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工作助力企业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吴玉杰
[导读] 摘要:随着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得到有效控制,社会各界即将面临全面复苏阶段,那么在整个疫情防控工作过程中,如何充分把握思想领域中的宣传教育与舆论引导工作。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哈尔滨房产建筑段  150001
        摘要:随着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得到有效控制,社会各界即将面临全面复苏阶段,那么在整个疫情防控工作过程中,如何充分把握思想领域中的宣传教育与舆论引导工作。这是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长期性与阶段性的充分认识与把握,要求当前实践工作者必须牢记初心使命,勇担责任重担,牢牢掌握舆论宣传的主阵地,全力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从而不断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坚决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疫”,确保整个经济的繁荣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健康,使之推动全球疫情治理进程,展现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必胜决心。
        关键词:疫情防控;宣传教育;舆论引导;启示意义
        引言
        从思想意识来看,对于疫情防控工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有效把握:一是疫情防控的宣传教育工作,二是疫情防控的舆论引导工作。这是从思想观念上坚定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消弭困惑,摆脱对社会压力和流言的桎楛,有助于从根本上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提高国家治理的执政基石,发挥价值认同和时代引领等作用,使之全面促进整个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进程。
        1牢记使命任务,展现担当作为
        履行使命任务的时代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宣传思想战线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
        2占领疫情防控理论宣传主阵地,增强全面抗“疫”信心和勇气
        强化宣传力度是做好全面防控工作思想意识上的主要“强心剂”。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合力共建了联防联控的统一战线,这为整个疫情防控的宣传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方面,通过联防联控、上下统一,有助于全面做好疫情防护知识的普及推广,形成集中宣传的良好成效,从而促使人民群众坚定信心、消除恐慌,降低心理所承受的负面压力和影响。在这场抗“疫”攻坚战中,党和国家不断强化人民群众在关于公共卫生政策、病毒药理知识以及疫情防控措施等内容上的认知,及时跟进对传染病防治法的深化普及,发出疫情防控的最强音,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理性认知程度,引导社会全体成员依法行动,不盲目跟风与过度恐慌,最大限度地减低了人民群众的焦躁、恐慌、畏惧等心理负担,从而引导人民群众致力于做自觉守法、依律行事的践行者;另一方面,在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工作过程中,党和国家不仅要通过理论知识进行宣传教育,还要不断地注入了对抗“疫”一线过程中鲜活典型的实例(报道),通过利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对整个疫情相关信息进行详实发布,以及广泛通过微博、互联网、抖音等新媒体对“英雄题材”等进行宣传引导,使其成为整个宣传教育工作中的中坚力量。
        3歼灭谣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谣言多发是本次疫情信息传播的一大特点。一是伪科学盛行,疫情初期网上频繁曝出所谓治疗和预防“偏方”;二是假新闻泛滥,如1月26日流传的“请教师、学生及其家属今晚观看白岩松连线钟南山新闻节目”“李兰娟院士推荐其儿子公司生产药物”“李文亮家属募捐”等;三是阴谋论流行,如相继抛出“武汉病毒研究所病毒泄漏”“疫情本是生物战”等话题。

地震之后,往往也是谣言先飞,甚至漫天飞,有预报后面有强震的,有预测XX地方有地震的,还有所谓李四光四大地震预言等等,不但增加了地震处置难度,还容易引发社会恐慌。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地震谣言之所以在震后频现,原因大致有二:一是主观恶意,个别人利用民众恐震和避险心理,借发布不实信息吸引眼球、发泄不满或赚取流量牟取不义之财;二是受到个体认知限制,由于对地震认识不全面、研究不到位,猜测多于科学认识和判断,使得一些人甚至包括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人成为不实信息的制造者与传播者。
        4应急科普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加强对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提高文明素质,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要加强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加大对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教育,组织基层开展疫情防控普法宣传,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依法行动、依法行事、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本次疫情中,社会公众科普需求集中在病毒知识、传播渠道、防控知识等方面,并对传染病防控体系、法律政策等了解明显欠缺。但是,由于缺乏健全的应急科普机制,出现应急科普主体混乱、科普信息变异严重、权威传播渠道缺乏、受众需求与科普供给错位,从而影响科普传播效果。
        5坚定舆论引导的“新航线”
        做好疫情防控的舆论引导工作,旨在坚定正确的“旗帜”导向,提高政治站位,对正确的信息加以引导,对错误的舆论坚决抵制,充分做到用科学依据说话,从而维护真理的权威性。面对疫情防控工作,尤其是对舆情的正确引导也是党和国家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舆论引导工作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定党的领导,坚信国家力量,凝聚人民共识,在国家、社会、人民之间形成合力,勠力同心、众志成城,致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同时,在疫情舆论引导把控方面,要始终坚定正确的舆情导向,突出主题,坚持正面的宣传,充分发挥平台内容的聚合优势,积极传播正能量,消除厌战、侥幸、松劲等不良心态,强化人民群众的心理防范意识,勇于担当重担。
        6抓牢舆论引导的“主攻点”
        正确把握舆论引导能够有助于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消除错误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抓牢舆情引导的“主攻点”。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必须抓住舆情引导的关键,提高科学防范意识,真正做到科学认知、健康防护。一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引导人民群众科学认知疫情,对传播方式、危害程度以及治疗进展有了科学的认识,帮助人民群众科普疫情的防控知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二是,科学引导人民群众尊崇科学,营造健康的生活方式,缓解各种焦虑情绪,坚定打赢疫情防控的信心,从而构建良好的科学防治氛围。
        结语
        这场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不仅是关于中国的疫情治理工作,而且也是全球性的疫情治理,这就需要中国发挥勇于担当的大国风范,承担起重任,积极推动全球疫情治理进程。一方面,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造成很多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措手不及。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始终秉承着开放与共享的姿态,对疫情防控工作等信息、内容、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促使我国积极展开与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从宣传角度上,我们更应发挥我们的大国优势,针对病毒作出科学研判与信息披露,共享现有知识、技术以及防控工作等情况,从而很好地宣传与推介这些方面的内容,形成全球合作共享机制,让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青山一道风雨同担”,树立决战抗“疫”的必胜信念;
        参考文献:
        [1]邢鹏飞,李鑫鑫.重大疫情防控中网络舆情形成机制及引导策略研究—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舆情文本的质性分析[J].情报杂志,2020,(04).
        [2]景兴才.强化党媒对疫情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J].发展,202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