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李芳园
[导读] 摘要:多媒体在城市小学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也开始进入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湖南省邵东市城区第五完全小学  湖南邵东  422800
        摘要:多媒体在城市小学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也开始进入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以农村小学生为实验对象,以农村小学数学课为基础,通过实践总结出多媒体运用于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所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于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此促进多媒体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普及与正确运用。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运用
        一、研究的背景
        21世纪科学技术得到空前的发展,这种快速的发展甚至渗透到各个领域;它不仅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更加影响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我们的学习变得简单易学,我们不需要花长时间去记复杂的公式,或多次反复地验算答案的正确性,我们只需将题目通过网络,输入到百度上,按上回车键,就会有详细的解答过程。有了网络距离不再是问题,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段语音都可以将我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我们不用为某位名师的课程而东奔西跑,只需连接网络,进入网上课堂就可以和心仪的名师直接对话,更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一起交流沟通。网络的发展带给我们不小的震撼,因此,我们常说现在的地球像个“地球村”。
        我们随机的走入农村小学课堂会发现受新课改的影响,我们的教学手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算机网络也逐渐的走进教育,教育不仅仅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多媒体技术已经深入渗透到小学课堂。《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而使得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以其独特的魅力走进课堂。又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资力度,使得农村小学已经全面普及多媒体教室﹑网络机房﹑微格教室,从而使教师更能方便快捷的获得网络资源。同时多媒体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有着极大的优势:图文并茂,声色俱佳。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优化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再现了知识的发现过程﹑易化了空间的转化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农村中小学已成为一种普片现象。
        二、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策略
        (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多媒体应用能力
        教师首先应该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支撑,瑞士学者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境”﹑“ 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属性。教师把这种先进的理论运用于多媒体中,发展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致力于将自己发展成为新型教育者,避免以往的追求标新立异,只顾形式,不顾内涵的现象发生。教师要清楚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教师要认真的钻研教育学﹑教育思想来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利用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风格,展现自己的教学魅力;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来感染学生。同时要熟用﹑合理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渲染气氛,向学生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很难想像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的教师只靠一味的运用多媒体而上出优质课。
        (二)明确多媒体的正确定位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明确其正确定位,它固然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新的知识,使抽象事物形象化,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堂节奏变快了,侵占了学生接受理解的时间。过分的追求和使用多媒体,也会导致自己课堂过于单一,有一定的追风嫌疑。在进行教学时,应该要有自己的观点,不能因为一种技术的兴起而趋之若鹜。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明白多媒体的工具性,避免抢占学生思考﹑活动的时间。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师生合拍,内容适量,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善于留出时间,使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还需要不断听取反馈信息,更新课件。
        (三)提高自身素质,合理制作课件
        1.精简课件,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容易陷入被多媒体牵着走的困境,因此,教师要学会给课件“减肥”, 非用才用。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都有一段时间,人的大脑也不能像计算机一样储存无限的信息,这就要求老师上课时要掌握一个度,特别是对于重难点的处理。因此,教师一节课讲清一﹑二个重难点就可以了。对于一些“画蛇添足”或者效果不明显的课件要舍得删除,多媒体的使用不在多而在于精,它不是老师“背教案”的帮助者,也不是教材的简单搬家,它是抽象思维形象化﹑必要信息具体化的一个帮助与补充。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都有一段时间,人的大脑也不能像计算机一样储存无限的信息,老师上课时要掌握一个度,一节课讲清一﹑二个重难点就可以了。并且还应当认识到,应用多媒体教学并不代表整节课都要使用多媒体,它可以与其它的教学手段穿插应用。
        2.课件制作主次分明,重实用
        教师在吃透教材﹑精简课件的基础上,还要做到课件的画面主次分明,重实用。如导入—新授—练习—总结,这些所花的时间要合理的分布好,内容编排跳跃式不能太大,注重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在注意数学教学的严谨性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制作。低年级的学生画面制作文字少一些,画面色彩可以丰富一些,从中年级到高年级,画面应该要逐渐朴实,没必要每一张课件的背景都设置的很花俏,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可以一节课采用一组课件。对于那些不同的出现形式如:百叶窗﹑伸缩﹑飞入……没有必要出现时,尽量不出现;而音频效果如: “风铃”﹑“掌声”﹑“ 爆炸”……可以由教师的激励性语言﹑赞赏的眼神﹑温柔地抚摸来代替,这样的效果往往会更好。
        (四)加强指导,交流互动
        曾经有人认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与科学的整合过程中可以代替人的情感。但是在我看来只有人机结合,交流互动才可能上出好的数学课。数学是要在大家的思维碰撞下才可能擦出火花,这里的交流一方面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一堂课的成功就在于教师与学生在对于一个问题的不断质疑﹑讨论中不断的修整,完善起来的。另一方面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小组交流讨论,这样让学生对于自己的知识进行完善和整合。最后是人与多媒体的交流。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过程中,为了使课堂更具有弹性,可以增加一些超链接,充分运用交互图标,考虑课堂生成性,使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调节。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观察学生,在使用现代化的硬件设备时,尽可能做到以情感人,提醒学生注意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不仅仅是对教师课件的欣赏。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同学一道,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促进教学高效有序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剑平,黄立新,楼广赤等.现代教育技术(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84-121.
        [2]郑黎.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2-3.
        [3]刘新海.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技巧[M].河北:华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124-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