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勘察分院 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工业和服务业所占经济比例不断提升,然而农业发展一直处于比例下降状态。我国国土面积辽阔,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大国,生产的粮食需要养活众多人口。因此,农业发展同样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水利工程建设作为促进农业发展,提升粮食产量,防止洪涝灾害的重要方式,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为了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建设,科学的地质勘察工作必不可少。
关键词: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岩土治理;现状;对策
1地质勘察中岩土存在的问题分析
岩土问题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石。由于水利工程大多处于偏远地区,其建设时规模大,质量要求较高,技术应用复杂,对周边自然环境和地质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岩土作为承载水利工程项目的地基,其详细数据和情况,将对工程建设带来较大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需要根据岩土的物理力学构成进行合理的设计。一些比较松软的土层或者破碎的岩土都会影响工程地基的稳固性,这对于工程建设来讲十分不利。在施工中即使没有出现安全问题,但是在后期的使用中,却很可能出现滑坡和坍塌等现象。因此,在地质勘察工作中,需要严格重视岩土的性质,对他们的分布情况、厚度变化进行勘察,获得精准的力学指标。
地质勘察中的岩土情况是重要内容,只有将岩土的特性和结构弄清楚,才能够在水利工程设计中扬长避短,降低成本,对岩土的整治也将更加有效。由于不同岩土组成的性质不一样,以破碎岩土为例,一般由土层成分和侵蚀情况来判定和划分岩土的等级,保障施工的安全域顺利。在必要的情况下,地质勘查中还需要对岩心见你个素描,了解工程周围的岩土分布情况,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和后期功能的完善。
2岩土在水利地质勘察中的影响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时,岩土对岩土层下的水位勘察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近几年我国用水量不断扩大,地下水很有可能随着季节和人们的需求进行变化。这些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积极调配水资源,使水资源能够被高效利用。由于一些认为因素,使得地下水位下降,这就导致岩土稳定性受到影响,进而对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带来威胁。除了地下水位下降问题,还有潜水位上升问题。不少农业地区降水频繁,大量的降水进入到水利工程中,岩土的土壤变得泥泞和盐渍化,很容易对工程项目带来较大破坏。地质勘察过程中,应当对地下水位情况做好详细的记录,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对地质水文的详细勘察十分重要,得出详细的数据报告,能够及时优化施工设计,避免出现各种施工问题,否则会给施工进度带来严重困扰,最终肯能会造成巨大损失。
目前水利工程的地质勘察过程中,没有要求从设计和施工这两个方面进行地下水情况的影响和评价。即使是这样,在实际情况中,也要重视地下水文给建筑物建设带来的影响,在开始建设之前就需要分析地下水、岩土层和工程建筑之间的联系,通过合作制定相关方案,提升水利工程的质量安全和后期的实际效用。
3地质勘察与岩土治理的问题及对策
3.1勘察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
进行地质勘察工作的目的就是确定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避免因地质问题而出现的质量问题。水文地质的勘察在勘察工作中占重要的地位,但却很容易被忽视。忽视水文地质的勘察会很容易造成水利工程质量问题。地下水对水利工程的影响在上文已经说明,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主要就是测试施工现场的水质以及地下水的水位情况,对采集到的水文信息加以分析,列出施工现场地下水可能会对岩土工程、水利工程以及周围建筑造成的影响,在水利工程施工时尽量避免这些问题,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
3.2勘察施工现场岩土的水理性
岩土的水理性是指岩土与水结合产生的作用关系,是施工现场地质勘探的一项重要工作。
地下水有多种存在形式,例如岩溶水、孔隙水等等,地下水的存在形式不一样,其对岩土工程的影响也就不一样。在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时,勘察人员也需要采集水样进行检测,对地下水的存在形式,水体的各种性质例如软化性、崩解性等进行全面的了解。不仅要勘察地下水,对施工所需要的岩土是不是耐水耐风化等也要进行检测,为水利工程的施工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3.3关于如何测试岩土
岩土的测试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一般粘土的室内测试,一种是针对沉积土的原位测试。测试内容主要是岩土的密实度、强度以及压缩程度等等。测试方法有很多,例如研究圆锥动力、研究标准贯入、研究十字板剪切等等,选择哪一种方法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以及对施工现场进行地质勘察的实验结果,比如标准贯入法就比较适合在沙土或者沙份较多的地方使用。每一种方法都有优势和劣势,比如圆锥动力法的优点就是实验需要的土壤量较少,但实验的准确程度较差,选择何种方法还是要看施工方自己的选择。
3.4水利工程基础的勘察与岩土治理
地基是工程稳定的基础与核心,水利工程同样如此。稳定可靠的地基才能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施工并稳定投入使用,保证项目的质量。
在地质勘察这一环节中,应对工程区域及附近区域的地质做认真详尽的勘察校验工作,将各类地质与区域做好备案记录,为施工建设提供先期条件。
在水文方面,做好地下水勘察与工期内各项水文条件判断,制订相应的决策方案。同时,做好岩土勘察,岩土松散性过高或力学条件不满足水利工程施工标准,则不适宜作为水利工程选址。可根据岩土试验、原位试验等分析岩土的松散性以及力学性质,严格判断是否属于松散土质。若预选址区域土质属于松散土质,则与地质水文条件一同进行选址判断。如此位置是多个备选地址的较优选择,则可对本区域岩土承载力进行提升,可采用换土法和打桩法,提升岩土的荷载能力和抗剪能力,使岩土松散度符合水利工程安全要求。
3.5充分了解岩土的水属性,治理地下水危害
避免岩土状态对于工程产生影响的方面之一,就是充分了解岩土的水属性,并对地下水对于岩土的危害进行预防与治理。
应对岩土的水理性质作出严密分析,水理性质主要包括岩土和地下水之间的作用机制和各项变化。因为岩土与地下水之间的关系和岩土在地下水中的多样性导致水属性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岩土的各项指标,所以应在勘查中充分了解岩土的物理水理性质,同时对硬度与耐风化强度作出检验判断。
地下水方面,应注意成分和水位分析,制订有效的预防治理措施。结合工程当地的水文气象条件与水务单位的长期水位变化统计,进行水位规律预测。如出现地下水水位过高、过低等情况,应及时根据预案进行处理。如出现地下水呈强碱性或带有腐蚀性,也应合理选用水泥材料、合理控制污染排放以及进行桩施工防污染等措施,在此方面避免对水利工程施工造成严重影响。
结论
水利工程质量影响的不仅是人们的生活,还有国家经济实力的发展。想要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首先就要做好施工现场的地质勘察工作。地质勘察工作主要是要做好地下水水位以及施工现场岩土性质、地质构成的勘察,做好地质勘察工作可以极大地避免因地质问题而造成的工程事故,为水利工程的安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明才.地质勘察对水利工程的作用分析[J].内蒙古水利,2019(09):60-61.
[2]张明.水利工程中的岩土地质勘察探索[J].江西建材,2019(07):126+128.
[3]杨素平.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与岩土治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42(08):100-102.
[4]姚会,陈真.浅谈水利工程中地质勘察与岩土治理问题[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13(04):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