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线达涅利机型应用实践分析与改进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罗卿
[导读] 摘要:针对棒线厂生产线采用的达涅利短应力轧机机型,在生产应用实践中出现传动端轴承易烧损、调整端推力轴承易烧损、立式轧机进口换导卫时间长、精轧机换孔可调导卫梁移动困难等问题。
        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防城港  538000
        摘要:针对棒线厂生产线采用的达涅利短应力轧机机型,在生产应用实践中出现传动端轴承易烧损、调整端推力轴承易烧损、立式轧机进口换导卫时间长、精轧机换孔可调导卫梁移动困难等问题。通过应用实践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减少轧机故障。
        关键词:短应力轧机、烧损、改进
        一、前言:
        1#2#棒材(普棒):∅650×6+∅450×6+∅350×6,3#4#棒材(高棒):∅650×6+∅450×6+∅350×6+∅230×6×2,1#2#高线:∅650×6+∅450×6+∅450×2+∅285×2+∅230×2+∅230×2×4,3#高线:∅650×6+∅450×6+∅450×2+∅285×2+∅230×2+∅230×2×4+∅150×2,其中∅650、∅450、∅350为达涅利短应力机型,∅285、∅230、∅150为辊环轧机。
        二、应用实践分析:
        (一)、稳定性和弹跳控制较好。
        目前投产的四条生产线通过现场应用反馈,达涅利机型轧机采用碟簧组控制轧机弹跳,轧机机构设计合理,装配精度控制较好,轧机稳定性较高,350、450机型可以控制在20丝以内。650轧机弹跳可以控制在30丝以内,350、450轧机轴窜可以控制在15丝以内。
        (二)、350轧机传动端主轴承易烧损。
        1、350轧机传动侧迷宫端盖组件采取分体式结构设计,现场使用出现迷宫端盖与接手摩擦发热,导致主轴承烧损的现象。
        2、迷宫端盖组件公差设计不合理,各备件加工精度存在偏差,压环的固定方式设计不可合理,采用6颗M4的螺栓固定,很容易造成松脱,导致烧轴承故障。
        (三)、调整端上辊系推力轴承易烧损
        通过目前生产的四条生产在生产应用的情况反馈,7月份在普棒两条生产线调整端上辊系推力轴承烧损出现5次。现场拆卸检查上辊系,发现主要是缺乏油气润滑,通过现场分析,发现调整端蜗轮外侧压环只开有一个油气孔,进入推力轴承的油气偏少是导致推力轴承烧损的主要原因。
        (四)、立式轧机进口换孔换导卫时间长
        450立式轧机进口导卫更换时,由于吊装空间有限,导卫无支撑。换导卫时要用吊具先穿过导卫,用行车先将导卫固定,然后再松开导卫压板,这样操作难度大,消耗时间长。


        (五)、350轧机使用过程中可调导卫梁移动困难
        350轧机换孔、换导卫频繁,现场使用发现,350轧机可调导卫梁滑座移动困难,造成换孔换导卫时间长,降低了轧机的有效作业率。
        三、改进方案及措施:
        (一)、针对350轧机传动端主轴承易烧损的情况,主要对轧机进行了以下改进:
        1、改进传动端轴承内套规定方式。350达涅利机型传动端轴承内套主要靠动迷宫(一)和接手接触顶住轧辊内套,但实际应用发现故障频率很高。针对此问题,首先改进轴承内套的定位方式,采用卡簧直接固定轴承内套,其次优化动迷宫(一)的尺寸,让接手不与动迷宫(一)接触,而导致摩擦发热而引起烧轴承。
        2、改进压环的固定方式。压环的固定方式设计不可合理,采用6颗M4的螺栓固定,不能达到现场使用要求。通过现场分析,决定在传动端外侧端盖上加焊4个螺母,用内六角螺丝从四个方向顶住压环,通过改进压环的固定方式,压环松脱的故障明显降低。
        (二)、优化轧机上辊系调整端油气润滑,增加油气孔
        轧机油气如同人体的血液,轧机油气管路如同人体的血管。供给不足会很快导致轴承烧损故障,油气管路的布设,调节端蜗轮外压环的油气孔数量、大小、位置是否设计合理,直接关系到上辊系推力轴承的油气供给。通过现场应用分析,原有设计油气孔设置偏少。现场分析研究决定,增加调节端蜗轮外压环数量,在原有1个孔的基础上增加3个,开8mm的孔,油气孔位置分别布置在推力轴承两侧滚动体轨迹位置。改进后的轧机上辊系推力轴承油气润滑充足,没有出现应油气不足而引起的轴承烧损。
        (三)立式轧机进口横梁增加导卫托板。
        423轧机棒材9-12架和高线7-14架采用可调导卫梁机型,棒材10、12架和高线8、10、12架为立式布置,通过生产应用,发现立式轧机进口更换困难,主要是由于用行车吊装导卫与立式轧机上方减速箱基础有干涉,不方便吊装,吊装时间长。现场研究分析,在立式轧机进口横梁上增加托板机构,需要跟换进口导卫时,先将托板调整到导卫总成下方,再松开导卫夹板,用托板将导卫总成旋转出来,再用行车吊运,用相反的步骤吊装导卫,提高导卫跟换的效率,减少更换导卫所需时间。
        (四)320轧机可调导卫梁优化改进
        320轧机通过现场应用反馈,可调节导卫梁换孔换导卫移动困难,通过现场研究分析,主要进行以下优化改进:
        1、在可调导卫梁滑座两侧增加挡渣板,减少滑座底部进渣。
        2、在可调节导卫梁压板上方加1mm垫片,增加前后燕尾的间隙。
        优化改进后的,生产过程中保证正常的清洁、润滑,滑座可以正常移动,可以保证正常换孔换导卫。
        四、结语:
        棒线达涅利机型通过4条生产线应用,轧机本体的优缺点逐步显现出来,针对影响生产设计不合理的地方,通过现场研究、分析、改进,逐步消除设计缺陷,为生产线轧机稳定顺行创造条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