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路径:河北省体育志愿服务活动深化拓展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9期   作者:王丽霞 及化娟 张义飞
[导读] 【摘 要】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河北省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社会价值、开展现状及面临的现实困境和深化拓展河北省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逻辑思路等问题进行了论述。针对问题,提出河北省体育志愿服务活动深化拓展逻辑路径如下:深入厘清志愿服务精神内涵,深化志愿服务精神理念;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体育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培养专业的体育志愿服务人才;明确把体育志愿服务事业作为全民健身战略的新目标,夯实体育志愿服务的
        王丽霞 及化娟 张义飞 (石家庄学院 体育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35)  
      【摘 要】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河北省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社会价值、开展现状及面临的现实困境和深化拓展河北省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逻辑思路等问题进行了论述。针对问题,提出河北省体育志愿服务活动深化拓展逻辑路径如下:深入厘清志愿服务精神内涵,深化志愿服务精神理念;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体育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培养专业的体育志愿服务人才;明确把体育志愿服务事业作为全民健身战略的新目标,夯实体育志愿服务的地位和作用;成立多样化社会体育志愿服务组织,丰富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和形式;建立完善体育志愿服务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强监督和评价,适时、适当给予激励和奖励,以提高志愿者保留度;使全民健身回归社区体育,加强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建设等。
      【关键词】 社会需求  河北省  体育志愿服务  全民健身   志愿者
      【基金项目】 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5TY007)
        中图分类号:   B23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9-022-04
        体育志愿服务作为我国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战略、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然需求,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在人口老龄化、国家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和积极推进全民健身战略和2022冬奥会背景下,当前我国体育志愿服务与需求的主要矛盾是体育志愿服务的供给总体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对促进我国积极老龄化、健康青少年、健康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的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全面开展将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征程,准确把握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和健康中国战略目标,深化拓展河北省体育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当下的重要议题。鉴于此,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收集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全民健身计划( 2016—2020 ) 》和《“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等纲领性文件。同时在中国知网(CNKI)以“体育强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为关键词,查阅了2015-2020年的“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文献共873 篇,以“体育志愿服务”为主题词,检索相关文献20 篇,以上两次检索的截止时间为2020年2月,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论述了河北省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社会价值、现实困境和发展思路。
        一、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社会价值  
        (一)志愿服务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和谐社会起重要推动作用
       志愿服务是国家、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标志,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志愿服务的社会认知有了很大提高,并逐渐成为新的社会风尚。体育强,则国强,体育志愿服务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保障体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志愿服务活动一方面使志愿者体会了奉献社会和丰富其社会活动经验的机会,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也使被服务对象感受到了社会的大爱,从而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和热爱生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奋斗。因此,开展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培养志愿者现代公民文明意识,传递爱心,传播文明;有利于深化体育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与提高,更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强心剂,对我国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发展以及和谐社会构建都有这重要推动意义。
        (二)体育志愿服务是大型体育赛事成功举办的重要保障,推进体育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为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保驾护航
        近年来,我国马拉松赛事遍地开花,不仅每年举办场次多,规模也较大,所需要的志愿者人数众多,历届奥运会志愿者的规模更是盛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1] 2022年是我国第二次承办奥运会,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招募工作已于2019年12月5日正式启动,北京冬奥会赛会志愿者计划招募2.7万人、冬残奥会1.2万人[2]。然而由于冬奥会和夏奥会存在多方面的不同,如比赛项目不同、环境条件不同等均给志愿者工作带来很多新的挑战。因此,重新审视2022年冬奥会志愿服务工作,从招募、培训、岗位分配、考核评价、赛后管理等各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体系建设完善,并积极推进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开展,为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三)体育志愿服务活动是加快推进全民健身、健康中国战略和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 2016—2020 ) 》指出: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3]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达5.3亿。可见,党和国家对人民身体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2019年9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其中提出体育志愿服务工程为九大重大工程之一。
