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5010419790526XXXX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生态环境还在不断恶化,营林生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对林业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特别是营林生产管理和植树造林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例如,颁布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等等。从林业工程的角度来说,营林生产管理对林业工程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涉及到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森林质量建设工作、林业经济建设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等保护工作。因此,必须加强营林生产管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营林生产的质量和水平,从而促进林业工程发展。
关键词:加强;营林;生产管理;促进;林业工程;发展
前言
森林作为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一方面可以作为木材,用于各项生产建设活动,发挥一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森林自身也能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产生一定的生态效益。因此,近年来国家在林业发展上投入的财政拨款逐年增多,为林业工程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支持。但是在基层林业部门的工作中,只重视造林数量,忽视造林质量和林木管理,导致森林资源的经济和生态效益难以发挥,文章以此为出发点,探寻了加强营林生产管理的几种可行性办法。
1营林生产面临的问题
1.1林业育苗技术较为落后
目前,部分地区的林业育苗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育苗技术和育苗观念较为落后,以及育苗周期较长、效率不高等,不仅容易导致造林工作树种较为单一,从而对林区物种的多样性发展带来影响,还容易出现林区林木更替缓慢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林业建设和发展的速度。
1.2造林工作中存在林木数量和质量失衡的问题
随着我国对植树造林项目重视程度的提升,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资源以及政策扶持,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加入植树造林工程中。其中部分企业和机构只是为了跟风,还有部分企业和机构是出于投机的目的,由于这些企业对造林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不仅在优秀苗木品种的选择、培育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也没有做到适地适树的植树造林要求,更没有对林地树种的结构进行科学配置,导致造林工作中林木数量和质量失衡问题较为严重,不利于林区的可持续发展。
1.3营林与林业市场相脱节问题
受相关机制以及平台建设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林业企业存在营林与林业市场相脱节的问题。很多企业在造林工作开始前没有对林业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切实的了解,也没有对造林工作的长远发展目标进行科学规划,不仅导致营林生产水平较低以及生产效率较差的情况,还容易出现林业市场供大于求的问题。
1.4林木幼苗的成活率低质量较差
林区工作人员作为林业生产管理的直接负责人,其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对待林木幼苗抚育管理的态度直接决定了营林质量和幼苗成活率。但是在一些基层的林业部门,虽然林木栽植人员具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长期以来没有接受系统化的理论知识教育,因此很难适应当代林业生产管理的需要。在林木幼苗的移植过程中,对幼苗的伤根、假植保管不够细致,以至于移植过程中林木幼苗的失水程度过高,即便是栽植后采取了补救措施,也很难起到显著效果。在栽植时,由于没有把握好栽植深度,尤其是小苗栽植,如果栽植深度过高,就会影响小苗茎秆的正常发育,土壤湿度过大,还会出现茎秆腐烂等问题;如果栽植深度过低,小苗的根部不能很好的吸收水分、养分,长势缓慢甚至死亡。
2加强营林生产管理,促进林业工程发展
2.1加强建设培育基地,改造低产林
我国的林区资源非常丰富,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林地产量相对较低,属于低产林区,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与效益。因此,为了有效改善这一问题,首要任务是培育精品幼苗,才能保证其树木质量。相关的政府单位要结合林区的实际情况,建设专门的指导培育部门,使得当地的种植户以及林区从业人员能够有据可循,做到更有针对性地展开树木培育工作,保证在避免低产现象的同时,产出更高的经济效益。需要注意的是,针对部门产量相对较低但其资源较为珍贵的树种,政府应当采取积极的态度加以保护,可给予一定程度上的资金补贴,以求更好地激发当地从业人员的培育热情,实现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为后续工作夯实基础。除了在树种培育上进行强化培训以外,针对营林作业,当地政府职能部门还需要对广大从业人员展开补助性的培训工作,以求帮助其以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营林作业。例如,伴随林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机械营林的方法,有效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2.2品种多样化
首先,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深度结合林木的经济规律进行生产作业,始终将林木的质量纳入主要指标。树木的生长率是目前营林生产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为了进一步提升产量和质量,就需要以严格的技术保驾护航。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在苗圃出苗的时候必须遵循“随包、随运、随栽”的原则,在必要情况下还需要将湿草包裹根苗再进行运输,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幼苗的成活率;其次,不同土壤结构以及气候条件所适应的林木品种都是不一样的,因此,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对林木的生存情况进行客观分析,以求获得最佳的种植效率,逐渐淘汰不合格的林木品种,甄选优质树木展开种植工作;最后,伴随我国林业技术与统计学技术的不断优化进步,一类“生长指标”的数据应运而生,其主要勘查的是林木生长速度与经济增长值的相关关系,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能够切实推算出造林的总面积,选择出最契合经济增长曲线的经济指标。在合理的数据推演下,相应的林业从业人员能够将种植面积、种植品种以及生产周期等各项因素纳入考虑,并最终选择出在单位面积上效益最大的品种进行生产。
2.3树立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构建新的管理体系
在推动林业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发展理念已经不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在传统理念引导下开展的营林生产管理工作不重视长远发展,将获取眼前利益作为发展的主要内容,这样就导致我国林业发展短期势头凶猛,但后继无力,从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管理部门应该构建新的管理体系,对营林生产管理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对管理的标准进行更加清楚的构建,以此来促使各部门能够认清自己的工作职责。
2.4对低效林实施改造工作
就现阶段我国林业的发展状况来看,低效林是影响我国林业工程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要对低效林实施改造工作,减少低效林的比重。第一,可以开展补植和补播工作,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一些林木分布较为均匀且树木遮蔽地面程度较小、树种单一的林区,然后利用具体的补植方法进行补植工作,例如,均匀补植法、林冠下补植法、块状补植法等等,结合林区是的实际的林木分布情况以及树种情况来实施补植办法。第二,可以实施封育改造工作。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更新能力较强、分布有阔叶母树或是通过天然方式更新目的树种幼苗、幼树的林区,具体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人工促进改造,另一种是封禁育林改造。综上所述,现代林业在目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下,需要使用切实、高效、科学的造林方法,增强营林产业对市场需求的反馈,从而促进整体林业的经济建设,确保我国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然环境的建设离不开林业,经济环境的建设同样离不开林业。高度重视林业的发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是实现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袁良生.加快林木种苗发展提高营林生产效益[J].江西农业,2018(16):95.
[2]吴有尧.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探讨[J].绿色科技,2018(15):195-196.
[3]满意.浅谈科学管理营林技术的几点问题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18(08):89-90.
[4]贾丽伟.提高营林生产效益的有效措施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