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摘要:以前,我国施工领域和制造领域一直是人工作业,虽然人工作业具有前期投入资金少的优点,但是也具有人工操作失误概率高、生产效率低等缺点。现阶段,我国施工领域和制造领域采用机械设备进行生产,不仅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风险系数。本文将简要分析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可行的解决意见。
关键词:机械设备;管理;维修;养护;检查;运行故障
引言
现阶段,机械设备越来越先进,各地政府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机械设备管理人员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还要保证机械设备在生产中可以安全、稳定运行,为企业创造可观的收益。
1、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1提高生产效率
管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机械设备管理机制对所有的机械设备进行保养、维护、检修等工作,必须要保证生产线中的机械设备性能和质量完好,可以正常、稳定、持久运转,有效降低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的概率,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企业长久发展。
1.2消除安全隐患
在对先进的机械设备进行保养、检修、维护时,检修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实操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一旦检修人员不符合上述要求,就会发生安全事故。想要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务必要做好机械设备日常管理工作,趁早消除安全隐患,降低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对作业人员造成的伤害,积极响应国家安全生产的号召。
1.3缩减运维成本
个别企业生产线中的机械设备长时期处于运行状态,经常因零部件磨损严重、散热不好等因素而诱发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停工停产等后果,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管理人员想要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必须要通过定期检查的方式,超前发现机械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有效的预防及控制,将其消除在萌芽之中,有效缩减维修成本费用,降低企业金融风险系数。
2、机械设备管理出现的问题类型
2.1管理体制不完善
现阶段,中国正处于经济体系变革的关键时期,各行业企业均在寻找再次蓬勃发展的契机,部分企业为了在角逐十分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抢占先机,采取了连年扩张的发展战略,逐年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数量、质量,保证企业的经济收益始终处于增长趋势。虽然连年扩张的发展战略可以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生产线上的机械设备始终处于高速运转,多数机械设备已经出现磨损严重问题,极个别机械设备已经报废,非常不利于企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之所以会出现机械设备损耗过度、零部件老化严重,是因为绝大多数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所编制的管理体制不完善,不能对机械设备进行系统的、层次的、有目的性的管理,促使机械设备检修、维护、保养工作不达标。
2.2管理模式滞后
当前,部分企业内部的机械设备管理人员仍然采用传统的、守旧的管理模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管理模式比较滞后,无法实现机械设备管理的目标。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始终无法打破传统的、守旧的管理模式的瓶颈,机械设备一直无法处于最佳的运行或静止状态,根本不能实现企业资源最大化利用,不利于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2.3管理松懈尺寸把握不到位
现阶段,我国施工领域、制造领域中优质的、专业的机械设备管理人员比较紧缺,多数企业内部在职管理人员的思想均比较刻板,接受新时代管理知识、观念比较慢,无法做到在实际工作中累积新型的管理经验,促使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仍然运用传统的、守旧的管理模式、管理经验、管理制度,严重影响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成效。值得一提的是:个别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根本无法把握管理的松懈尺寸,不能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导致机械设备管理低效,急剧缩减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
2.4机械设备管理标准不统一
通常情况下,管理人员在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时,需要有效的、具体的划分机械设备类型,同时需要针对机械设备的划分类型编制相应的管理标准,显著提升机械设备管理效率。现阶段,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在开展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时,并没有具体的、有效的划分机械设备类型;没有根据机械设备的划分类型制定对应的管理标准,促使出现管理标准不统一的情况,检修人员无法精准预判和检查出机械设备是否存在不安全风险,增大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突发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当机械设备在运行期间发生故障,检修人员依然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准确无误地找到故障的具体位置、原因,变相增加维修和检查的时间,给企业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
3、针对机械设备管理问题给出的有效建议
3.1重新策划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体制
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想要有效提高机械设备管理的能效,务必要重新策划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体制,需要有效控制机械设备出现大型故障的概率;需要彻底清除机械设备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需要从源头上杜绝机械设备发生安全事故。首先,管理人员需要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明确地罗列出机械设备管理大纲。其次,管理人员需要深入到企业生产线中的各个环节,通过与作业人员进行深入的、高质量的交谈,明确各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想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系统的、有层次的、有目的填充机械设备管理大纲中的具体内容。最后,管理人员需要联合人事管理部门一起举办培训活动,务必要转变在职管理人员的思维意识;务必要提升刚入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理论知识、工作经验;务必要明确每一名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和目标。
3.2明确划分责任制度
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严格执行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体制,科学划分机械设备责任制度,应当以小组为单位合理分配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小组组长需要科学划分管理责任、分配管理任务,还需要加强对检修人员的管理,降低检修人员错误操作的概率,提高检修人员的实操技术,从源头上降低机械设备发生故障的几率。
3.3创新机械设备管理模式
企业的负责人可以选择优化固定配属型、内部承包型等机械设备管理模式,也可以选择从发达国家引进新型的机械设备管理模式。新型的机械设备管理模式在实践工作中必须要取得以下成效:降低机械设备故障的几率;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缩短机械设备故障的抢修时间;实现规范化、正规化管理。
3.4统一机械设备管理标准
管理人员需要统一机械设备管理标准,科学划分机械设备的类型,还需要针对生产线、仓库内的机械设备建立信息化档案,允许多人同时操控机械设备信息化档案,检修人员在检查、抢修、保养工作中及时将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故障原因、解决方法等信息录入到信息化管理档案中,便于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机械设备的损耗情况,显著提升机械设备管理的能效。
4、结束语
总之,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当认清当下机械设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提高机械设备检查、维修、保养技术水平,保证机械设备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完整、可行,显著提高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霍晓明.机械设备管理问题分析[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19,000(007):357.
[2]胡翠翠.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J].机电信息,2015,000(006):75-76.
[3]赵伟光,李刚,于聪.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J].工业c,2015(22):239-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