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共文山州委党校;2.中共麻栗坡县委党校
摘要:边民跨境婚姻由来已久,其引发的边境问题、人口管理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已经成为新时代边疆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考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麻栗坡县为例,分析该地区边境跨境婚姻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旨在通过分析,共同推进新时代边疆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边民跨境婚姻;麻栗坡县;现状;分析
一、麻栗坡县边民跨境婚姻的现状
麻栗坡县位于文山州东南部,国土面积2357平方公里,辖4镇7乡9个社区93个村委会1962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8.6万人,麻栗坡拥有全州最长的边境线。境内有8个乡镇22个村委会153个村民小组与越南直接接壤,县境东部与富宁县连接,西部与马关县毗邻,北部与西畴县、广南县相连,南部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河江省同文、安明、官坝、渭川、黄树皮、河江“五县一市”接壤,国境线长达277公里,占全省中越段边境线的20.5%,占全州边境线的63%,有1个国家级一类口岸、14个边民互市点及108条边境通道,边境贸易活跃。麻栗坡县边境地区主要居住着苗、瑶、壮、彝、仡佬等少数民族,越南边境一线居住着的也以这些民族居多,他们山水相连、相互往来较频繁,自古以来就有互婚的现象。特别是中越两国恢复建交关系后,民间联婚现象更为频繁。综合来看,麻栗坡县边民跨境婚姻有以下四个现状:
(一)通婚途径多样。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逐年提高,生活水平和山水相连的越南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在物质条件、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吸引下,众多的越籍妇女纷纷嫁入中国,据不完全统计,麻栗坡县2008年中越边民跨境婚姻有812对,到2013年中越边民跨境婚姻有1246对。在这些中越边民跨境婚姻中,有的是越籍妇女过境务工或走亲访友中,与中国男子双方相互了解、自由恋爱而结婚;有的是由于生活条件的原因,娶不到当地妻子,故而考虑“越籍妻子”;有的是由媒人或熟人介绍到中国后,发现中国的生活水平比越南要好很多,就留在了中国生活;有的是因中方边境存在外籍配偶的市场需求,被人贩子拐卖过境成婚。
(二)均为越南女性单方嫁入中国。现有的麻栗坡边民跨境婚姻中,由于两国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麻栗坡边境农村家庭收入水平明显高于周边接壤的越南农村家庭收入水平,2014年中国人均GDP达6747,越南人均GDP达1902。中越双方呈一边倒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已办理跨境婚姻的115对中,100%是越南女性自主嫁到中国。同时,同一民族通婚居多,由于男女双方有着相似的语言和生活习惯,语言交流障碍少,生活习惯相近,更容易留得住。截止目前,通婚女性中99.5%为少数民族。
(三)跨境通婚对象年龄偏小、文化程度低。从统计对象上来看,嫁入麻栗坡边民跨境通婚人员中,通婚时年龄不满18岁,占总通婚人员的80%以上,普遍达不到国家法定结婚年龄,且嫁入麻栗坡边民跨境通婚人员中,受教育文化程度平均为3.27年。
(四)婚姻登记率低。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9年7月麻栗坡县在云南省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仅办理跨国婚姻115对,公安落户4163人。其他跨境婚姻实际上属于涉外同居而形成的“事实婚姻”。
二、麻栗坡县边民跨境婚姻存在的问题
边民跨境婚姻,除少数依法登记外,多数都属于非法通婚,婚后落不了户,给婚姻登记、计划生育与人口管理和边境地区的社会治安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跨境婚姻非法问题带来的挑战。边民跨境婚姻的合法性问题,是最难解决也是最根本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合法登记的占比还未达到50%。主要是因为:边境地区一些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没有意识到办理婚姻登记的重要性,即使有少数越南女性知道办理婚姻登记,但越南方却很少为她们出具本人婚姻状况证明,或是需要托关系花上数千甚至上万的钱才能办到一个证明,但由于文化水平较低等原因,不知道办理婚姻登记所需的各种证明材料该向越方什么部门申请。即使最后办理边民婚姻登记后,但由于中越双方对待边民跨境婚姻的相关政策不一致,户口问题依然无法解决。越籍公民与中国公民非法通婚后,给治安、计生、卫生等社会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是由于双方生活习惯或意识观念的不同容易造成悔婚、家庭暴力、离家出走等现象,极易诱发各种涉外违法犯罪案件。
