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洪培芳
[导读] 当前课堂中“学困生”越来越多,教师应该如何带领学生一起参与语文教学成为一个难题。
        洪培芳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甲子镇新民小学 571144
        【摘要】当前课堂中“学困生”越来越多,教师应该如何带领学生一起参与语文教学成为一个难题。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学困生”形成因素,以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为支撑,根据教学经验提出三点利用合作学习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学困生;转化;
        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中“学困生”现象难以避免,尤其是一二年级的低段小学生,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很多没有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或者是对学习热情不高,在上课时常有学习不专心,下课后知识未消化的学习恶性循环情况。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做到关心学生、以学生为主离不开要思考该如何突破“学困生”难题,新课改中明确提出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提醒广大一线教师重视合作学习的效能,合作学习的优势对于转化“学困生”有很大作用,如何利用好合作学习值得深思。
一、小学语文教学“学困生”形成因素探究
(一)家庭教育不足
        家庭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能够左右一个学生的未来发展。经过对“学困生”家庭的了解,“学困生”家长多数较为忙碌,对学生的学习关心程度有限。小学语文对于学生课后以及课下的学习要求更多,课后文章的背诵加上课下文学书本的阅读都离不开家长对孩子的陪伴和监督,教师一己之力检查全班学生有很大的难度,此时就需要家长的共同帮助。在小学生身心健康尚在发展的时候,家长的缺席大大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忙于工作疏忽家庭,儿童的成长未能得到足够的照看,“学困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频频出现。
(二)个人学习习惯不佳
        “学困生”指的是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难以做到自我学习,在知识学习上存在困难。这与学生的个人学习习惯不佳脱离不了关系。“学困生”在课堂学习时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状,上课学习的有效性缺失从而导致课后作业难以完成,以至于没有时间扩展课外学习。个人学习习惯的问题也是“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在逃离恶性循环走向语文学习的良性循环,这是当前教育实践者的难题。
(三)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在《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主角小豆豆也是概念上的“学困生”,但是在转学巴学园后蜕变成为一个学习的积极分子,是一个十分有潜力的孩子。究竟是什么导致这种转化的发生?对比二者显而易见的是教师的作用,巴学园的老师们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当前课堂中出现的“学困生”仅仅是在传统学习上还有难点,也许在其他方面有个人独特的优势。教师应该树立好正确的教学理念,“学困生”不该被看作差生,找准学生的特点也是转化“学困生”的重点之一。面对班上类似小豆豆的孩子们,应该多多学习巴学园的做法,纠正以分数至上的理念。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一)感受学习的魅力
        合作学习的一大魅力在于能够让学生在交往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儿童兴趣应当给予重视,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对比传统的教学形式,合作更能激起学生的热情,在合作时间中,孩子们的踊跃程度总是远远大于平常教学。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必不可少的行为,人类有很强的群体性,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强的交往欲望。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课堂中怎能忽视这个现象。

通过合作让学生感受交往的快乐,激起潜在的交流欲望,通过与大家的交流达到学习的效果,实现语文的价值,感受语文学习的深层魅力,
(二)同伴学习的效能
        单打独斗的学习是无聊而枯燥的,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孩子们可以了解到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展和知识水平,进而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良性竞争效果。当发现他人已经完成背诵或是阅读时,其他孩子们会不自觉的提升注意力,加大学习力度,存在不甘落后的心里状态。同时同伴学习也能帮助学生扩充知识面,起到一种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的效果。有的孩子在语文学科成绩卓越,阅读量丰富,了解很多古今中外书籍,通过合作学习也能帮助其他学生在知识丰富的同学那里了解到自己不曾接触的书籍或知识。
(三)语文素养全面培养
        语文是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知识点教学,语文也应当关注生活技能,重视学生生活情境的创建。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学到的不光是语文的字词句知识,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综合性的能力提高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在合作中教师的有效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培养语文素养,高效达成新课改的要求。
三、利用合作学习转化“学困生”的策略研究
(一)优结构,丰形式
        合作学习的结构丰富多样,不同的分组方式效果会产生区别,教师应该研读好教材,找准学生的分组才能极大的体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达成转化“学困生”的目的。多样化的形式也能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热情,不要将合作学习限定在小组讨论中。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画》这篇课文中,小学生对画画的兴趣总是很浓郁,此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中的四个重点:山、水、花、鸟,将学生分为画画四小组。让孩子们依据书中的句子,小组合作画出你所想象的山水花鸟,并介绍小组共同画画的成果。之后通过小组研读,每组负责一句话的讲解,做一个小小语文老师向大家介绍研读成果。
        在此过程中针对《画》这一课文的特点将其分为四组,以绘画和小老师的两种形式教学,画画可以提升孩子们对课文的兴趣,小老师的方式能养成他们自我学习的学习习惯。通过这种结构化,多形式的方式可以大大提升学习效果。“学困生”也许其中有擅长绘画的或是擅长展示的,就能在此过程发挥作业,找到语文的学习的快乐。其他课文也可采用不同的形式,找准不同“学困生”的特点。
(二)明目标,教师导
        利用合作学习转化“学困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当明确目标,不能偏离原本的目的,使合作学习流于表面缺乏效能。同时小学生还不能做到充分自主合作,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妥善引导。
        例如一年级下《要下雨了》课堂中,曾采用合作小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按原本分好的语文互助小组合作表演,学生在表演中十分积极活跃,每组都十分快速的就准备好了表演。但是在此过程中,会出现一片欢声笑语的假繁荣,热闹的课堂中教学目的不明确时就容易产生偏离。在表演时教师应该牢记教学目标,抓准学生朗读效果,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三)多鼓励,重评价
        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时也应该多加鼓励、重视评价,反馈是学生进步的动力,也能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
        例如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一课,曾让学生合作学习如何做好一道菜。课堂中有的小组将自己从妈妈那里问来的做菜技巧一字一句骄傲说出来,有的小组展示出自己网络上找到的做好某道菜的多种方法。此时对孩子们的热情后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热情高涨,通过评价他们的菜谱,也衔接上了之后的字词教学,达到了双重目的。“学困生”在此合作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很高的参与度。
四、结语
        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是可行的策略,合作学习的优势能够有效针对“学困生”的特点,让孩子们共同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参考文献】
[1]牟其平. 新课改背景下转化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实践策略探究[J]. 新课程(中), 2017(5).
[2]马帮恒.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困生进行精准帮扶[J].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7(s1):73-74.
[3]佚名.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的有效对策[J]. 科普童话, 2017(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