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忠秀 (四川省什邡中学 四川 德阳 618400)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有鉴于此,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学习方式也应随之转变,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实施教学环节,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能力、鉴赏能力、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语文 阅读 重要性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9-058-02
以往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比如,语文教师教学思想陈旧、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等等,这些不尽人意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语文课程标准》关注学生语文素养,除了要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之外,还应依托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能力,为学生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奠定坚实基础。笔者认为,教学策略至关重要。为了根本上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教师要有意识有步骤指导学生积极转变学习方式
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推动传统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善,让学生从被动记忆和机械训练中走出来,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阅读中发扬个性、认识自我、培养优秀品质和提高鉴赏能力。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
应试教育过于注重答案,往往忽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一些考试中学生阅读能力得不到具体体现,以至于教师和学生不重视阅读。
教师忽视阅读指导,学生随意阅读,许多学生阅读基础不扎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语文素养培养,笔者认为,语文是思想和知识的融合体,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作品,都需要学生阅读,无情感阅读或者阅读能力低,学生很难走进作品深处,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作用凸显,能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段落、情感。因此,重视阅读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意义重大。
1.无论是教师领读还是学生自读,都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得到情感感染
2.一些优秀的语文教师在阅读中关注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在朗读中表达情感,这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课文。
3.阅读是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基础。
4.持续和深入的阅读,能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受能力,只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语感,即使听到或者看到不通顺、不正确语句,会产生一种抵触心理。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途径
1.语文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学习活动就是学生对信息的收集、整理、总结的过程。学生需要对阅读进行深入理解和整体把握。为此,学生应紧密围绕教学目标,自主对阅读信息进行思考、总结、重组,产生新信息。
比如,在阅读某篇课文时,针对其中的一些影响全局的内容,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阅读,探究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源,学生会对这些信息进行思考,最终总结有关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认识。由此一来,学生认识水平不再是肤浅而是有理有据。此外,网络为学生阅读开辟广阔空间,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踊跃发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距离,学生思维得以拓展。,教师要为学生收集信息提供良好的外部空间,指导学生对这些信息进行选择和判断,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信息筛选和整理能力。找出阅读目标和信息之间的距离,明确信息找寻目标。
2.语文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笔者认为,鉴赏能力就是审美能力,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无论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不乏美的事物,需要学生进行感受。鉴赏能力需要学生紧密围绕教材内容,走到作者内心深处,和作者进行情感交流。学生会通过自身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去阅读课文,从而发扬个性,用自身经验、情感去解读课文。
尤其是那些古典名著,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学生通过阅读后悔对作者和作品产生一个初步认识。通过深层次阅读,在师生互动中,对作品中的关键之处形成感性认识和美的感受,体会到常人理解不到的内容。深层次阅读突破传统阅读的束缚,对实施个性学习提供广阔空间。
3.语文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笔者认为,比较是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一个主要途径。在一些新思想、新策略交流中,比较阅读被时常提及。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来欣赏作品,只有明确阅读方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才能提高运用水平,才能加深理解作品。
语文教材中时常出现一些题材相近的作品,有的作品受到古代文化影响而有的作品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通过比较这些作品的主题,不仅可以让学生汲取古人的睿智而且对外来文化也有较深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用其中的一个阅读材料延伸到与之相关的阅读材料中,当学生面对这一类型的作品时,能够学会归纳,学会转移。比如在学习某个作品时,学生对其中的一些主要段落或者关键词句体会很深,而通过深入阅读,在以点带面,延伸到相近主题的作品中。学生通过持续和人深入阅读,置身于意境中,丰富情感,感悟作品美,提高对语言文字感悟能力。
4.语文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吗,会遇到很多问题,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独一这些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在疑问中解决问题,从而精准把握问题内涵。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环节,这是教师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需要教师激励学生善于提问,肯定学生独特讲解,这就是学习方法的指导。
笔者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教师应在学生提出问题基础上进行推陈出新。比如在阅读某个作品时,根据一些主流看法,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查阅报刊、上网、请教家长等等方式收集有关素材,在丰富素材基础上,进行自主思考、深入分析,从而提出自身观点,不要过于迷恋权威,不同层次学生阅读同一个作品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教师要培养学生质疑权威的勇气,进一步帮助学生坚定信心。
三、小结
发扬学生个性和鼓励学生创造是阅读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我们应从传统传授知识的阅读教学中走出来,努力培养学生创造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创造力。在新时代下,教学策略至关重要,阅读是发展学生个性,迸发灵感的主要途径。尽管这个过程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积极思考,努力探索,我们一定会迎来一个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 简迎春;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程云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应对[D];延边大学;2010年
3陈赛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琳洁;;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对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5 郭巧莲;;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9年23期
6 姜蕊蕊;;多读•会读•巧读——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