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长春 130062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持续性发展,我国的交通事业也在快速发展,在我国动车组的建设过程中,铁路部门也非常重视动车组的质量建设与管控,并致力于借助科学技术与管理技术实现对动车组质量的持续性提升,同时强化对动车组的检修与验收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动车组的行车安全。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动车组服务效益,本文简要分析了动车组质量管控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动车组;特色质量;管理方法
引言
我国动车组制造企业不仅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动车组制造技术,还充分吸收了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除了采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外,还采用ISO/TS 22163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质量管理,其中结合ISO/TS 22163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了质量门与质量里程碑的管理措施、供应链管理、变更管理等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动车组管理方法
一、质量门与质量里程碑管理措施
在动车组的质量管理中,根据动车组全生命周期中标志项目重大阶段完成的事件点;确定部件或工序的资源配置是否具备生产合格产品的条件的过程,称之为质量门。确定的产品或工序完工后,按要求由接收单位对交付产品或工序及其软件等进行检查并放行的过程称之为质量里程碑。在设立质量门时考虑项目进度、质量、成本等要素的动态管控。项目里程碑一般可包括:立项决策PM010、投标决策PM020、标书批准PM040、是否中标PM060、项目执行开始PM080、项目管理计划发布PM100、概念设计完成PM170、车体工艺完成PM200、组装工艺完成PM300、首列(辆)交付用户完成PM400、批量交付用户完成PM500、项目关闭PM600、质保期结束PM700。质量门根据其质量里程碑的内容制定,将PM040、PM100、PM170、PM200、PM300、PM400定义为项目质量门。在质量门与质量里程碑管理过程中使用专门的评估清单,评估的结果要清楚的表明项目所处的状态、存在哪些问题、制订了哪些措施等。通过评测的评审,评审会议的结论有三种:绿灯,表示项目里程碑或质量门顺利通过;黄灯,表示项目里程碑或质量门有条件通过,但存在一定数量的问题,必须制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红灯,表示项目里程碑或质量门不能通过或项目终止,存在致命问题,必须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通过。
二、项目质量管理的方案简述
在项目启动阶段,项目经理应当组织项目各专业团队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策划,制定所有项目节点的项目风险管控方案,项目风险管控方案应当充分体现项目全过程分析和策划内容。项目质量团队在正式进行项目设计、制造之前,必须制定相关设计评审计划、采购和制造过程质量管控计划,然后由项目各团队专业人员进行总体的评审,评审通过后方可组织实施。
三、项目质量策划
根据合同要求和公司流程制度,质量策划应当充分满足工程的需求。质量策划应当涉及到多个方面,例如:管控范围、文件输入和引用、质量目标、管理职责、组织结构、文件控制、资源需求、用户沟通、设计和开发、采购、培训、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最终输出《项目质量计划》和《项目质量总体管控方案》。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需求,可以将相同需求合并处理。对于项目的质量策划过程中应当充分明确质量门、质量里程碑、质量控制点等监管部分的设置和管控措施。
四、基于动车组质量管控相关措施
(一)规范质量管理制度
(1)动车段、动车所要坚持动车组故障日统计、周分析、月总结制度。
对动车组运用维修中发生的典型故障和倾向性问题实行专题分析制度,提高分析质量,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故障隐患,避免同类故障重复发生;(2)认真开展动车组运用质量鉴定工作,通过质量鉴定对动车组本月存在的关键性、倾向性、共性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查找问题根源,强化整改措施,保证动车组运用维修质量;(3)定期开展动车组二级(专项)修质量对规工作,通过对动车组检修计划、计划兑现、作业指导书、作业过程、检修质量、检修记录等对规检查,全面落实动车组检修规程和质量标准,规范动车组质量管理工作。
(二)优化质量管控机制
首先,动车组运用检修质量卡控内容主要包括一、二级检修质量卡控、故障处理、关键作业盯控三方面,通过作业者自检互检、工长巡(复)检、质检员抽(专)检、出所联检及管理人员现场盯控分级卡控,以达到动车组检修质量达标、故障闭环销号、关键作业安全可控的目的;其次,作业者自检互检指作业人员对作业项目的开工准备、工具材料、作业过程和结果、完工清理等环节的检查和确认;工长巡检指工班长对现场作业的关键流程及关键部件进行检查和卡控;质检员专检指质检员对作业项目作业过程或作业结果进行的专项检查;出所联检指动车组在出所前各部门对动车组检修质量进行的联合检查、确认;管理人员现场盯控指管理人员、技术员对现场作业流程、质量及关键作业项目进行的检查、指导、盯控。
(三)创新质量管理措施
动车组的检修维护工作是保障动车组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优质的完成检修维护工作是保障动车组日常安全,高效行驶的关键。现阶段在动车组检修作业中检修记录以纸质文件或电子文本信息为主,缺乏更加直观的影像记录,对现场的工作质量控制不足。随着近些年管理领域的技术持续性发展,可用于动车组质量管理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的增多。针对以上问题,这就要求必须对动车组检修作业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提出新的思路。结合动车组健康管理大数据应用,利用移动终端设备日益强大的硬件性能,便携的使用方式,交互式使用的特性,将移动手持终端技术应用到检修作业过程中,建立实时、方便、严谨的指导、控制现场维修,完成现场质量管理系统,系统需要提供灵活的作业流程定制功能,对分发的作业任务需要进行统一管理,支持结果的多维度查询与统计,对关键部位需要一定的手段证明检修完成,留存更丰富数据为质检工作提供核查依据,为助力提升动车组日常检修业务的工作效率与质量管理效率,优化生产步骤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五、从动车组高级修实物质量向技术质量管控延伸的思路
检修工程质量门是检修流程中各节点设置的技术文件质量评定点。动车组检修工程质量门重点识别检修过程与新造过程的差异点,将更改梳理情况、图纸的版本更新情况纳入到检修工程质量门审核中,参照新造产品设计流程将检修技术输入(大修规程、用户需求)到检修开始前的过程按检修策划阶段、检修方案设计阶段、检修详细设计阶段进行划分,在每个阶段设置检修工程质量门评定点,对应输出工程质量门评定报告。检修工程质量门对输入输出技术文件进行管理评定、限期整改和跟踪监督。检修工程质量里程碑是在产品制造节点设置的技术文件质量核查点。动车组检修工程质量里程碑是对检修工程质量门的补充,伴随动车组检修到3列过程,从检修技术文件输出的完整性、适用性、有效性、以往问题的改进方面查找问题,并通过工程质量里程碑节点将问题反馈回技术文件的输出单位,限期整改,完善相应技术文件。
结束语:
动车组质量提升依靠科学合理的质量管控手段和检修效率的提高。目前动车组检修已得到较大发展,但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改进检修设备、创新检修方法等可以明显提升检修效率。动车组质量管理应从质量分析、质量控制及质量优化着手,使其更具有规范性、高效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张杨宁.基于动车组质量管控措施的探讨研究[J].城市地理,2015,000(024):276.
[2]齐瑞越,张涛,李新.动车组装配质量管控及过程监控方式创新[J].山东工业技术,2018,000(00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