        体育志愿服务是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有效开展的原动力,通过提高国民的体育参与积极性、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特别是面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现实和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的幼儿体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问题关口前移,是实现健康中国的基础和保障。截止2017年,河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332.46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17.72%,较上年提高0.73个百分点[4];全省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845.9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1.25%,比2016年提高0.56个百分点,河北省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4]。对于老龄化社会现实,我们一直主张“积极老龄化”或“健康老龄化”,应该把健康关口前移,以预防为主,通过科学健身,提高老年群体身体健康水平和免疫力成为首要考虑的内容;另一方面,幼儿体育的开展同样成为社会热点并受到高度关注,因为幼儿体育的提出,实现了体育从幼儿园-大学各个学龄段的全覆盖, 更是对全民健身工作开展范围的准确诠释。至此,河北省老年人和幼儿体育志愿服务活动需求日益增加,老年体育和幼儿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系统、科学地的开展,不仅有助于老龄人群增进身心健康水平,提高免疫力,实现社会积极老龄化,也有助于培育良好的幼儿体育社会氛围,正确引导幼儿体育健康发展,抓住幼儿体育发展的窗口期,实现以人的动作发展规律为基础的幼儿动作发展观,更为实现终身体育意识和健身习惯培养打下基础。
        目前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着力推进体育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组织灵活、遍布城乡的体育志愿服务组织和数以亿计的体育志愿者成为新时代的风向标,全面深化拓展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增加老年和幼儿体育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具有前瞻性和必要性的,是一项无可比拟的惠民工程,在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中国战略和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二、河北省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现状及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对志愿服务精神认知表象化、理解片面性
        从字面看志愿服务是个体无偿奉献、服务社会的自我主动参与行为,但志愿服务还是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支持的,需要志愿者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志愿者在参与的过程中也是要有所收获的。然而在志愿服务事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志愿者个体还是社会对志愿服务精神的认知均存在片面化和表面化现象,社会大众单纯的将志愿服务理解为“无私奉献”、“学雷锋”、“做好事”,以及之所以然的“高尚”行为;志愿者个体也尚未完全意识到参与志愿服务对个体社会交往、组织能力和社会归属等能力方面的提升作用,导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自我主动性和持续性不足。
        (二)体育类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数量相对不足、志愿服务的质量难以评定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得以迅速发展并迈向新的篇章, 河北省志愿者服务活动也广泛开展,取得长足进步,但河北省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也凸显出一些现实问题。截止2020年6月28日,河北省志愿服务网显示:注册志愿者人数达855万余人,志愿服务团队40074个,从2019年8月-2020年5月河北省每月发布志愿服务项目数百甚至上千余项,并以扶贫类、环保类、冬奥类和其他惠民类四种服务类型进行分类,但关于冬奥类项目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非常少,仔细分析发现河北省文体类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并不多见。同时,由于缺乏完善的体育志愿服务活动评价体系,对体育志愿服务的质量难以用定量的标准进行评定,而只注重服务的结果,不仅难以形成有效体育志愿服务活动模式,也不利于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推广。
        (三)以大型体育赛事为主,社区体育志愿服务不足
        河北省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虽取得一定成效,体育志愿服务活动主要集中在开展省、市、区学生运动会和马拉松(如石家庄国际马拉松、衡水湖国际马拉松)等大型体育赛事,而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相对不足,参与人数和次数均较少。另外,河北省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多为“节日型”、“表演型”或“任务型”的志愿活动,如:重阳节的敬老院服务活动,清明节的扫墓活动、学雷锋日的社区服务活动等,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凸显出浅尝辄止的志愿服务行为,系统有效的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不足。


        (四)体育志愿者组织和招募形式相对单一,多元供给不足
        目前,河北省开展体育类活动时志愿者的招募主要以高校等企事业单位统一招募方式为主,高校学生成为志愿者的主力军,社会多元供给不足。如2018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从衡水学院、衡水职业技术学院选拔出2000名优秀青年志愿者,2019年石家庄(正定)国际马拉松比赛同样从石家庄学院招聘志愿者2000余名,另外还有医院的义务工作者等。因为所需的志愿者人数较多,从高校集中招募志愿者便于组织和管理,因此从高校集中招募志愿者成为目前志愿者招募的主要方式,而从社会上公开招募的志愿者人数相对较少。
        (五)志愿者社会归属感不足、保留度低
        不管大型体育赛事还是社区体育活动,志愿者的招募工作每次都是经过一系列的前期选拔、分工、培训及应急措施等一系列缜密规划、培训协调工作,耗时费力,但随着活动的结束,志愿服务工作也就嘎然而止,缺乏应有的延续性[5],导致一些需要长期服务或默默无闻的服务项目不能深入推进[6]和深化拓展;另外,由于缺乏对志愿者管理的常态化,忽略赛后管理,志愿者们在活动结束后就地解散,流失现象严重,使志愿者们缺乏一定的社会归属感,不仅影响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和延续性,更是难以维持志愿者保留度。
        三、深化拓展河北省体育志愿服务活动思路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7],再加上民俗文化也具差异性,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不平衡。因此,构建符合河北省经济、文化和地方特色的体育志愿服务活动模式,不能照猫画虎,要在结合河北省体育健身需求情况下,根据未来发展趋势,合理有效构建体育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志愿服务活动,构建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新格局。
        (一)深入厘清志愿服务精神内涵,深化志愿服务精神理念
        社会大众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志愿服务精神内涵,才能认同、支持并欣赏志愿服务的行为,从而形成浓郁的志愿服务社会文化氛围,并推动志愿服务成为社会文化价值观。志愿者更要厘清志愿服务精神内涵,从意识层面将使志愿服务的精神理念内化为主观意愿。因此,应通过举办多样化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弘扬体育志愿服务精神。如以奥运会、大型体育赛事(城市马拉松)等为载体,通过事件、语言、图片、符号等宣传方式对志愿服务行为进行全方位、加大力度地进行宣传,引起社会共鸣,使志愿服务理念扎根于民心,使志愿服务精神内化为内驱力,提高自我参与志愿服务行为。
        (二)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体育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培养专业的体育志愿服务人才
        虽然志愿者是在学习、工作之余参与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是有限的,但体育志愿服务精神的传播是无限的,体育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也是一个逐步的、漫长的过程。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还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体育志愿服务精神,使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提高青少年学生学习运动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和目的性,更有利于培养专业的体育志愿服务人才,为更好的开展体育志愿服务活动打下基础。因此,要发挥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在促进《全民健身计划》和体育强国战略中的作用必须树立长远目标,通过建立大、中、小学手拉手体育志愿服务精神一条龙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专业的体育志愿者的培养,更好的服务于大型体育赛事和全民健身活动,更有利于形成浓郁的学校体育志愿服务文化氛围,有利于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和系统开展,发挥其在全民健身战略过程中促进全民体质健康、推进全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作用。
