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的实现路径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张建中
[导读] 摘要:对于当前我国提出的美丽中国建设放在,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重要的构成,美丽乡村建设也是当前国家“十三五”时期的重点内容,当前时期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因此必须要将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完成,实现乡村振兴。
        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4
        摘要:对于当前我国提出的美丽中国建设放在,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重要的构成,美丽乡村建设也是当前国家“十三五”时期的重点内容,当前时期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因此必须要将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完成,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全民小康这一伟大目标的重要方式,因此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党和政府提出乡村振兴这一战略,也为现阶段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描绘了宏伟壮丽的蓝图。文章主要就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的实现路径展开论述。
        关键词: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路径
        引言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要实施乡村振兴这一战略。乡村振兴关系着亿万农民的深切利益,是当前党和政府根据现阶段城乡关系变化特点做出的重要决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够有效解决新时代的“三农”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重要实施途径,因此必须要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因此,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1美丽乡村建设现状特点
        1.1领导重视,组织规划
        对于乡村振兴这一战略的实施保障工作,为了能够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各个基层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进行战略规划的研究和制定,通过安排、部署推进重大政策、重大行动、重要工作,将乡村振兴战略中遇到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协调解决。有的地方在领导小组之下,还依托党政办、组织办、宣传办、综治办、财政所、项目办、农业办、卫计办、整治办等基层部门机构,抽调人员,组成了乡村产业振兴、乡村生态振兴、文明乡风建设、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基础设施等专项工作小组,合理分工,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
        1.2突出重点,抓住主线
        生态宜居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线和基本要求,美丽乡村建设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目标,各地区都加强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道路交通、生活用水用电等生态宜居问题解决力度,取得了较好效果。调研发现,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大部分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的交通、水电等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已经完成升级改造,大大提高了乡村的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农房改造能力,臭水绕村、垃圾围村、车难进村等状况得到根本改变,明显改善了村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基本形成。[1]
        1.3掌控要害,突破关键
        美丽乡村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有产业支撑,产业支撑才能引导农民共同致富,建成实实在在的美丽乡村和富强乡村。从这次的调研情况看,许多地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都很重视乡村产业振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和休闲旅游产业;品牌意识增强,积极搭建网络电商平台,打造乡村特色品牌;开始构建农村产业链,不再满足于农产品生产经营和初加工,逐步发展不同层次的农产品加工业。
        1.4改革产权制度,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各地通过加快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在产业、人才、文化、教育、医疗、养老、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差距;依照法律和政策规定完善土地确权,强化农民物权保障,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归属,扩大衍生权益,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2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关系概述
        2.1要建设美丽乡村就必须实施宣传乡村振兴
        当前我国设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想完成这一目标就需要进行乡村振兴,只有乡村得到振兴才能够顺利完成各种目标和任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就是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强调全面,也就是农村地区也要实现全面小康。当前我国发达地区已经进入达到小康条件,重点在于偏远落后地区,要让他们也能够脱贫奔小康,这样才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要在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于全面现代化,不仅城市现代化,农村也要现代化。因此可以看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建设美丽乡村就必须实施宣传乡村振兴。[2]
        2.2要建设美丽乡村就要吸取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
        对于乡村振兴这一战略,提出的背景之一就是当前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许多成就,这些成就和经验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创造了重要的基础、条件。对于美丽乡村建设来讲,要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吸取和借鉴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就,要学习建设过程中积累下的宝贵经验,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助力。
        3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困境
        3.1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制约,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第一,现阶段我国农村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传统的方式为主,机械化程度较低,这对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第二,我国农村地区的相关技术服务体系亟待完善,且相关法规不健全,对化肥、农药及农膜等农用物资使用不合理。这些问题导致土地质量下降,农产品产量减少,水污染加重。第三,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及生产设施建设速度跟不上需求的增加,使得污染情况愈发严重。农村的垃圾、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大,但是由于农村的垃圾分类处理和污水排放设施不到位,很多垃圾得不到正确的处理,这也加重了农村环境的污染。第四,我国当前的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村生态建设缺少强大的技术支撑。在相关农业技术开发方面,科研人员与农民缺少深入的沟通,联系较少,这使得农业技术的研究成果无法与实际的农业生产相适应,间接导致农业发展缓慢。与此同时,政府对于农业生产也不够重视,导致从事农业技术研发的工作人员缺乏投入研发的积极性与热情,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成效不显著。