(二)实施计划生育难度大。边民跨境婚姻夫妻的早育、超生问题难以管控。有很大一部分“越籍妻子”没有达到我国的法定结婚年龄;有的是男方已经有2个孩子,还再婚再生;有的是“越籍妻子”再婚,将原来的孩子带到中国;还有的是双方都是再婚再生的,非法婚姻家庭,失去了政府的监管和控制,其生育的子女数目难以统计,此外还涉及计划生育罚款问题,这些问题都给实施计划生育带来很大的难度。而这些无法获得户口的孩子,在入学、成家立业方面造成了困难,给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负担,随之衍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三)传染性疾病管控难大。截止目前,在针对边民跨境婚姻人群艾滋病的检测中,越籍人员检出率为0.14%,中方人员检出率为0.04%。事实上,所有的跨境婚姻家庭成员,并没有进行全部的检测,实际情况也许比数据统计出来的更加严重。由于边民流动性强、管控难度大,防艾的检测和管控,以及检测出艾滋病后的介入干预问题,难度都会非常大,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四)对边境管理工作具有一定影响。跨境婚姻引发的买卖婚姻、婚姻诈骗、贩卖人口等犯罪问题日益增多,成为威胁社会稳定和安全的重要因素,给当地政府部门的工作增加了难度;户籍制度改革以后,涉外婚姻所生的子女也能正常落户,导致了很多未婚男子都选择了跨境婚姻,致使非法入境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很多境外人员来到中国居住一段时间后,发现没有自己想像中的好,扔下孩子就走了,导致单亲家庭增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将出现一些更多的社会问题。
三、麻栗坡县边民跨境婚姻原因分析
由于特殊的地理关系、久远的通婚历史、相近的习俗和相通的民族语言、和平开放的国际环境、边境地区男女比例失衡、经济因素、我国边境地区生活环境的极大改善和我国婚姻政策的优越性,成为了促进了边民跨境婚姻越来越多的主要因素。
(一)特殊的地理关系。麻栗坡县地形呈狭长哑铃状且长边紧贴越南,县境东南部与越南河江省的同文、安明、官坝、渭川、黄树皮和河江市“五县一市”接壤,国境线长277公里,占全省、全州中越边境线的20.5%、63%,有8个乡镇22个村委会153个村民小组与越南直接接壤;境内有国家级天保口岸和杨万、八布等14个边民互市点。由于边境线长、两国边境村寨距离较近,边境通道多,两国边民在生产生活中来往频繁,相互结识机会多,形成较多的通婚现象。
(二)久远的通婚历史。
中越两国边境地区自古以来就有互婚的现象,清代和民国时期,政府不干涉边民的跨境结婚问题,1963年中越三省协议,提出“不提倡,但也不禁止双方边民互婚”,现在,中越边境一线一些群众之间依然有血缘或亲戚关系,每逢节庆活动、红白喜事、建房修屋,大家互相来往,联系不断,成为青年相互认识、通婚的纽带。
(三)相近的习俗和相通的民族语言。麻栗坡县边境地区主要居住着苗、瑶、壮等少数民族,越南边境一线也以这些民族居多,由于相同的民族、语言相通,习俗相近,成为边民交流相识的便利桥梁。
(四)和平开放的国际环境。随着中越两国关系正常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两国允许边民开展互市贸易、边境往来、务工等活动,特别近年,麻栗坡县边境地区出现劳动用工紧缺,劳务工资比越南成倍增加,不少越南劳动力进入中国务工,边境地区的少男少女在这些活动中相识相恋,形成跨国通婚。
(五)边境地区男女比例失衡,经济因素制约男性求偶。与其它地区相比,麻栗坡县边境一线较为贫困,当地的年轻女青年大量外出打工,其经济收入的改善以及眼界的开阔,使人生观、价值观、婚恋观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大部分外出打工的女青年,不愿回乡结婚,而选择外嫁他乡,加剧了当地男女比例失衡的状况,使得当地出现了不少的剩男乃至“光棍村”。与此同时,造成结婚彩礼的水涨船高,而越方边境地区女青年较多,嫁入中国要求的彩礼又不高,基于经济因素的考虑,使得边民跨境婚姻越来越多。
(六)我国边境地区生活环境的极大改善对越南女青年产生吸引。虽然麻栗坡县与国内其它地区相比,麻栗坡县边境地区还比较落后,但随着国家对边境投入的不断加大,与越南麻栗坡县接壤的“五县一市”边境地区相比,中国的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好,越南的不少女性因此愿意嫁入中国边境,同时又通过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相互介绍认识,增加了越南边境一线女性嫁入中国的机会,使得麻栗坡县边民通婚逐年增加。
(七)我国婚姻政策优越,对越南女青年产生吸引。越南妇女社会地位低下,大部分靠妇女劳动养家,也有不少越方女青年因此向往我国良好的一夫一妻、共同劳作的生活,想办法主动嫁入麻栗坡县。
四、边民跨境婚姻的对策建议
边民跨境婚姻问题已经成为边境经济地区的热点难点问题,亟需在管理机制、意识形态教育、边境管理等方面作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下几个方面仅为制定相关的对策提供参考建议。
