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与写 黄会梅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9期   作者:黄会梅
[导读] 小学语文大纲中指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作文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抓住阅读教学最核心的东西,真正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前段时间,我参加了我区三、四年级语文教学研讨课学习,共听取了两节中段语文教学的研讨课和关于“段的构建及运用文字”的专题讲座。这次语文教学研讨活动,重点在教学中进行“段落”教学,让我感触颇深。这次来上课的教师,可以
        黄会梅 (四川省泸州市梓橦路学校    四川 泸州     6460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9-016-02
        小学语文大纲中指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作文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抓住阅读教学最核心的东西,真正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前段时间,我参加了我区三、四年级语文教学研讨课学习,共听取了两节中段语文教学的研讨课和关于“段的构建及运用文字”的专题讲座。这次语文教学研讨活动,重点在教学中进行“段落”教学,让我感触颇深。这次来上课的教师,可以算得上是经验丰富,他们的教学功底扎实,经验丰富,挥洒自然,善于驾驭课堂,善于运用课堂奖励机制,适时表扬,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抓字词,整体感知
        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老师在课文开头让学生乘坐飞机去西沙群岛。虽是简单的一幅地图,但让学生立刻明白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海防前哨。紧接着马上让学生用“岛屿”“海防前哨”以及“南大门”来夸夸西沙群岛,让学生立刻学会用新教授的词语,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对西沙群岛有一个更深的认识——西沙群岛处于太平洋的“南海上”的一群岛屿,就显示出交通咽喉的重要地位;作为海防前哨的南大门”,“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着”,可见是关系到祖国安全的战略重地。
        二、抓句式,悟出关系。
  段的训练是中年级的训练重点,高老师凭借本课句群种类多,结构典型的有利条件,进行句群结构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其特征,掌握由句子——句式——段落的组合规律,明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读书时,能利用句群判断、理清文章脉络,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此在本课中,不管在“美丽”版,还是“富饶”版中,高老师都是从相关的段落中入手,让学生从段中去感知文本。例如在“美丽”版中,让学生大段的学习描写海水的段落,感受海水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再从段的整体感知下,走入段中的字里行间,从一个词、一句话中,再次体味文本。例如从海水的色彩上,形状上去着手感悟。
        三、读中悟,悟中写
        注重“以读促悟”,课堂中,两位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自读理解,自由练读,同桌练读,集体品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把一个问题都落实到读中,让学生读中有所悟,读中有所得。不是为了说话而读,而是为了读而说话点拨。而这里高老师在教授“富饶”版中有关海鸟这一段落,充分体现前面所提及的思想。教师先出示有关海鸟的段落,让学生充分朗读并交流体会。在充分朗读的情况下,根据上下问理解词语“鸟的天下”、“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厚厚的鸟粪等,从这些词中充分感受到鸟儿的多。再次朗读并理解词语“栖息”,比较“栖息”与其他词语有何不同。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树林——鸟——鸟粪”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让学生带着对小鸟的喜爱,小岛的富饶美丽的心情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最后,带着这种认知去写。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值得我们商榷的地方。

在对“鱼”这一段读的方式过于单一,所以学习总分总写法不透彻,导致后来的尝试阅读时,学生找不到总写的句子。而且在指导学生感悟描写鱼多,鱼好看的句子的同时,如 果进行“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训练,或是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地写一段话,都会让学生感受谴词造句的艺术。
        另外,在专题讲座中,我收获颇丰,讲得实用而具有年段读写目标的真正意义。尤其是这些方法值得让我们学习与运用:
        一、建立段的概念
        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明确段的构建形式,注意言之有序,知道什么是并列段、总分段、承接段、方位段、因果段、转折段等。学习段落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二、设计写的训练
        根据中段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我在教学阅读课时,尽量发现一些构段方式较典型的句式、段落给学生分析,并让他们进行仿写训练。
        仿句式。主要是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可以是摹仿文中的句式的运用进行写话练习,例如:“不但……而且……”、“没有……没有……只有……”、“有的……有的……还有的……”等。另外也可以摹仿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通过对这些句式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表达技巧,这是写好作文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仿结构。结构的仿写可以是段式结构仿写,也可以文章结构仿写。学生接触较多的段式结构是总分式、总分总式、并列式等。我们可借机引导学生进行结构仿写。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三自然段是并列结构构段方式,它从三个不同方面写了海底的物产丰富。在教学时,我先使学生懂得同时介绍事物几个方面的时候,可采用并列结构段。再指导学生练习写《校园一角》等片断,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深对这种结构段的认识。之后,我又扩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运用此法去写他们喜欢的小动物或物品,把物品其中的一个特点写具体;把小动物的外形、习性等写具体。
        人物的语言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果在人物的语言前加上适当的提示语,那就给读者打开了一个探索人物内心世界的窗口。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寻找这个“窗口”,增加写的训练。我在上《小摄影师》一课,讲到“高尔基告诉秘书: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儿就一定让他进来”时,我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小男孩会来吗?并增加了这样的练习:当他们再见面时,高尔基激动地说:“……”小男孩兴高采烈地说:“……”
        学生通过此项练习了解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从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一扇扇窗户。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既要善用教材,更要积极创造条件、捕捉机会,架起读写结合之桥。从读到写,读中仿写 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有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时间让孩子们享受语文、享受阅读,有效提高作文能力。让阅读课堂成为孩子们学习语言文字的快乐的天地,让写作成为孩子们展示自我、放飞个性的平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