复
        地表水污染治理涉及生态、社会、经济、工程等众多学科,除了污染源治理,还要加强内源污染防治,例如河道疏浚、污染底泥处理等。目前多采用微生物、生态方法修复污染水体。微生物修复主要是采用生物膜法,利用生物膜吸附、降解和氧化作用处理污染物,例如在水体中投放高效复合菌形成生物膜,利用生物种群提高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生态方法主要利用水生植物、水生动物进行修复,即在岸边或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例如美人蕉、香蒲、菖蒲可去除氮磷,水葫芦、浮萍、芦苇可去除氨氮,金鱼藻、狐尾藻、苦草可去除总氮,千屈菜、花叶芦竹、水芹菜可去除总大肠菌,水浮莲、雨久花、慈菇可去除总磷。此外,还可以采用生态浮岛修复污染水体。生态浮岛是将挺水水生植物栽培在水面上,既净化了水质,也美化了景观,被称作“水中草原”、“水中花园”。水生动物是水体自净生态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投放浮游动物、贝螺、鱼等,达到抑制藻类生长、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2.4加强地表水环境的监管
        首先,完善水环境管理,建立统一协调的机制。水环境管理常常涉及多部门,因为各部门管理目标、利益不一致,没有统一协调机制很难管好水环境。其次,建立水环境信息共享平台,以方便各部门数据交换并建立跨部门维护运行机制。最后,加强污染预警及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动态监测、动态调整机制。
        3结语
        地表水既是重要的水资源,也是人们生存环境难以割舍的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意义,但随着污染物不断进入地表水,不可避免地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为此要弄清地表水污染特征,然后针对污染特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这样才能确保被污染水体得到有效净化,推动社会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川,侯保兵,黄炼峰,等.嘉兴市秀洲区地表水污染特征分析与对策[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7(1):43-46.
        [2]陈善荣,何立环,张凤英,等.2016—2019年长江流域水质时空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20,33(5):1100-1108.
        [3]张晓微,陈伟珍,黄嘉璇,等.湛江赤坎水库水体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J].广州化工,2019,47(17):138-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