        (三)明确把体育志愿服务事业作为全民健身战略的新目标,夯实体育志愿服务的地位和作用
        体育志愿服务在全民健身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全民健身战略的关键时期,把体育志愿服务事业纳入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战略发展新目标,夯实体育志愿服务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指明方向,有利于开展更多的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在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建设时代背景下,一方面,党中央和国务院可通过出台志愿服务相关政策,从国家层面提升志愿服务社会制度价值[8],使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取得社会的积极支持;另一方面,加大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资金投入,充分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建设工作,规范体育志愿服务管理模式,建立多维、动态的评价体系,以增加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数量,保证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更好地发挥体育志愿服务在推进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战略发展中的作用。
        (四)成立多种体育志愿服务组织,丰富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和形式
        根据河北省城乡居民健身需求,有针对性地成立形式多样、组织灵活的体育志愿服务组织和协会,不仅可以扩大体育志愿服务覆盖范围,也有助于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灵活开展,广泛招募志愿者,使以高校学生为主的集体参与和社会各单位群体、个体为组织的自主参与互补,形成多方位立体的体育志愿服务网络。根据河北省社会需求进一步拓展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和范围,加大冰雪运动和校园足球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力度,重点增加老年人群和幼儿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等。省、市、县团委可以根据各志愿服务组织和协会的特长进行明确分工,并加大对志愿者的培训,以保障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致力于打造各地市、县区体育志愿服务特色品牌项目,并加大推广宣传力度,形成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志愿服务组织。
        (五)建立、完善体育志愿服务评价和激励机制,注重适当给予激励和奖励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健全志愿服务体系” [9]。通过完善体育志愿服务评价和激励制度,不仅有利于保障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高效开展,更有助于提高志愿者参与的积极性和持续性。首先在体育志愿者的选拔过程中要执行严格的标准,按照既定流程,科学进行选拔,以保证体育志愿服务队伍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水平,满足活动需求;其次,要加强对体育志愿者工作的监督和评价,给予适时、适当的奖励,对志愿者的工作加以认可,从而提高志愿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最后,在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注重对体育志愿者的再培训、再教育,提高志愿者的自身的号召力和保留度。
        (六)使全民健身回归社区体育,加强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建设
        一是提升社区体育治理能力,大力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根据社区居民健身需求开设“一社区一特色”活动项目,着力打造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品牌;二是根据地方特色体育运动项目,开展社区特色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是通过社区居委会-高校-社区三位一体结合,开展以高校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逐步形成以点带面的推广形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系统有效的健身志愿服务活动。
        四、结语
        在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深化拓展体育志愿服务活动意义重大。根据新时期社会需求,明确把体育志愿服务事业作为全民健身战略的新目标,夯实体育志愿服务的地位和作用;完善政策体系,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更好地开展提供依据和保障;以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为载体,大力宣传并培育浓厚的体育志愿服务社会氛围;发挥政府引领、社会参与、学校为依托的协调发展,通过学校体育加强学生体育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并针对河北省社会需求和地域特色体育项目,建设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开展多样化志愿服务活动,从而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对促进精神文明建社和和谐河北构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子朴,朱亚成. 新时代中国体育强国建设中的体育产业发展逻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3):8-13.
        [2] 北京冬奥组委官网.北京冬奥赛会志愿者报名人数超46万. https://www.beijing2022.cn/a/20191209/011380.htm,2019,12.09,
        [3] 国务院.[2016]37 号《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 年)》[Z].北京:国务院法制办, 2016.
        [4] 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经济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12:69.
        [5] 丁炫凯,浅谈高校志愿者工作的现状[J].中国市场,2010(44):173-174.
        [6] 王海娟,蔡丽梅.当前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0(6):91-94.
        [7] 王慧文,黄晓灵,李剑.社会体育指导员对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J].科教导刊,2011(1):319.
        [8]谭建光.健全志愿服务体系的方法与路径[J].中国社会工作,2019(34):6-7.
        [9]康金峰,戴俊.全民健身品牌赛事长效化发展的志愿服务体系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39(01):45-48.
        [10] 周立英.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的激励与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8.
        [11]李欢.国内大型体育赛事大学生体育志愿者服务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8.
        [12] 杨妙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志愿服务发展历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
        [13] 赵纯,张振.社区体育志愿者服务体系的构建[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9(01):35-38.
        [14]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4]46 号) [Z],2014-1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