(一)建立嫁入我国外国人员的特殊管理机制。对已存在的事实婚姻,适当降低对跨境婚姻登记证件的要求和标准,境外人员只要持有其本国的身份证件、基层政府管理部门或是其村民小组出具的未婚证明,符合我国规定的结婚条件,非被拐卖人口,双方自愿结合的,应给予办理结婚登记,这样就可以解决越籍妇女和子女落户的问题。对于符合我国所规定的结婚条件,有居住地村委会,出具的认可其双方婚姻关系的证明,形成事实婚姻三年以上、有子女、婚姻家庭稳定,越籍妇女自己声明,或者居住地公安部门证明,其并非被拐卖人口的,应当给予补办结婚登记手续,使其婚姻合法化,解决因跨境婚姻长期居住于我国境内外籍人员的户籍问题,具体可办理“长期居住证”,承认他们合法的居民身份,才能保证他们和子女享受正常的落户、入学、外出务工、就医等基本的权益。
(二)优化跨境婚姻人群信息库,提高监督管控水平。完善跨境婚姻入境及流动人口的信息采集制度,加大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入库,及时对入境、过境的本地人和外国人进行登记,完善入境流动人口的规范统计机制,实现对边民出入境流动管理和跨境婚姻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尤其是公安、外事、民政、卫健、口岸等重点管控部门共享数据,共同查找分析解决问题。
(三)加强法律教育宣传,提高法律保护意识。边民跨境婚姻的非法现状,既有当事人难取证的问题,也有法律意识不强的问题。因此,边境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不断加强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女性道德教育和家庭责任感的教育,妇联组织建设要充分发挥“妇女之家”和“儿童之家”优势,共同来提高边民的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婚姻家庭权益,逐步减少跨境婚姻及家庭生活中的违法行为。
(四)加强计划生育管理和疾病预防控制管理,提高生活质量。以跨境婚姻方式组成的家庭,本身就普遍贫困,如果不控制其子女的超生,务必会导致贫困的加剧和跨代的贫困。因此,各地政府应当采取针对性地说服、劝导等多种方法,严格控制跨境婚姻家庭的计划生育问题。对已超生的子女,则要解决他们的衣食住行和教育问题。针对跨境边民传染病突出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控制和免费治疗,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染。
(五)加大扶贫力度,建设美好家园。加大扶贫力度是减少和解决边民跨境婚姻困境的根本。边民跨境婚姻,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经济发展水平低、家庭贫困、当地女青年外流而导致男女比例失衡等等的原因。只有大力促进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加大各级政府对边境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和转移支付力度,通过国家的兴边富民政策,加大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的建设,支持地方发展特色经济,政府与民间形成合力,兴办各种地方产业,提高边民就地就业的比例,减少青壮年劳力外流,使边境地区和边民早日脱贫致富,才有利于从根本上逐步减少边民违法的跨境婚姻和由此衍生其他问题。
(六)严厉打击非法跨境买卖婚姻,确保边疆长治久安。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形成打击合力,加强边境查控堵截力度,强化越籍妇女被拐线索的核查,截断拐卖犯罪的通道,从源头上减少跨境拐卖案件的发生,以确保边疆的长治久安。
基于对麻栗坡县的边民跨境婚姻现状、问题、原因分析,可以得出越籍人员嫁入中国在中国很难,国籍认可、结婚证难办、下一代子女的教育和关怀等一系列的问题对婚姻稳定是一大挑战,需要我们国家、政府高度重视,而如何从理论上、政策高度去解决这一问题,也需要专业的科研人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这将是我们今后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桥头堡战略顺利实施和边疆的繁荣稳定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尹靓,《江城县边民跨境婚姻治理研究》,《云南财经大学》,2017.11
[2]戟波,赵德光,《中缅、中老、中越少数民族跨境婚姻行为的经济学思考》,《世界民族》,2016.5;
[3]雷明光,《我国边民跨境婚姻家庭的困难与思考——以云南、广西边境地区为例》,《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2;
[4]戟波,赵德光,《云南省跨境婚姻实证分析及社会学思考》,《云南社会科学》,2015.2;
[5]李娟,龙耀,《中越边民跨国婚姻法律问题探析》,《百色学院学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