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研究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李林鑫
[导读] 摘要: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地基处理作业方法和技术的合理应用,不仅关系着地基处理作业效果,更关系着建筑工程总体的建设质量。
        身份证号码:13220119900407XXXX
        摘要: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地基处理作业方法和技术的合理应用,不仅关系着地基处理作业效果,更关系着建筑工程总体的建设质量。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着建筑项目工程建设中地基的处理方法和技术操作开展深入的研究,便于今后在建筑项目工程建设当中高效化落实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操作。
        关键词:地基;建筑工程;技术;处理方法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是一项难度技术要求高的工作,前期的系列勘察设计,以及施工中技术的运用都必须有优良的施工技术来保证工程的优良品质,才能有效提升房屋建设的整体水平,促进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一、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特点
        首先,地基与基础工程是地下作业,与地面工程有很大不同。地上工程的不足在施工过程中会渐渐显露,初现端倪,建筑师、工程师、施工人员也能迅速察觉,通过先进技术慢慢矫正这些瑕疵,最终达标。然而,地基深处地下,十分黑暗,在打地基时,如果出现隐患也难以及时发现及时补救。此外,我国城市需要建筑的摩天大楼也越来越多,对地基的基础荷载力得要求也更高,地基一旦出现问题,就代表整栋建筑都充满危险。总之,施工项目对地基的要求是十分严苛,夯实地基的难度系数不言而喻。
        此外,我国疆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不乏高山盆地、沙漠沼泽、严寒酷暑地带。建筑师、工程师在进行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之前首先要考虑地形、地貌与气候条件,一些地势险峻或者土质疏松的地区,地基建设的难度非常大。同时,我国自然灾害较大,有其边疆地区容易发生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如果地基建设不能牢牢打实,不能顺应当地环境,那么建造的建筑危险系数高,容易变成危楼甚至发生坍塌事故,影响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最后,建筑施工就像搭积木,基础层层打实,才能使得上层的积木顺利搭成,建筑施工项目的后一项施工在前一项施工的基础上进行,如果前一项施工质量差,后面的工作将难以顺利进行下去。因此,施工人员、建筑师必须提升基础施工技术的技术含量,引进、购入先进基础设施设备,使得施工质量问题降到最低。
        二、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注意事项
        (一)地基基础的选择
        地基基础的选择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表面土层厚度不佳,地质较为薄弱,却需要建设高楼大厦,笔者建议选取筏形的地基基础施工,筏形基础对较大地基接触面的地理优势更大,能够弥补天然地质薄弱的不足,增强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然而,这种方式的花费相较于其他建筑方式,花费往往更高。如果建设地的土质高、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没有盐碱地的存在,笔者建议此时选择钢筋混泥土的人工挖孔灌桩技术,这也是大多数自然环境较好,无极端恶劣天气的地区广泛采用的,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造价低,同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如果当地基土为软土,例如淤泥、沼泽地,这时可采用换土法,将局部或表层的软土进行清除处理,换上粗砂、灰土、砂石料等好土,这中人造地基的方式操作简单,花费低廉,是人工地基的常用加工方法。总之,施工措施和手段的选择,必须对工程地质和当地环境条件、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确定最科学合理的方案。
        (二)基础混凝土浇筑时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基础工程混凝土浇筑时,地下室外部要做好防水、防潮工作。

笔者建议在施工过程中用止水钢板代替橡胶止水带,止水钢板是工程师近几年研制出得良好防水、防潮材料,效果明显好于止水带,同时,钢板的承压力远高于橡胶,如果建造高楼大厦,地基中使用止水钢板是十分正确的选择,能够切实为地下室带来优势,同时,橡胶止水带不够结实,难以承受摩天大楼的重压,容易变形,甚至开缝、断裂。除此之外,还应注意的是混凝土浇筑时周围墙壁不能全部填充,这样会给后期施工带来更多难度。我国建筑行业在进行地基建设时,往往采用后浇带技术,这一技术间歇时间长,再次施工时,原有的橡胶止水带很可能出现断裂现象或者已经老旧,难以投入使用,影响施工的进程和效率,也为地面施工带来挑战。
        (三)注意均衡地下排水,谨防塌陷
        根据调查,我国最近五年的地基的沉降现象频频发生,造成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地下水被大量使用以及建筑施工水平不佳,地基不稳固夯实,就带来了地基沉降的后果,极大地威胁了居民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为了避免这种危机出现,笔者建议建筑工程施工时,考虑使用复合地基方法来避免出现高楼大厦主体和裙房之间差异沉降问题。此外,如果地基的开挖深度在地下水位之下,在地基建设之前,要实现地下水的全部降排,同时,还要实现地下水降排的均衡,如果水位不均,平衡关系不协调,那么地下水将会不断沉降,最终枯竭。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必须要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只会带来更大的隐患。所以,施工时应该对地下水位实时监测,以防地下水枯竭。最后,进行地基建设时也要观测地面沉降情况,如果出现大幅度沉降,施工方要立即停工,迅速处理。
        (四)加强建筑基础施工技术中的控制管理
        建筑施工单位需要做好施工质量检测工作,定时、定期进行质量监督管理,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也能督促施工人员认真工作,从根本上减少地基不扎实的问题,监管人员一旦发现不达标、不合要求的地方,应立即要求施工方进行停工整改,防止这些问题愈演愈烈。根据统计,现代地基建设时常常使用人工地基加工方法,例如压实法、换土法、打桩法和灰土挤压桩法等方式,这些方式都有各自适用的环境,也各有利弊,在建筑施工时应该根据建筑工程的整体情况与周围环境做出缜密分析与科学选择,并且最地基建设的各个环节做好质量把关和现场指导,敦促地基建设严格依照基础施工技术的管理规范进行。
        (五)地基基础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
        地基基础混凝土浇筑具有浇筑量大、浇筑速度快、浇筑时间长的特点。应遵循以下注意事项:应分层来进行混凝土浇筑,以确保每层高度都能控制一定范围之间,每层间隔的时间 1.5 ~ 2h,混凝土的施工尽量要安排在白天并进行不间断的输送;采用机械振捣为主,人工扦插为辅的混凝土振捣方式,插入振动器应在振动棒有半径 1.25 倍范围内,采用快插慢拔方式,对于钢筋太密的梁柱节点处采用钢扦来插,梁柱侧模则用橡皮锤敲和人工振捣方式,确保混凝土密实且不漏振。在泵送施工过程应加强压送水湿润管和泵体环节,严格配合施工顺序和施工缝留设要求来进行布管和拆管,同时采用泵管与溜槽相配合方式来避免挠动深梁锚固筋来控制泵送冲击力,另外还要加强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等。
        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建筑事业大发展时期,全国各个城市不同程度的大兴土木,在新时代的要求下,做好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施工措施已成为建筑事业发展的必然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在施工过程中以技术和制度为保障,做到按设计、按规范、按制度严格施工,确保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形成我国建筑和经济大发展的良好态势。
        参考文献:
        [1]孙建华.试析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J].价值工程,2018,37(21):275-277.
        [2]王红念.高层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34):9-10.
        [3]唐志雄.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J].中国建设信息,2014(11):6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