        3.2农村环保法治体系建设欠缺
        近年来,国家正逐步加强农村的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工作的力度,对农村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但总体来说,农村的环保法治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无法与新时期对于农村生态文明的新要求相匹配。第一,有关农村生态文明的立法不完善。在质量方面,我国有许多关于农村经济的农业法律、行政法规,但是在农产品流通、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领域的法规却严重缺失。第二,基层执法体系和机构不健全。农村人口分散,村民居住位置不集中,这给基层执法部门的执法工作带来了严重的不便,再加上村民法制观念较弱,法律素养不高,导致执法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因为相关法律法规的欠缺,对违法企业的行为存在处罚过轻、处罚措施执行不到位、处罚效果欠佳的情况,这也使得有关部门的实际执法效果大打折扣。[3]
        3.3农村生态管理体制不健全
        第一,管理体制欠佳。在宏观层面,即使农林业、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相关努力,但相关部门缺乏对生态建设政策的整体指挥与推进,进而基层乡镇缺乏充足经费与优质人力资源对农村的生态指标进行专业化考核和监督。第二,实施机构冗杂,工作效率降低。例如,农业部推进科学施用配方肥、家用沼气、农村综合规划工程,卫生部制定农村改水改厕方案与实施等。这种“联合部署”、“集中整治”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各部门职能的发挥,但会导致农村开发项目的重复建设、监管不到位、资金浪费等问题。第三,相关政策无法真正落地,相关经费投入的持续性差。要确保资金长期有效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抓细抓实相关责任,以全面改善农村的资源与生态环境。
        3.4农民缺乏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战略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被提上政府议程,但是实际执行的速度却远远滞后于战略的制定,原因之一便是人们的思维没有发生根本转变。具体可以表现为:第一,部分基层政府的错误观念—为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任意牺牲生态环境质量。第二,农村居民的思想保守,接受新兴事物的速度较慢,适应性较差,这使得他们更多的注重眼前的短期利益,不愿意考虑长远的影响,导致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观念很难深入他们的内心。
        4美丽乡村建设的实现路径
        4.1统筹全局,以科学的思想引领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的重要体现,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需认真深刻的理解这一思想,并结合实际情况深入贯彻到基层农村建设中,也要认真地将该思想落实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行动中,使之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作用到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建设美丽乡村需统筹全局,以整体的思想来把握全局,也要同时考虑部分的作用即基层中各个区域的发展,各个区域需要根据自身实际经济发展情况来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方针,不仅如此,也要根据基层不同的文化习俗来制定相应的发展方案,而不是套用一个单一的模板。
        4.2提高广大农民建设美丽乡村的责任意识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具备充分的群众基础,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参与度,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改变之前焚烧垃圾、随意处理生活垃圾的习惯,多使用生态能源,循环利用资源,同时要让他们成为乡村建设的监督者,发挥主人翁意识,共同为改善农村环境做出努力。要让广大农民认清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充分将本地区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的优势,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从而使生态文明建设方针真正有效地落实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之中,让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切实惠及老百姓,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4.3完善美丽乡村建设的法律法规
        法律保护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美丽乡村建设而言毋庸置疑也是重要的一个利器。广大人民群众在投身于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建设中需要有法律的保障,从而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但是目前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法律法规而言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所以我们要将建设美丽农村相应的法规进一步完善,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立法也要考虑到人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各种流程步骤,让建设过程有法可依。
        4.4统筹城乡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秉承协调发展的理念,即在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也不要忽略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推动城乡同步绿色发展。对于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我们要积极鼓励广大农民群众自主创业致富,大胆走出去,即农民城市化,也要加强农村机械化建设的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建设文化场所,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生活。要充分完善广大农民户籍制度以及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乡村基层制度的自主创新,使其充分推动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城市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农村现代化所做出的相应改变,二者之间要充分统筹平衡,相辅相成。[4]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引导乡村地区从落后走向复兴的伟大战略选择,是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总结发展,对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建设实施美丽乡村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未能完全实现预期目标。希望在上文粗浅的论述下,可以在乡村振兴的视野下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安辉,张俊.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海南黎族美丽乡村建设[J].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9,26(03):54-60.
        [2]侯子峰.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以浙江湖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06):259-261.
        [3]何成军,李晓琴,曾诚.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耦合发展机制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6(02):101-109.
        [4]崔胜男.乡村振兴视野下的美丽乡村建设[J].奋斗,2018(24):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