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的控制措施分析 卢志有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董鹏飞 卢志有
[导读] 摘要:伴随我国经济与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汽车行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河北瑞腾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河北石家庄  051430
        摘要:伴随我国经济与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汽车行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汽车生产过程中,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对汽车企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虽然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制造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并获取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是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就需要专业人员加强对零部件制造质量的重视,以提高汽车零部件的制造质量。鉴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影响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的因素,然后对具体的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控制措施
        1汽车零部件制造现状与控制理论
        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质量问题,这种问题表现在规模化不足,很多小型的制造企业对制造质量控制不重视。随着制造业信息化技术不断深入,所有的加工数据在计算机中实现通讯与修改,而许多零部件制造商对制造数据和信息化的资源掌握程度不够。另外,汽车零部件的参数化模型设计能力不足,零部件的优化与更新周期较长,不能满足汽车生产需要,加上汽车制造效率较低,导致汽车零部件生产缓慢。而大量的汽车产品需求促使生产商快速加工生产,零部件质量不能保证。汽车零部件质量控制理论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也不断完善。初期,零部件质量控制具体表现是质量的检查与验收阶段,随着大数据与统计技术的发展,质量控制体现在统计质量与全面质量管理。汽车零部件质量控制是遵照质量控制理论,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集成化程度提高,零部件控制主要集中在制造前的控制与预防,并且贯穿整个加工过程。另外,汽车零部件质量控制还要求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规格型号的汽车零部件,制造过程应有具体的要求,针对产品进行策划、设计、工艺规划、制造、检查与反馈、优化与定型。零部件的整个生产周期要实时的检测与评定,促进零部件质量优化。
        2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的控制措施研究
        2.1革新设计理念
        汽车零部件的设计工作是质量控制的源头,因为零部件制造所使用的材料、生产工艺及标准、检验标准等都是在设计环节制定的。为了提升设计质量,汽车零部件设计人员要具有超前的设计思维,及时了解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能根据汽车的用途和性能要求,设计出性价比较高的零部件,在材料的选择、生产工艺的制定以及技术检验中,都要严格控制。比如在选取连杆材料时,要保证材料具有较好的韧性、抗拉强度和足够的淬透性。在加工连杆时,要从内在质量和外观两个方面进行考虑,要严格控制温度,温度过高容易造成连杆充不满而影响机械性能;温度过低,不利于裂解连杆的涨开,且会加剧对模具的磨损。根据连杆的材料和使用需求,合理设计工艺参数,为生产工艺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现阶段,汽车材料逐渐向轻量化方向发展,在设计环节就需要选择适宜的轻量化材料和制造工艺,为推动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2规范相关操作技术
        在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控制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要想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的,就要采取措施不断规范自己的操作流程,同时还要具有强有力的执行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去分析制造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提高汽车零部件制造的质量。例如,在IATF16949:2016正式发布的时候,用它替代现行的ISO/TS16949:2009,技术人员在对进行设计的时候,不仅对顾客导向作用进行了考虑,还对顾客的特殊要求等进行了整合,主要就是在顾客的角度出发,加强对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的控制,采取措施不断完善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同时,技术人员还对汽车产业链的资源等进行了合理化的配置。所以,汽车和零部件制造企业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都纷纷向IATF16949:2016技术规范靠拢。此外,汽车和零部件制造企业要想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还要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之后,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技术进行完善,降低制造成本,促进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在社会中的快速发展。


        2.3加强对原材料质量的控制
        如今,在我国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背景下,我国的汽车行业为了提高自己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竞争力,对原材料和生产管理的模式进行了分析。首先就是在原材料方面,技术人需要按照相关的汽车零部件制造标准,合理的选择原材料。其次,就是要加强生产工艺管理,主要就是结合实际的制造情况设计管理战略和模式,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对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的控制,还可以施行全面质量管理。此外,汽车制造企业还可以通过科学的奖惩机制,不断鼓励和引导技术人员提高自己的质量管理意识,完善质量管理的体系,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汽车行业在社会中的稳定发展。
        2.4加强对零部件质量的控制
        要想保障一辆汽车的稳定运行,加强其装配的质量,技术人员首先就需要对设计过程中所涉及到零部件的质量问题进行研究。同时由于汽车的结构相对复杂,所以随技术人员在对零件制造和装配过程进行设计的时候,会遇到多种多样的质量问题。因此,要想提高整体质量,技术的人员首先就要在零部件的质量开始,对零部件的结构进行分析,采取措施不断完善制造工艺的程序,严格控制工艺过程中的参数,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零件检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整合。此外,技术人员阿还可以利用直方图等改进汽车和零部件的质量。因为直方图能够准确发现零件的缺陷,能够让技术人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汽车零部件制造的质量。与此同时,排列图还可以有效反应出汽车零部件制造的规律,能够让技术人员严格控制影响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的因素,从而为汽车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3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控制的未来趋势据
        3.1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深化
        对于汽车而言,其本身所具备的自动化程度本来就比较高,尤其是在近几年以来,工业机器人的存在愈发普遍,这就使得汽车零部件的制造愈发的趋近于自动化和信息化,所以在制造过程中所需要的质量控制人员会逐渐减少,而零部件制造的自动化质量控制水平与能力将会得到显著提升。就现阶段的发展趋势来说,未来汽车在零部件制造及其质量控制方面的自动化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3.2评价体系的大众化发展
        随着信息化发展的愈发迅速,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在质量评价方面的发展也愈发的趋近于信息化和网络化。比如,针对汽车零部件制造的质量控制所产生的大众化评价体系等。由于汽车制造企业正在不断增加,大众所面临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将会愈发繁杂,所以客户很难选择到能够满足自己实际需求的相关产品。这时,此类评价体系的存在就可以发挥其实质性作用,使客户能够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市场中查询到每辆汽车结构中的零部件是否符合购买要求,从而帮助客户挑选到满足自己实际要求的汽车产品。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汽车制造企业的愈发增多,汽车制造领域在现阶段市场竞争中所存在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汽车零部件制造作为汽车制造领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控制的有效性不仅能够促进汽车整体质量的有效提升,更是对此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对汽车零部件制造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有效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闫德伟.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控制[J].内燃机与配件,2018,15:111-112.
        [2]杨刚.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控制与优化[J].时代农机,2017,4402:37-38.
        [3]牛小磊,安国翠.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的质量控制与优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3:2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