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地下水工作队 陕西延安 716000
摘要:在国家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中,水利工作在十九大后被放在首要位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的受关注程度也大幅提升。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需求,并深入探讨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要点,希望研究内容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以启发。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舆论监督
前言:新时期我国政府提出了“质量强国”、“质量第一”、“贯彻新发展理念”等新要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在这类要求下必须设法提升质量水平。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这类问题的针对性处理正是本文研究的关键所在。
1.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需求
1.1监督管理特点
相较于传统的质量监督工作,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监督对象更全面、工作范围更广泛、监督形式多样化、监督难点众多等特点。在质量监督范围上,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类型更为齐全,包括堤防工程、枢纽工程、基础设施工程、长距离引调水工程、信息化工程等。在监督对象上,涵盖堤防工程、各种大坝、泵站、桥梁、隧洞、基础设施设备、建筑房屋等多类项目,在内容上极为全面。在监督难点上,主要体现在高边坡开挖、高大跨桥施工、岩溶地带隧洞开挖、高坝施工等重大施工技术难题方面,位于山区的基础设施工程和引调水工程便属于其中代表,多具备专业性强、点多面广、监督环境条件艰苦、地点偏远且分散特点。在监督形式上,质量体系和规范质量行为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实体工程质量监督,综合性宏观监督也在逐步取代事务性微观监督,更高的监督工作形式要求、更加艰苦的质量监督任务必须得到重视[1]。
1.2监督管理发展需求
对于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需求来说,必须关注长期存在的质量监督管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为更好适应新时期,必须设法完善体系机制,逐步创新工作方式,并采用与时俱进的监管方式,具体探索还需要关注专业性、综合性较强的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制度,基于项目实际的针对性监管、质量分类和差别化管理、结合信息技术的远程监督同样属于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发展需求[2]。
2.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要点
2.1健全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为提升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水平,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的健全极为关键,具体实践可围绕各地编制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检查办法》、《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机构发展规划》、《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工作手册》开展研究,并将实践工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组织人员和专家编制质量监督工作的办法和手册,以此对不同时间段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的程序进行规范,并从办理质量监督手续、一般及抽样性检查工程实体、检查参建各方行为体系方面入手,各项工作过程的质量控制可由此细化。还应明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具体范围、对象、形式,以此实现工作的统一、引导、规范,更好为工作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2.2推行新型质量监督模式
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的综合性较强,因此需关注参建各方的综合性宏观监督、项目的全过程监督、规范质量行为和质量体系监督,同时还需要因地制宜推行质量差别化监督及分类监督。需重点驻站监管长距离引调水工程、大型水利枢纽项目,巡回检查基础设施工程、堤防工程,以此实现各项资源配置的合理优化。
同时,还应不断研究项目质量监督形式,以此优化质量监督模式,不断创新质量监督管理方式方法,如“飞检”措施强化、社会监督渠道拓宽、质量监督信息网建设、质量终身责任制实行、质量评价及预警机制建设等,以此更好为质量监督提供保障[3]。
2.3健全监督管理信息化
为实现与时俱进的质量监督管理,监督管理信息化的健全也不容忽视。通过开展监控式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即可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进行远程监督。具体探索可围绕卫星遥感遥测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系统、质量监督信息系统展开,并实现与各水利工程质量信息平台、水利部的信息共享及互联互通,质量信息发布需遵循政务公开相关规定。还应接入“全国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并在各生产经营单位信用信息系统中引入检查出的质量问题,相关信用体系评价和管理由质量监督机构负责,以此更好提供信息化科技保障支持。
2.4强化社会公众监督和联合监督
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还需要科学借助外力,如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可寻求水利部总站、省中心站联合建站,并对各级质量监督机构责任事权进行科学划分,以此充分发挥质量监督职责,开展动态化、全覆盖、优势互补的监督管理,质量监督水平可得到保障。通过公布质量监督举报电子邮箱和电话,并做好项目建设管理责任工作牌的设立,即可保证工程质量问题的监督检查发现及时性,同时需要向建设行业主管部门信用平台反馈屡查屡犯的典型单位,社会公众监督作用可由此发挥,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可得到有效的外力保障。
2.5推进监督管理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所能够发挥的积极作用也不容忽视,通过加快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并开展智慧水利探索,即可将质量监督工作与大数据、信息化相结合,建立综合性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平台,该平台可集成社会舆论监督、验收资料备案、质量评定备案、项目划分、办理质量监督手续、工程概况信息、质量管理黑名单、实体检查意见及质量行为记录,辅以信息化管理手段和基础数据库,即可实现行业质量监督信息的传递、沟通、共享、处理。同时连接水利建设部门招投标等系统,质量监督情况即可基于信息的互联互通及时反馈市场,提供信息支持满足市场招投标需要,社会公众监督作用发挥、质量监督管理效率和质量提升可获得有力支持。
2.6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上文涉及了部分质量监督管理中的社会公众监督内容,为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还应提供举报办邮箱、举报电话并将设置于工程工地现场,实现相关问题的及时举报,信息平台负责发布相关信息,自觉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对于在现场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监督机构的反馈需在工程项目现场进行,为更好曝光发现的问题,需利用公告信息电子公示牌,并以此征求职工群众的相关意见。还应设法健全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制,为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广泛参与提供便利,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实际情况能够更好传达给社会公众,社会公众也能够更好参与监督。此外,水利行业企业还需要设法强化内部监督,鼓励职工群众对各类安全、质量隐患进行举报,职工群众的质量监督权需同时得到保障,具体实践可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的相关成功做好及经验,更好开展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结论:综上所述,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需关注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健全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健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质量监督管理路径。为更好适应新时期挑战,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还应关注各类新理念、新技术的深入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小兵,赵新年.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研究[J].居舍,2020(12):170.
[2]杨晓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和验收工作的影响因素[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0,49(03):63-64.
[3]杨佳栋,毛新宇.承德市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的实践与思考[J].河北水利,2020(03):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