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博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1200
摘要:近几年,国家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高度重视,加大建设力度,各省排放标准陆续出台。但仍存在大量未处理生活污水排放、已建设施设计不合理或运行维护不当等现象,导致了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下面我们就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常用技术进行阐述,总结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大,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而很多自来水未覆盖的地区,村民仍饮用的河水、井水容易受污染,为农村的用水安全埋下了定时炸弹。虽然农村生活污水技术有了一定的研究和实施案例,但大范围推广仍十分困难。本文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总结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1 农村生活污水概况
农村生活污水是指农村居民日常生活以及从事民宿、餐饮等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污水,主要包括冲厕、洗涤、洗浴和厨房等排水,不包括工业废水。
由于农村范围广,地形复杂,村户分散,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分散,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投资大、施工难度大,使得大规模收集处理比较困难;污水日变化系统大(通常为3.0-5.0),间歇性排放,对处理设施冲击负荷大;污水可生化性强、含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较少,这对采用生物处理、自然生物处理提供了基础。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
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方式决定了如何选用处理方式。一般应遵循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处理优先;其次采用村镇集中污水处理;最后再选择分户污水处理。
三种方式的选择:若离城市较近或有市政污水管经过的村镇,可将生活污水纳入市政管网,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不具备纳管条件,但村镇住户集中,地势条件适合自建污水收集管网,设置村镇集中处理站,采用构筑物或预制化装置。而对于住户分散,纳入村镇管网困难的,设置分户污水处理设施,可采用小型预制化成品装置。
3 如何有效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3.1 合理选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优先考虑资源化利用,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工艺简单,操作维护方便,污泥排放少,投资少和运行成本低的原则。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常采用生物处理法、自然生物处理法和生物+自然处理相结合的方法。
生物处理法包括生物膜法(如生物接触氧化、曝气生物滤池)、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用于村镇集中污水处理和分户污水处理,可制成小型成品设备,供给分散用户。当有脱氮要求,采用缺氧池+好氧池组合。曝气生物滤池、活性污泥法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一般用于村镇集中污水处理。其中,活性污泥法运行管理稍复杂,曝气量大,运行成本较高,用于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地区。
自然生物处理包括稳定塘、土地渗透处理和人工湿地。用地条件和气候允许时,农村生活污水一般采用预处理+自然生物处理方法,设施简单,运行成本低,可形成生态景观,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3.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常用技术介绍
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以下就几种常用技术进行介绍。
3.2.1生物接触氧化
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充装填料,填料浸没在曝气充氧的污水中,污水流经布满生物膜填料时,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下,分解去除污染物。该方法负荷高,处理效率高,抗冲击能力强,占地小。可以间歇运行,维护管理方便。
3.2.2曝气生物滤池
曝气生物滤池将生物接触氧化与过滤工艺有机结合,底部设承托层、上部设滤料层。滤料中附着大量生物膜,可分解去除污染物。这种方法不设二沉池,通过反洗实现滤池周期运行。运行操作简单,占地小,出水水质好,二级三级处理均可。
3.2.3稳定塘
稳定塘是经过人工适当修整或修建的设围堤和防渗层的污水池塘,主要通过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可充分利用废河道、沼泽地等来建设,结构简单。出水能达到农业灌溉水质标准。
3.2.4土地渗滤处理
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地上,利用了土壤、微生物、植物陆地生态系统对污染物降解、净化。氮、磷等营养物质和水分被植物利用,获得生长。处理后的水可排放,也可作为中水回用,如注入地下、浇灌植被、冲洗厕所等。
3.2.5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用石灰石,砂石、陶粒等做为基质,种植根系发达、耐污能力强、去污效果好、容易管理的水生植物,形成基质-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起到污水净化的作用,也能提供美观的生态景观。
4、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4.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
由于农村经济实力不如城镇,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颁布较晚,再加上农村生活污水太过分散,管网覆盖范围小,需要大量建设分散处理设施,管理难度大。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远远低于城镇污水处理率。
4.2处理水量与处理能力不相匹配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日均处理量常按照户籍人口设计,由于农村人口流动大,实际收集水量少而导致运行负荷偏低甚至无法运行的现象,造成了资金浪费。其他原因还包括配套管网的投入慢,没能与处理设施同步;规划纳管的范围也存在未接、错接和混接的问题;管材质量与铺设施工等因素造成的管网渗漏等。
4.3运行维护管理水平不高
污水处理设施分散让监督管理任务艰巨,使得整治和排放标准实施难度增大。基层运维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难以对系统进行有效的维护;村民对农户端污水预处理设施维护不当,常常形同虚设。
4.4污水设施建设、运营、维护资金短缺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很难实现经济效益或者经济效益很低,设施建设完成之后,运行和维护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工作,运维费用需要长期资金投入,往往经济薄弱的乡镇政府难以承担。
5 有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建议
5.1 用相关政策加以支持
推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需要用相关政策加以支持,给污水处理提供有效的保障,确保污水处理政策的落实,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各省因地制宜,相继制定出台了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认真实施标准,并通过实践不断优化标准,是控制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最有效的措施。
5.2 深入实地考察,保障技术方案可行性和经济性
根据管理和建设单位提出的目标,包括排放或回用标准、投资、运行维护便利性等要求,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实地考察,与镇、村相关人员充分沟通,确定处理规模,因地制宜选择方案,保证技术可行性,避免资金浪费。了解村镇的近远期规划,针对可能新增的排放污水预留容积,或为扩建留有余地,节约后期的资金投入。对分散与集中处理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借鉴优秀经验,实现技术推广。
5.3 全面提升运行管理水平
相关主管部门建立专家服务团队,对基层运维人员和村民进行系统的培训指导。有条件的地区,对超过一定规模的村镇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在线监控,规范运维,实现智能化管理。
5.4 确保资金供给,完善激励机制
上级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基建和运维管理费纳入年度地方财政预算,以提供资金保障。并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单元予以奖励,对任务完成不理想的单位进行追责惩罚。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力实施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资源化利用和达标排放迫在眉睫。用相关政策加以支持,深入农村实地考察,因地制宜,保障技术方案合理可行,全面提升运行管理水平。同时政府也要确保资金供给,完善激励机制,给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设和管理提供坚强的后盾,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普及率和稳定性,造福百姓。
参考文献:
[1]陈琳,刘杰,纪荣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对策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2012.
[2]马琳,贺锋.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组合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14.
[3]贾晓竞,毕东苏,周雪飞等.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